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线墨意境渲染水墨画 最受水墨画家和收藏家亲睐

来源:爱丽收藏 2013-04-15

水墨画

水墨画

水墨画

水墨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

水墨画中重要的绘画语言元素是线与墨,也是水墨画中重要的抽象元素一是由于其本身形态上所具有的抽象性,二是这两种元素在水墨画中所表现出来的图像三是画家抽象思维在画面中最直观的体现。

水墨画从最初出现开始就以线造型为主。它从自然物体中抽取出来又巧妙地注入了书法艺术的美感。线条的运用结果是对客体的一个线性抽象。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特有的艺术‘书法’实为中国绘画的骨干,各种点线效法溶解万象超入虚灵妙境而融诗心、诗境于画景,亦成为中国画第二特色。“中国书法的点、线条的率性、随意的线条挥洒是倾向于主观性的是类似于抽象绘画的基本语言。墨作为中国画所特有的材质表现.在画面中的运用不仅仅是刻画物体的形象,黑、白、虚、实无意间增强了意象形态的中国水墨的抽象美.积墨的虚实,宿墨的渗化,破墨的灵动.其本身就是一种抽象的美;二是文人墨戏,给墨的外在表现形式又增添了更丰富的抽象性。

水墨画的出现据考古发现,可以上推到汉代。“山西平陆汉墓壁画中已经有水墨略加淡彩的山水画:河北望都汉墓壁画中.有纯用水墨画的‘簿、’小史’等人物画,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称殷仲容’或用墨色如兼五采。‘唐代王洽已经开始用泼墨画山水。宋代时期水墨画开始趋于成熟。元代以后由于文人画的兴盛其“墨分五色‘和书法用笔的要求需要纸张具备较强的受墨性,能够体现笔法和墨色变化的痕迹因而未经加工成熟的生纸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大量的运用,其渗化性能强、易吸墨的特点使得画面能够出现奇特的艺术效果。于是水墨画开始盛行,明清以来又有了更大的发展能够充分发挥水与墨的功能。近代由于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文融其表现形态相对于传统水墨发生了很大的转变。19世纪中叶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的各个领域必然波及到艺术。西方文化艺术对传统中国画产生了巨大的、空前的冲击由此产生了一系列艺术变革与理论思考。中国大批的青年美术家留学日本与欧美借鉴西方美术以改革中国绘画。

水墨画特点
  1.单纯性
  2.象征性
  3.自然性

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用中国特制的烟墨构成的“水墨画”成为中国画特有的一个画种。墨可分作墨、淡墨、浓墨、极淡墨和焦墨五墨,即焦墨(原墨)一浓墨一重墨一淡墨一清墨五层次。

墨是寒色,由五墨构成的画应该有寒感,它的调子应该是灰暗的。但又为何好的“水墨画”会使人有温感而不感觉它的调子灰暗呢?这是因为好画善于利用白地(空白)来与黑的寒色相对比、相调和,因而使人有介于寒热之间的温感。而且,好的烟墨并不是暗墨。

凡光滑受光而反射强者都叫做明物,好墨的黑光泽如漆,故可叫做明黑,因而是不会让人有灰暗感的。

水墨画在中国画中,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
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

了解水墨画的精髓先从字入手,“画”这个词是一个概念,一是意识的抽象理解,一是具体形象的理解,某种具体艺术可以创作、改造、或毁掉,如中国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等;作为艺术这个抽象概念则不能改造、毁掉。

艺术存在是永久的,它属文化层。老子说:“颓然吴名,充遍万物”,“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老子还说夷(无色),希(无声),微(无形)三者不可致诘,实又存在。具体的画是一种心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迁想妙得”。画家落笔则有,放笔则无,瞬间即成,瞬间即逝。从“画”这个角度看,成又非真成,逝又非真逝。它无完形,永远逝胎儿;它无定数,永远是一。又出于无,无存在有,画无画,于画者其所欲也,由画家自觉产生,自由把握。画者其所欲也,心师造化二演万物,所谓“俯拾万物”,“从心所欲”,“万境由心造”。由心造,有一个物质的转化过程,还受理事的、时代环境的、文化层次的、人的个性的约束,物质与精神两者的促进。

自古以来,中国画重临池、重游历、重学养、重继承。所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种画外功的重要可以说成于斯,败于斯。历史在变化,事物在变化,知识要变化,人的思想要变化,形式和内容都在变化重,今人与古人对照显然有区别。画没有固定不变的形象,画风无论时代、或一个具体的画家都有区别。这种变化结果,虽然可以设想,单不可以断言。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中国画有始有终,生生不息。构成中国画的道,只要宇宙还存在它就同在,是不会消失的。纵观美术史,远在张僧所画凹凸画、曹不兴画佛像到郎世宁时代,那时代不但情况产生了交流,而且有了一批知名的画家。艾启蒙以中西画法融合,受影响的有冷枚、唐岱、陈枚、罗福昱等。吴历晚年信奉耶稣教,有人说他的画参用西法,他反对如此说,他还有鄙视西画的意思。他说:“我之画不求形似,不落窠臼,谓之神逸;彼全以阴阳向背窠臼上用功夫——用笔亦不相同”。郎世宁虽然尽量吸收中国画写意,中国人不成人,外国人说背弃本源,使之进退维谷。那时中西画没有合二为一,那种画法现在也没有确立传统继承,这是一个历史记载的事实。

