Art Life/Moca 虚拟博物馆重现了 Salvatore Scarpitta的个展
在对新型美术馆的探索中,新媒体无疑是一个具有突破性却又备受争议的方向。短短几十年来,新媒体已经发展并超越了艺术本身,改变了人们脑海里既定的传统美术馆观念。如何使用这把双刃剑,必定会对未来美术馆的走向产生极大的影响。下文将对当下新媒体对美术馆的介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并通过对ZKM媒体博物馆总策展人Bernhard Serexhe的采访,对未来美术馆新媒体艺术方向做出一些分析。
上世纪60年代末,艺术家自身的觉醒和建设完善的电视网结合产生了新媒体艺术。几十年间,主要形式艺术录像通过电视节目和国际艺术展传播。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着储存、展览、交流特性的美术馆成了新媒体艺术最好的展示场所;通过美术馆这个平台,新媒体艺术的形式由单一的艺术录像拓展到了今天的声像装置、多媒体光盘,和网络、数字艺术。新媒体艺术的介入, 以其强烈的现场感、灵活性和互动性成了美术馆通向未来之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大众很熟悉的一个新型美术馆的例子是Google Art Project。自2012年2月至今,全球已有151家美术馆与其合作。用户可以足不出户就欣赏到连笔触都清晰可见的大量艺术作品、参观虚拟美术馆,甚至可以创建自己的收藏馆与其他人分享。形式多样的体验方式带给观众浏览传统美术馆所感受不到的很多乐趣,似乎新媒体正在引领着未来美术馆的发展方向。数字新媒体艺术通过网络这一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新兴工具之一在今天蓬勃发展,而这种变化也不可避免地推动了传统艺术美术馆的转型,各大美术馆纷纷推出网站、手机客户端,以建设与其实体对应的线上美术馆,线上艺术项目更是数不胜数。除Google Art Project之外,其实各大美术馆都在新媒体方面做出了各自颇有特色的尝试。
位于纽约的迪亚艺术中心于1995年推出了The Web网络艺术家项目,目的在于让更多观众能够了解迪亚及其项目安排,也有专门在The Web上做的展览。2010年是The Web项目的第15年,它推出了一个每周更新的网络项目以庆祝,其中包括艾丽斯?弗朗西斯、芭芭拉?布卢姆等一系列艺术家的作品。洛杉矶当代艺术美术馆早在2000年就已经把媒体艺术和教育结合在了一起,它与美国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合作,进行了一系列的艺术讲座。其他大美术馆如古根海姆、惠特尼艺术美术馆、沃克艺术中心等都设立了线上美术馆,史密森美国艺术美术馆还设立了只与数字展览相关的奖项。
不得不承认,美术馆的角色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的需求变化而演进,在崇尚便捷和民主的文化中,欣赏艺术品这一行为需要进入到普罗大众的生活中来。网络,这一传播新媒体艺术最好的工具,给了美术馆一个转型的平台;但在转变的同时,美术馆也失去了其应有的一些特性——伴随着那份凝重和安静,人们在美术馆里欣赏几个世纪以来的经典,在直观的艺术品前流连,在展厅中沉思。但线上美术馆的出现在达到让观众欣赏作品这一目的的同时却似乎不能提供一个静思的空间。质疑的声音一再出现,《纽约时报》文化评论员Edward Rothstein对此作出评价:“最初是观赏这个行为导致了美术馆的产生,但现在艺术品是旅游景点,照片是纪念品。观赏尚未开始,人们便已开始回忆。”
数字化对美术馆或观赏这一行为本身带来的影响是好是坏,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无论如何,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对艺术是一种广度上的拓展,所引起的美术馆的转型也是必然的结果。毫无疑问的是,新型美术馆的发展仍在路上,而新媒体艺术所带来的无疑将是一个又一个值得期待的可能。
数字时代的美术馆(2)
案例:德国卡尔斯鲁厄的媒体艺术中心ZKM
现在新媒体艺术在美术馆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其中做得最出色的莫过于德国卡尔斯鲁厄的媒体艺术中心ZKM(ZentrumfürKunst und Medientechnologie Karlsruhe)了。它不仅是一个美术馆,也拥有着自己的媒体研究所和演艺中心。美术馆由ZKM当代艺术博物馆和ZKM媒体博物馆两馆组成,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展品包含各种形式的当代艺术,而媒体博物馆只展出交互性的媒体装置,这种媒体装置大多数都是室内的;所有的展出作品均来自于私人收藏。
ZKM媒体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互动艺术博物馆,可谓是新型美术馆中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它的核心目的是为观众展现新媒体的历史和批评,这在过去的50年里已经改变了日常生活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加强观察者和媒体艺术之间的互动:只有通过观众与媒体艺术作品进行互动,其意义才得以显现。游客本身成为作品中的一个元素,以这种方式,他们能够探索其内涵的技术。自从1989年以来举办了200多次展览,有各种形式,包括交互艺术、视频、动画、电影、摄影、表演、视频建筑等等。带着对ZKM艺术中心之新型美术馆探索的好奇,我们采访到了ZKM媒体博物馆主策展人Dr. Bernhard Serexhe。
ZKM总策展人Bernhard Serexhe
数字时代的美术馆(3)
Dr. Bernhard Serexhe =Bernhard
记者:与传统艺术形式相比,新媒体艺术对美术馆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Bernhard:很明显,新媒体给人们带来了对艺术生产和分配的思考模式的变化。这给美术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表现在其收藏、保存作用上。新媒体的表演性和过程性决定了一件事,假如美术馆要收藏这类作品,通常必须通过制作作品的视听电子材料这一形式。因此对博物馆,对个人或机构来说,想要收藏真正的唯一的作品实体会因为这种性质而几乎不可能。谈到保存,由于大多数美术馆和收藏机构都缺乏足够技术上对于保存和恢复作品的知识,都不太能达到传统意义上的“保存”程度。
记者:对于是否应该推出线上美术馆这一争议您有什么意见?
Bernhard:美术馆的角色在这几年有所变化。任何时候,展览和美术馆都是为不同受众提供信息的地方。智能手机里的美术馆应用或其他电子技术是用于为艺术作品提供补充信息。大多数艺术作本身都带有很丰富的信息量,因此也许只有与作品面对面接触才会让观众最好地感受并理解作品。观众们面对电子设备里的艺术品有戒备心。但通过新媒体艺术,艺术家像是时刻为观众安排着艺术作品,网络使人们可以随时看到这些作品;观众像是被赋予灵感的作品的合作者;而策展人就像是无处不在的项目管理人,调和着这虚拟世界的平衡。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新媒体艺术提供了基于网络的全球数据库,实现了草根的、平民化的艺术参与。
ZKM“未来电影院”展览现场
记者:建立ZKM的初衷是什么?
Bernhard:ZKM是第一个媒体艺术方面的机构,也是最重要的。建立ZKM是为了给观众提供一个接近新媒体艺术的空间,另一方面,也提供深入、持续的艺术教育。展览空间会向一个更大的观众群展示我们最新的研究成果,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媒体艺术。我们不仅展示、收藏作品,也有一个档案资料馆。这些部分都一样重要,是不可分的,同时也帮助ZKM更好地运作,因此ZKM是一个特别的博物馆形式。
记者:ZKM媒体博物馆今年的计划是?
Bernhard:ZKM每年做30个有意思并且切合实际的展览,近6年来当代艺术博物馆和媒体博物馆每年分别安排10至15个展览。今年媒体博物馆将举办15个室内展,另外分别在柏林、巴塞尔、埃武拉(葡萄牙)和北京举行展览。总预算大概每年1600万欧元。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