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奇石铺里抱得“美人”归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顾学文 2013-06-24

余集、顾洛、黄山寿、沙馥、潘振节、费以耕、汤禄名、袁潮、唐培华、胡三桥、费以群、潘振镛

清代仕女团扇集锦 设色绢本 四屏十二挖 尺寸不一

【泓盛2013春拍】奇石铺里抱得“美人”归

【泓盛2013春拍】奇石铺里抱得“美人”归

【泓盛2013春拍】奇石铺里抱得“美人”归

“诗人画家”罗青小心翼翼地取出画轴,随着他手指轻轻推动,十二位清代仕女款款而来,仪态万方。

他的诗歌被余光中誉为“台湾新现代诗的起点”,他的水墨画载入《牛津中国艺术史》,被大英博物馆典藏。

“诗人画家”罗青生于青岛,长于台湾基隆,幼时拜“渡海三大家”之一的满清皇族后裔溥学画。

罗青还是位鉴赏收藏大家,担任北京、台北两地故宫博物院顾问,曾多次应邀为上海博物馆、辽宁博物馆鉴定馆藏历朝名画。

这样一位大藏家,阅珍品无数,怎样珍贵稀有的藏品才能入他法眼?

在他上海的家中,罗青从柜中小心翼翼地取出卷着的画轴,随着他手指轻轻地推动,清代仕女缓缓出现在人们眼前,仪态万方。绢本团扇仕女画,挖裱为四条屏,每屏三位,共十二位美人。

她们,就是罗青的最爱。

眼尖心诚,抱得“美人”归

上世纪80年代初,罗青开始迷上收藏,特别是字画,他希望以此来弥补自己画艺的不足。“对着古画,我仿佛与古人对话,其学无涯,其乐无穷。 ”他说。

当时身为教书匠的他,收入有限。为了收画,罗青节衣缩食,出入以公交车为主。但令家人奇怪的是,他每天去学校总爱绕道走远路。原来他这是特意要经过一处古董字画商铺集聚的地方,每天上下课之余,浏览、赏玩、淘宝,不亦乐乎。

一天,下课后,罗青坐公交车回家,在车上,他无意中瞥见路旁新开了一家奇石铺,铺子门口挂着一组挖裱团扇四条屏,似乎意境不俗,但看不真切。罗青急得赶紧跑到车门口等着。车子开进站,尚未停稳,他就跳了下去,回头直奔奇石铺。

细赏那四条屏,罗青“拔”不出来了。

“从乾隆到清末,120年间,十二位名家所绘十二位美人,竟然集于四屏十二挖团扇中,我真的看呆了。 ”罗青说,自己收藏中、日仕女画多年,又曾得缘看遍全世界的美术馆收藏,却从未见过这样的团扇组合。

罗青强按兴奋,上前询价。

店主强调这里是卖奇石的,极力向他推荐石头。

可罗青的眼里只有画。

店主苦笑说,这四条屏是昨天一个年轻人拿来寄售的,刚挂上墙,你就盯着要买,我这儿的石头还一块都没卖掉呢。

画价不高,还可以打折,罗青二话不说,立刻付了定金,然后一路小跑回家取钱。

眼尖心诚,罗青抱得“美人”归。

像是清代名家的仕女画展

十二位美人,各有各的美。

清初以前的美人画,主题多为闺怨、劳作、休闲,偶有神话或历史故事的演绎,亦多为解说式的叙事,没有心理层面的探讨。可以说,美人画的技法日精,构图渐繁,美人越来越美,却缺了性情与独立人格。

清中期以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描绘了众多女性形象,她们“虽为花妖狐媚,但多具人情”,美得令人眩目,勇敢得令人折服;曹雪芹的《石头记》里,水做的女子总是那么的聪慧、才华横溢;还有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曾衍东的《小豆棚》、李汝珍的《镜花缘》等,这些以女性形象为主的文言及白话小说相继出版,女性的才情、人格得到了展示。这种变化影响了这一时期美人画的创作,画面中出现了不少女性读书、吟诗、作画的场景。

十二位美人,几乎就是一个小型的清代美人画名家历史回顾展。

余集(1738-1823),以朝廷侍讲学士之尊,画出来的美人,当然比一般画家更有书卷气,时称“余美人”。一帧《绿窗静读》,笔意疏朗,设色雅艳,人物神态娴静专注,是中国仕女画中最早的美人读书图之一。

顾洛(1763-1837),生平作画没有重稿,一生未授弟子。他的《绣帏花镜》,画幅小而事物多,却能闲闲布置,丝毫不乱。湖石、玉兰、翠竹、春花、栏杆,围美人而拱之;绣帏、圆窗、小几、瓶花、绣床、书卷、靠枕、妆盒,拥美人而奉之。美人则高举妆镜,对镜簪花,温婉娴静。

沙馥(1831-1906),出身绘画世家,专攻仕女、花卉,自成一家。 《药栏花韵》中的酒醉史湘云,以瓜子脸开面,细眉凤眼,瘦颊樱唇,是标准的“沙氏”美人面相,与“余美人”有得一比。他与荔村合作的《彭夫人像图》轴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十二幅美人画中有四帧出自两对兄弟之手。一对兄弟是费以耕与费以群,他们分别是以仕女画享誉画坛的费丹旭的长子与次子;另一对兄弟是潘振镛与潘振节,时称潘家“二杰”,也擅仕女画。

古人留给今人的一道谜

罗青四处打听,想探寻四条屏背后的故事。

据说此画原为台湾望族雾峰林家所藏。雾峰林家是台湾五大家族之一,因其发迹于雾峰(古称阿罩雾,今台湾台中市雾峰区)而得名。画作出于上海,后流入日本,又辗转到了台湾,现在罗青又将它带回了上海。

百年变化,不过转瞬。

但是,最初是谁这么有心,收集120年间美人画名家所绘,又将其精工挖裱?卷轴是民初的裱工,最初的藏者应该是那个时代的人吧,可惜,除了其中一帧画上有清末著名收藏家张鸣珂于同治八年的题诗外,没有任何蛛丝马迹可供今人推敲。第一位藏者是谁,仿佛是古人留给今人的一道谜。

多方查询,罗青仍无所获。他在条屏上钤下自己的藏印,算是有序流转的开始吧。

师说

赵小燕:画的是对美的理解

仕女画始于两晋,盛于唐。

周窻的《挥扇仕女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仕女画的代表作。其他还有五代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北宋王居正的《纺车图》,明代仇英的《列女图》,清代费丹旭的《仕女册》等。

仕女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展表现领域。几件传为顾恺之作品的宋人摹本是现存最早的卷轴仕女画,代表了魏晋时期的仕女画风格,描绘的是古代贤妇和仙女的形象;唐代画家则通过对女子纳凉、理妆、簪花、游骑等场景的描摹,展现了当时上层妇女闲逸的生活及其复杂的内心世界;五代、宋、元时期,世俗、平民女子开始出现于画家笔下;明、清时期,戏剧小说、传奇故事中的女子成为画家们乐于创作的仕女形象。

尽管在仕女画中出现的不一定都是美女,但人们还是习惯于将仕女画称为“美人画”。不同时代的画家以其当时对美的理解来塑造各类女性形象,因此,一部仕女画史其实也是一部“女性美”意识的流变史。(赵小燕,上海泓盛拍卖公司中国书画部经理、资深书画鉴赏家)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