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资料
从4月中下旬到现在,黄金市场走势波诡云谲。先是大跌走熊,一度创下30年来最大跌幅,而后又大幅反弹,着实刺激了一把。尤其是“中国大妈”横空出世,短短几天入手300吨黄金,创造了“中国大妈战胜华尔街大鳄”的热门话题。
不过,段子只是段子,现实却并非如此提气。相对于华尔街大鳄在资本市场“追涨杀跌”的手法,中国大妈充其量只是在现货市场“逢低买贱”。即便抄底到手的300多吨黄金,也不过是整个世界黄金现货的九牛一毛,而对于黄金期货乃至金融资本市场的交易量来说,更是可以忽略不计。说实话,中国黄金产量已经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一,黄金消费量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但中国在世界黄金价格上的话语权,却并不最具分量。中国大妈能够抗衡华尔街大鳄,这样的说法只能是调侃,一笑则已。
黄金一向被国人视为硬通货,是优质资产。这有文化传统和历史经验,确实有一定道理。不过,这种朴素认识在今天恐怕显得太过肤浅了。比如,“黄金能保值增值”,这种概念就十分可疑。黄金价格长期以来低位震荡,近十年虽在向上爬升,但今年这波行情,三天急跌就使地上存金总市值蒸发了逾万亿美元。大妈手里的黄金如果经这么一个价格起落,白白支付大量储存成本不说,还得担心有假、担心被盗,根本没赚到什么,何来保值增值?更何况大妈买黄金,首饰就超过六成,金条还不到三成。考虑到较高的兑现成本,这种“零分红”的投资,显然并不适宜作为家庭理财的主要方式。
实际上,在现代金融体系下,黄金投资已经大大异化了。尤其是经过再三杠杆化之后,黄金价格更多地与发达的虚拟市场紧密挂钩,与美元等主要货币的流动性水位紧密相关。大妈们想靠炒黄金来实现资产增值、对抗通胀,完全是以小搏大、盲目而为,而想要在黄金市场上呼风唤雨,就更是不可能。资本市场的变化无常,多空力量的激烈博弈,国际资本大鳄的操纵和控制,让黄金的金融属性远远超过其他属性,巨大的风险实在是值得中国大妈们明鉴。
国人对黄金的“认识盲区”,凸显着一种“投资困局”。说白了,大妈抢黄金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在投资无门的焦虑之下做出的选择。往大了看,年初中央政府拟定今年我国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为13%左右,事实是未到年中,M2就已达百万亿之巨,其中各类储蓄就占到40万亿。国人财富增加了,当然有好的一面,但必须看到,如此巨量的M2增长,蕴含着巨大金融风险。人民币跟美元不同,无法在全球实现流动,如果我们对投资还局限于以往的认识,投资领域和渠道还继续狭窄逼仄,百万亿M2就很容易形成“堰塞湖”,导致突发性的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
一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就因重融资、轻投资而饱受诟病,而在人民币流动性大幅增加、老百姓投资意愿日益强烈的背景下,疏浚开阔投资渠道已然势在必行。让“中国大妈”不再一窝蜂追着黄金炒,给大妈的资金提供更多路子,真得想点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