浓黑之墨,是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作画时,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

用墨线勾出轮廓,再用各种皱法画出物体的明暗向背,然后用淡墨渲染,进一步加强图案的立体感,最后用鲜明的颜色点出细节。简单的勾、皱、染、点四法就能构成了一副中国水墨画。

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有着其他绘画艺术无法代替和企及的地位,在水墨画中蕴含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被广大中国国画专家所认可。因此,水墨画作品有着很高的收藏价值,在市场上的潜力也是不可限量的。

水墨画艺术历史悠久,水墨画不仅具备了东方特色,更具备着鲜明的华夏民族特色。其艺术形式和美感特点是和中国绘画的工具、材料紧密联系的,但主要是受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特有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支配的,在世界美术史中占有特殊的位置,而独步于世界艺术之林。
  
深邃的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代画论的中心范畴,是指绘画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开拓的审美想像的空间。具体来说,就是指一幅画气韵生动与其所体现的思想感情的深邃境界。中国画追求意境、抒发主观情感的倾向,主导着中国画的艺术发展。意境在中国画中包括的内容很多,大多根据特定主题进行构思、取景、构图、造型以及安排情节进行主次描写、虚实关系和画面的处理等,都在“立意”上下功夫,并且以足可传神为要领。王维在山水赋中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张彦远所谓:“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还有人说:“画立于意而归于笔”。总之,“意旨”是画的灵魂。而“意”既指“意象”,又指“意境”。唐诗里的许多诗境也是画境。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画常常是对象的特征和画家的感受相融合的真实表现。情景交融的形象,才是诗的形象;“意中有意,味中有味”,才是耐人寻味的艺术形象。一幅情意深厚、表现力强的绘画作品,对欣赏者的确具有深厚而持久的吸引力。

通过对于80年代以来国内私人水墨收藏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影响收藏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趣味、地域偏好、文化传统、艺术展览、学术研究、艺术市场等诸多方面。

1. 个人趣味,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国内私人中国书画收藏中,个人喜好呈现出从80年代的现当代书画热到90年代初期的近代书画热,再到90年代中后期的古 代书画热,最终回到2010年以后的近现代书画热的变迁过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书画私人收藏起步较低,但在补课式的历史追问过程中,是鉴赏力逐渐提 高的演进过程。

2.地域偏好,2003年以来地域偏好在决定艺术品购买的各个因素之中的权重排序持续下降,但在局部市场中仍发挥重要作用,导致部分艺术家作品的市场现状价格的盲目虚高和市场泡沫化,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私人收藏成熟度的不均衡发展现状。

书画创作是中国艺术创作传统中的核心,尤其是当文人书画勃兴之后其价值和地位更是日趋重要。历朝历代对于书画作品的收藏都非常重视,因为书画收藏既有‘教化人伦’的社会意义,也有‘文脉传承’和‘烟云供养’的文化内涵。

上世纪90年代的国内私人书画收藏,开始向北京、上海两地集中,其原因一方面是两地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公共美术服务设施不断增多、美术教育机构和艺术创作群体相对集中,另一方面则是两地的艺术品拍卖、画廊、博览会配套齐全,艺术品市场交易相对活跃。然而至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国内东部沿海地区私人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山东、浙江两省私营企业主为代表的新兴购买力逐渐登堂入室,至90年代末期遂形成京、沪、浙、鲁“四足鼎立”之势。

进入21世纪的国内私人书画收藏首先在世纪之初遇到了“寒流”,其原因一者来自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后续影响(对外贸易不畅,外向型企业利润普遍缩水),一者来自国内财政紧缩的宏观调控(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从紧,银行贷款利率高企,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在此影响下在90年代“风云一时”的私人书画收藏甚至不得已“全盘清仓”,藏品分批通过拍卖公司拍卖套现。然而转至2003年秋天,国内私人书画收藏突然发力并引发了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大行情”。回顾这个关键性的时间节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中真正的支撑力则是国内社会财富和个人财富的急剧增长现实,而社会流动性资金大量进入艺术品市场最终导致了价格的暴涨。2003年以来的国内私人书画收藏,在所从事的行业背景上主要集中于金融投资、房产开发、能源行业、制造业等行业,在资金规模上甚至突破了亿元的关口。资金的大型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专业化的发展,不仅是收藏本身的体系化建设,还具体表现在专业化的专家团队、专业化的运营管理团队以及专业化的艺术机构的出现。如2012年12月18日在上海开幕的龙美术馆即是由刘益谦 ,王薇夫妇创立,其中的书画陈列品全部来自刘益谦的私人书画收藏,这是国内私人收藏公共化的最新案例,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良好的收藏体系是私人收藏公共化转型的基础和保障。

相关阅读:

一个水墨画家的心路历程——读《心象风景——刘一原水墨艺术》

王伯勋:对张江舟水墨画创作嬗变理路的研究

【编辑:谈玉梅】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