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日,中国嘉德二〇一三年春季拍卖会“二十世纪中国早期油画家”专场中,吴作人油画《战地黄花分外香》以八千零五十万元人民币成交,创出今春油画拍卖首个高价,并创吴作人个人作品拍卖价格新纪录。
香港佳士得二〇一三年春季拍卖会“中国古代及近现代书画”专场共拍得约十亿一千一百万港元,这是佳士得历史上中国书画部第二次超过十亿的销售。其中,张大千通景四条屏中国画《荷塘野趣》以八千零五十一万港元成交。
虽然已是夏季,今年的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春季拍卖还在紧锣密鼓、此起彼伏地进行着。
在北京香港几家拍卖公司的现场穿梭,翻阅着上海郑州等地拍卖公司的图录,目睹人来人往,听着槌起槌落,领会着古董商、拍卖人、收藏家与旁观者的心绪,捉摸着艺术与市场的交会、机会与困境的重叠、智慧与狡诈的博弈……
天价与亚天价
去年的大滑坡,致使今年的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低调开市。所谓低调开市,一是多数拍卖公司没有着意寻找、也似乎不太敢接受高价位的拍卖品。各大拍卖公司的图录依旧豪华精致,但拍品多为中低价位,几家公司推出的夜场拍卖中,也有一些上不了台面的东西,给人以小题大做的感觉。二是参与和旁观的各方大都把关注点放在信心的是否恢复与市道的是否回暖上,而不是期许号角再起,凯歌频传,从而容易得到满足,从而得出了市场恢复理性的评价。但是,从各大公司拍卖的实际看,低调里依然有高调变奏,理性旁依然有野性冲撞。
从成交的实际看,确实是天价不再了。但是,天价不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理应细究。没有天价的拍品,自然天价不再;没有天量的资金,自然天价不再;没有天大的胆子,自然天价不再;没有天造的机缘巧合,自然天价不再……过往,因为不时出现的天价,我们的注意力被集中了,被凝固了,从而没有认真地观察、分析、讨论那些非天价成交的拍品、那些非天价成交的价格、那些非天价成交的成交。其实,市场中比比皆是的亚天价成交现象需要我们关心。
天价,乃成交价最高者,既包括成交价绝对值最高者,也包括相对值最高者。绝对值最高者只有一位或几位,譬如说中国艺术品成交价最高者或细分至中国绘画、中国书法、中国雕塑各大门类与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代之成交价最高者,齐白石、张大千等人的绘画,苏辙、黄庭坚等人的书画,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等;相对值最高者则是在其下的各个门类、各个时代中,分列其后的艺术家与物品,譬如说,吴昌硕的成交最高纪录者、清代赏瓶的成交最高纪录者。所谓亚天价,理应指亚天价一等成交者,细说则比较庞杂,这里是指那些拍卖品与成交价反差较大而几近天价惊人者。
一些在艺术史上位居末流的书画家,不时有作品以高价成交,且一年一个台阶地上升,不断地创造着其个人在艺术品市场的“不败”纪录。这个亚天价大多是由机构操作创造的。
一些名不见经传的艺术家,没有什么作品参加各类大型展览,也没有得到多少评论家、策展人关注与推荐,却有作品出现在一些大拍卖公司的春秋两季大拍上,且总有“不俗”纪录。这个亚天价大多是由艺术家本人创造的。
一些名家的小品,一些署名名家、风格却不像的作品,一些包浆十足水平却不及的作品,在一些大拍卖公司的拍卖中以“不菲”的价格成交。这个亚天价大多是由初入门者创造,他们迷信这些大拍卖公司的声誉。
以自己的眼光与实力来发现艺术史的不足,有可能在艺术品市场上创造奇迹,但是,艺术史的更新需要充分根据,对于一些早有定评的艺术家,历史不会再给多少机会,因此,那些试图依靠资金、依靠市场来怀疑、推翻艺术史的做法,有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以自己的眼光与实力来发现艺术界的新人,一定会在艺术品市场上创造奇迹,但是,其中包含的风险因素是明确的、多方面的,自己的眼光是否犀利、是否开阔、是否远大,新人的人品是否高尚、潜力是否充足、方向是否对路,这些疑问都可能在实战中经受考验。
