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自然的镜子,西方绘画中的虚与实

来源:中国收藏网 2013-05-17

霍贝玛(1638-1709)《密得哈尼撕的林荫道》

中国画讲究意境,受“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从而在绘画空间中体现了空灵、主观的特点,它不是刻意地摹仿客观现实,而是打破了客观时空的限制。中国画常以散点透视处理画面,是神与物游的结果,感觉人在画中走。

“从飞逝的时间中截取片刻,赋予它永久而清晰的存在”。通常西方画则是以焦点透视为主。受欧几里德空间观念的影响,西方传统绘画所表现的空间意识是一种静止的、凝固时间的空间意识。西方传统画家在绘画时也是以静止化的视点如实描绘客观对象,通过强烈的明暗、色彩等物象的表象因素,描摹出非常逼真化的空间,就像一面自然的镜子。由于这种物理化的空间意识,使得西方传统画家在对于空间的意识上就少了些想象的臆造成分。有位西方史学家认为“对西方人来说,空间就是一种抽象的空……这些传统的西方画家们一直孜孜不倦地在画布的空白处填充各种东西。”宗白华认为:“西洋自埃及、希腊以来传统的画风,是在一幅幻现立体空间的画境中描出圆雕式的物体。特重透视法、解剖学、光影凹凸的晕染。画境似可走进,似可手摸。”这就使画面的空间成为了现实空间中的一个时间段的真实写照,一个静止的空间表现。比如巴洛克时期的绘画,强烈的光线、明暗的表现力就极为突出了画面的纵深感,让整个画面的空间层层递进,幻似幻真。这逼真度让观者在观赏他们的画作时就仿佛置身于画中。以荷兰画家霍贝玛(Meindert Hobbema)的名作《密德哈尼斯的林荫道》为例,固定的视角描绘出了一个无限广阔的画面,由近及远,虽是静止的画面,但仍会感到天空中厚厚的云朵在升腾起伏,幻化成各种形状,观者的眼睛也随着那些按视觉透视排序的树木一直追随到远方,想象在那林荫道后的房子会是什么样的,房子后面有什么,村民们又在干哪些农活……由于透视原理的运用,那一瞬视域定格的画面在视觉上会让人们感到非常的真实,层层推进的空间维度、色彩的明暗运用以及凝固时间的空间表现,让物体的前后径深距离真切地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也恰到好处地体现了画面中的虚景与实景的关系。

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却在东方画的趣味中找到了他独有的拼贴方式,同一个画面由数十百个局部拼贴而成,重叠而错位,层层叠叠,让人感觉到作品是由很多空间和时间相集合而成,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就好像从鱼眼的透视镜头来观看事物,让作品充满深厚的广度又活力十足,虽然没有强烈的光线,色彩的明暗对比,但却是动感十足,给人们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似乎有着一种人在画中走,自由进出的感觉,并且被画面带向了宇宙深处,在那里,所有的东西,包括时间都被引力所扭曲。这不规则的构图,就像是未拼完的游戏拼图,没有边界,每一幅组成画面的小照片,都可以把你带到无限深远的地方,给你无限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