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1 32x68cm 2003 张桂铭
近期,集结了北京杜大恺、刘庆和、卢禹舜,上海陈家泠、张桂铭、张培成、仇德树、陆春涛、丁蓓莉,南京林逸鹏、聂危谷、沈勤、刘赦,广东杨培江,陕西邢庆仁等15位现代水墨重量级画家作品,展示中国画全新面貌的“第二届重塑东方美画展现代生活·水墨心印”在南京展出后,移师上海,近日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举行第二场展览。 “重塑东方美”艺术活动的发起人、南师大教授林逸鹏表示,本次画展是现代中国画精英的一次汇展,每位画家都个性鲜明,各领风骚,展示了中国画的全新面貌。
林逸鹏说:"重塑东方美"系列活动每年都将通过办展、举办高水准的学术研讨会等形式,汇聚多学科精英,共同探讨现代中国画所面临的艺术思想、价值判断、审美准则、语言解读等基础性、本质性问题,最终目标是实现现代型中国画的群星灿烂。 ”
记者:作为“重塑东方美”艺术活动的发起人,您觉得“重塑东方美”的学术界定与当下的文化意义,是在怎样的层面上予以厘定开展的?
林: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古老的艺术形式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这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必然结果。如今西方艺术在全球呈现席卷之势,这样下去世界艺术将日趋单一,内在互动的张力将会减弱,不利于艺术的长久发展。时至今日,西方世界对中国画艺术的认识和认可基本停留在古代的中国画上,现当代中国画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真正得到确立和认可。
中国画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审美标准、表现方法、媒材选择等都有自己的个性,如果经过现代文明的洗礼、转换和重塑,中国画将会涅槃重生,以鲜明的东方美个性与西方艺术交相辉映。为了实现中国画转型发展的目标,可以说从徐悲鸿、林风眠这一代艺术家就已经开始了苦苦的追求。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很大程度上还沉湎于古老的传统艺术,这说明中国画走向现代的工作并未完成。举行“重塑东方美”艺术活动,就是要在前辈开创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当然,我强调“重塑”,是希望在吸取传统的优秀成分的基础之上进行转换,创造出与现代社会同步,甚至引领现代社会发展的艺术形式。我为我们祖先创造的优秀文化感到骄傲。
萌动 45x48cm 2011 张培成
“重塑东方美”活动将年复一年地开展,通过持续的艺术活动,逐步联合、锤炼出一批能够反映我们当代生活,并能代表中国画现当代形象的画家群体,在当代世界艺坛上展示自己的形象,让中国画获得应有的国际地位。
记者:此次参展的画家来自不同地域,作品的艺术表现肯定有他们所在地域文化的特性,但是在“重塑东方美”这个学术背景下,他们的共性特征是什么?
林:当今中国画坛,传统型画家的数量之多可以说是难以计数,但因为语言形式与社会发展有着很大的距离,不可能在艺术上有真正的创造,这是由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的,所以必须寄希望于创新型的画家。可喜的是,现在中国有一大批画家已经摆脱了传统语言模式的束缚,创造了个体的独特面貌,他们确实存在。而且,他们中的一些人在美术界已经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现当代中国画的特点是强调个人面貌,这是现当代中国画的重要标志。这些参展画家,有着各自的艺术语言形式。我选择参展画家的原则,第一要有自己的艺术面貌,并且与传统面貌有明确的区分;第二画面上要体现浓郁的中国人情感,有着本土文化的底蕴,因为这是现当代中国画走出困境的关键。 “新”不难,难的是有文化根基的“新”,这个特点在此次参展画家的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第三,已经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记者: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在此次画展得到强调,您能否谈谈个中含义?
林:这次画展和研讨会我们紧紧围绕着生活与艺术、艺术作品、艺术家这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和研究,这个论题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我们坚信艺术和生活是不可分的,倡导艺术家与我们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第二,这些现当代中国画直接感悟于我们的现实生活,这种创造深深烙上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印记,在精神层面上贴近现代人的情感;同时它也影响、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我们的审美品位,为现代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资源。参展的都是现代型中国画家,最大的共性是具有创新意识。我们希望通过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不懈努力,为构建现代中国画的理论系统奉献力量。这项工作对中国画家创作实践的参考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