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建立雕塑市场认证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梁瑛 2013-07-02

2010年2月,贾科梅蒂的青铜雕塑《行走的人》以6500万英镑成交,成为世界上最贵的艺术品。

在一幅名家字画动辄数百万元甚或上千万元的今天,中国艺术品市场里,一个重要的艺术门类雕塑,却始终在热闹的艺术市场中充当配角。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雕塑市场的尴尬局面?6月29日,本报参与主办的关山月美术馆“四方沙龙”系列艺术讲座开讲,主讲人吴洪亮聚焦雕塑市场,以《雕塑之方圆》为题,解析中国雕塑市场的问题与解决之道。

中国雕塑市场的尴尬

2013年度关山月美术馆四方沙龙学术讲座以“美的生意”为年度主题,关注中国艺术市场问题,此前的三次讲座都以宏观的艺术市场与艺术收藏为主题,而这一次,则把关注的目光聚集到了雕塑,这个艺术市场中的冷门门类上,不能不说,雕塑在中国的艺术市场上有一定特殊性。吴洪亮用一系列数据说明了这一问题。

市场是艺术价值认定的重要注脚。2010年2月,在伦敦苏富比拍卖行,雕塑大师贾科梅蒂的一件青铜雕塑《行走的人》拍出6500万英镑的天价,折合1.043亿美元,刷新了毕加索的名画《拿着烟斗的男孩》创下的1.042亿美元的拍卖纪录,成为世界上最贵的艺术品。 这一成交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雕塑在世界艺术格局中的重要价值。但在中国,雕塑在艺术市场上却始终被冷落。吴洪亮介绍,从2006年、2007年开始,雕塑市场一直处在一种上扬的态势中,这种上扬到2011年达到顶点,那一年中国嘉德做了一场非常经典的雕塑专场拍卖,成交率达到98%,总成交额超过一千万,这是到今天为止中国雕塑市场最让人兴奋的一个数据。但即使是这一数据,与中国书画比起来也差距巨大,作为齐白石纪念馆的馆长,吴洪亮不禁拿这一数据和齐白石书画的市场相比较。他说:“整场这么多雕塑这么多名家的作品加起来还不值一尺齐白石的顶级藏品,这也是雕塑界要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而在2011年之后,受整个艺术市场动荡的影响,雕塑市场也一路走低,嘉德放弃经营了3年6场的雕塑专场。到了2013年,无论是嘉德还是保利,春拍中都出现大量雕塑作品流派。

雕塑处于“春天里的冬天”

热爱雕塑的吴洪亮至今对于2011年雕塑市场呈现的勃勃生机津津乐道,那一年他特别写了一篇文章《中国雕塑市场的“青春舞曲”》。那时不仅是雕塑的从业者,包括市场都认为,雕塑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和收藏对象。那一年另一个值得欣喜的状况是,70后和80后的年轻艺术家在雕塑市场占据了半壁江山,这批艺术家成交率达到了100%。而从数据的角度来讲,2000年前后,一件雕塑能卖一两万元,重要艺术家的作品也不会超过10万元。而在2011年,很多年轻的艺术家,包括中国雕塑协会会长曾成钢的作品超过了70万元,中央美院教师 王伟(微博) 的作品达到60多万元,更年轻的一辈unmask组合达到了40多万元。80后艺术家金钕的作品也卖了十几万元。雕塑市场的成长以及青春化的趋向使得吴洪亮感到振奋。这也使得他到今天仍然感到遗憾。“今年讲雕塑市场有一点点小悲摧,因为随着国际经济的问题和整个艺术市场的波动,雕塑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如果两年前让我来讲这个题目的话我会非常兴奋,因为那个时候有更多的故事呈现给大家。”但即使雕塑市场再次被冷藏,吴洪亮仍然没有对雕塑失去信心,他把目前雕塑遇到的状况称为“春天里的冬天”。坚信“小麦的种子既然已经洒下,收获就不应该只是梦想,何况我们认为雕塑的冬天并不太冷,也不会太长”。

