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江南叙事——王其钧风景油画在泰安展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3-05-06

王其钧教授油画作品《月溶无痕》(100x121)cm

最近,山东省泰安市委宣传部和泰安市文联为中央美术学院王其钧教授举办了名为《江南叙事》的画展,画家用一组油画作品,表现了江南水乡的迤逦风光,受到当地美术工作者和广大民众的喜爱。

王其钧教授之所以选择江南民居作为自己的绘画主题,是与其成长的经历息息相关。

上世纪70年代初,王其钧在地处江南的南京艺术学院上大学,这时期他在江南水乡长期写生。太湖边上的光福、潭东、木渎、东山、西山等地都是他写生的常去之处,不仅留下了大量的习作,而且对水乡民居产生了无限眷恋。

继此,王其钧的硕士学位进入了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博士学位也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这种特殊的教育背景,使得王其钧对于传统民居有着深刻的感情。

后来,王其钧成为国内知名的民居专家,他的著作《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荣获台湾图书最高奖——“金鼎奖”;他参与的《中国古建筑大系》套书荣获“国家图书奖”,而他撰写了其中的《民间住宅建筑》分册;他的《中国民居》和《白描画典藏——中国民居》,自1991年出版以来,畅销了二十多年,至今仍然是绘画及建筑学专业学生喜爱的绘画摹本。

王其钧教授油画作品《拂晓》(90x53) cm

近年来,王其钧在中央美术学院授课之余,主要精力都花在了江南民居这一主题绘画创作上。

王其钧每年都要到江南水乡去写生,收集素材并进行创作。在他的绘画作品中,绝大多数的江南水乡画面并不是对江南水乡的真实场景直接再现,而是王其钧根据所收集的素材重新创作的。《轻轻云飘过》这幅作品,就是他上述创作思想的典型实例。

王其钧认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艺术的表现法则之一,因此,他利用自己建筑学的知识,创作理想中的江南水乡。他把写生收集到的江南民居的素材作为原创元素,然后进行组合再现。他的江南水乡风景画的创作过程,实际上成为了他构筑自我内心理想之境的构思过程。正如王其钧所说,他的画,画的就是他的梦境。

在绘画的构图上,我们还能看到王其钧的一些个人艺术语言表达方式。“第一人称”构图是他喜爱的手法之一。王其钧解释,所谓第一人称构图就是画面出现一条路,让观者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仿佛自己就可以走进画面一样。在他的画面中,除了船上的艄公,很少有人物出现,目的也是希望观者有一种在静谧的梦境里徜徉的感觉。作品《暖秋》就是这样一幅构图,呈现在画面前沿的台阶,似乎在召唤观众步入画面,去感受江南暖暖的和煦阳光。

在色彩的处理上,王其钧表示,采用油画微妙的冷暖关系表现水乡是有难度的,在江南水乡民居的白墙黑瓦中很难得到发挥。王其钧抓住了江南水乡民居的精髓,将其色度降低而强调素描的空间感,这样,不仅作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将独树一帜的自我绘画风格烙印在作品中。此次展览中,《月溶无痕》就是这样一幅作品。在这幅画面中,除了受光的小面积区域外,几乎都是使用的黑白灰的调子。

王其钧教授油画作品《寻梦江南》(100x75)cm

在光线的处理方面,王其钧更是巧妙地混合无彩色和有彩色两个色阶系统,使观众在无色的画面主色调中,去感受传统水乡曾经的历史辉煌。此次展出的《拂晓》就是采用一缕晨光,仅照耀在画面左边民居的几堵窄窄的墙面上。观者能在不大的受光面中,吮吸到朝阳带来的新鲜晨露,感受那任凭岁月流逝也未曾改变过的宁静生活。

当我们流连在水乡的老村古镇,往往会不自觉地受到民居美的感染,如饮醇醪,似醉其中。从绘画的角度来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民居中的一种有别于我们现今生活的无形无色的虚空。“虚无恬淡,乃合天德”。那么绘画要如何将文学的思想内涵以视觉的形式呈现呢?以王其钧的《春之晨》为例,他在画面中表现出的雾霭,使所有的物象都变得若即若离的飘渺,那种恬淡虚无的幽深意境全都包含于其中了。

清代黄景仁说:“人言诗妙画难尽,我言是诗皆画境”。王其钧画展“江南叙事”中所展出的作品,呈献给观众的是艺术家从所观看到的景色本身,进阶至融合自我内心情感及审美取向所延伸出的更高层次的想象意念。这种想象意念,既是王其钧在绘画创作中所依凭的思想,更是最终转换成画作呈现出来的灵魂。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