以自己的眼光与实力来创造艺术没有创造的东西,来证明历史没有证明的东西,来保证学术没有保证的东西,有可能在艺术品市场上创造奇迹,国际性大拍卖公司的悠久历史与雄厚实力一般而言是可以借助的,但是,对于艺术、历史与学术而言,一件作品的价值来自于其本身,价格则基于其价值,而不是其他的外在的东西。对于那些存疑的作品,大家还是不碰为上。
不论成就高低与否而存在的天价,不论未来美好与否而存在的天价,不论真伪、好孬而存在的天价,大家还是不要相信,不要追随,更不要去跟着亚天价。要知道,天价,往往是天大的责任与天大的风险。
小利与大节
以成交价不高与成交率不低为由,大家以为今年春拍即使入市新面孔不少,但不乏理性。确实,那些明显表现为人为自我炒作的行为有所收敛,大多不敢一意孤行了,但是也有例外。这是不久前出现在香港某拍卖现场的一幕:一件当代画家的“大作”拍卖时,从头到尾,只有几个陌生面孔抢着举牌。最后,这件大作以数千万港元成交。落槌处,一时无声,没有出现前年同一拍卖公司同一作者作品高价成交时爆出的“京骂”,场下的议论却是有些激越:
“在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大幅回落、大家名作亦无明显起色的情况下,这样一件作品却高调成交,反常。”
“商业炒作的现象这些年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并不鲜见,但在国际性平台上、动用巨额资金炒作,罕见。”
“如此明显的商业炒作,拍卖公司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了佣金而放低标准,失策。”
由此,我们细察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还是从中发现不少类似这样为小利而失大节的现象。
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为拍卖公司撰写的文章大多体现了“如数家珍”的优势与水平,但是,他们中有的人却对那些明显为圆明园遗物的战争掠夺物性质视而不见,罔顾民族感情与气节,只谈专业,不论是非。
一些拍卖公司为了拍卖品推荐的需要,引证了一些艺术史论家的文章之片断,恰到好处自然相映成辉,但不少是生拉硬扯,以偏概全,甚至张冠李戴,学术的严肃性被瓦解,被一笑了之。
一些出版社受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热流吸引,也不顾一切地投身过来,选题角度变了可以理解,审读标准低了则不堪忍受,更有甚者,一些以皇皇大题出版的“全集”、“精选集”中充斥着赝品次货。不知为什么,一些拍卖公司以之为据地推销着,一些投资人以之为据地收藏着。
一些多年从事收藏的人士与机构通过自费写作出版、应邀参加节目的方式褒奖、推销自己的藏品,贬低、打压别人的藏品,甚至设套坑人,大发其财,古之君子风难得一见了。
在商言商,自古皆然,但是,商分行坐,利分大小,此外,更有品行、道德、信誉、号召力与持久性,钱是赚不完的,做人做事当有底线与境界,贪小利而失大节,失大节一定会失大利,这账自己得算清楚,否则,当别人替你算这笔账时,就可能是社会的清算与历史的裁决了!
去年的腰斩让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大惊失色,但似乎没有惊心动魄,眼前这止跌回暖的春季拍卖又告诉我们,依然调整的房地产与窄幅盘整的证券业迫使资金转向,而收藏领域似乎魅力不减,风光无尽,于是,又有不少新人,大胆地杀入了拍卖现场。我们理应给他们提个醒。
春天有春天的唐突冲劲,夏天有夏天的稳笃执着,在这个春夏之交的季节,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理应在生发中积淀,又激荡又沉雄。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