雕塑收藏正成为朝阳板块

在全球艺术市场处于低迷的状态下,怎样面对雕塑,吴洪亮有时候会开玩笑地跟很多藏家说,“现在你是该去买雕塑的时候了,因为这时候真的很便宜。”另一方面,这也被他认为是一个冷静地面对雕塑问题的机会。

吴洪亮认为,雕塑艺术以其特有的性格占据着艺术中的重要一席,三维空间中的立体感、材料的质感和体量的力量预示着雕塑收藏正在成为朝阳板块。

经过漫长的平面艺术品欣赏历史,为数不少的收藏家开始不满足于单纯的绘画艺术品,转而青睐于空间中的雕塑作品,这一点在国际上尤甚。雕塑市场中逐年激增的成交量非常确凿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另一方面,雕塑艺术品和平面绘画艺术品的价格现今仍存在极大差异,对于收藏者而言,可以以较低的投入取得较多有艺术史价值的藏品。“以齐白石为例,虽然作品价格还在高位,但是在这两三年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想象的空间了,而雕塑给我们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的余地。”这两个方面指出了收藏者将收藏重心向雕塑领域倾斜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收藏者和收藏倾向的增多,无疑将带动雕塑市场的继续发展。

雕塑市场蕴涵的巨大潜力背后,还有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目前的雕塑市场缺乏规范,主流行情和信息渠道也都不够明朗,这些也是雕塑市场目前颇为惨淡的主要原因。 找出雕塑被冷落的本质原因,对问题进行解读并加以解决,才是雕塑市场改观的核心。

雕塑市场面临的问题

为什么近现代书画作品可以卖出天价,为什么在同样的市场里,雕塑始终价格低迷?吴洪亮从四个方面分析原因,首先,雕塑本身是发展的,而且现在呈现出的状况越来越多元。公众对于雕塑的认识有很多局限,这个状态导致了市场的混乱。你收藏的东西,可能不再是一件永久的作品,而只是一个方案,甚至一个合同,这样的作品也是雕塑吗?这可能是收藏家要面临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原因来自于雕塑家本人,雕塑家必须有一些独门绝技,否则很难引起收藏家的兴趣,这一点也影响到市场。

第三个方面的原因,来自于收藏者本身,中国没有收藏雕塑的传统,这一点与源远流长的收藏字画的传统恰成对比。文化背景和收藏传统使得今日中国的艺术市场仍是绘画唱主角,雕塑所占比例无足轻重。

第四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雕塑作品有着可复制的特性,一件雕塑作品只要有模具小稿,交由技艺娴熟的石刻工人,即可翻制出与原作几乎相同的作品。这样的特性使得习惯于其他艺术品市场的收藏者对收藏雕塑的行为产生了疑惑。为数不少的收藏者对雕塑这种非“仅此一件”的艺术品提不起兴趣,也有很多收藏者担心雕塑藏品会因为莫名地多出几件一样的作品而贬值,还有一些收藏者为雕塑的可复制性而烦恼手头作品的真伪,甚至有的艺术家会由于作品出色而大量复制形成“量化”的规模。

建立认证体系势在必行

对于这些问题,吴洪亮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他认为,现在的雕塑市场要发展,就必须有相关的市场规范措施出台和实施,因此建立雕塑认证体系势在必行。在艺术家、拍卖方和收藏方以外的第四方的调控之下,解决由雕塑可复制性和市场无秩序引起的市场混乱问题,剔除收藏者对于收藏雕塑畏而不前的心理根源。“在这一方面,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由权威的公信机构形成一套完备的雕塑市场交流体系,有效地保证雕塑的正常流通,杜绝不良市场现象,规范所有从业人员,从而促进雕塑市场的大力发展,保障雕塑市场的巨大潜力能够有秩序地发挥。”

“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雕塑认证的体系势在必行。因为建立良性有效的市场规范体系相当于为雕塑市场的发展潜力疏通了管道,当越来越多的艺术品拍卖机构在这个体系的协助之下加大雕塑市场的份额和力度,越来越多的收藏家、投资者在这个体系的保障下放心地收藏雕塑作品的时候,雕塑市场的潜力才可能更加直白清晰地展露在世人面前。吴洪亮透露,“目前在我国,雕塑认证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但已经有一些机构,比如雅昌在尝试做这样的工作,从在世艺术家开始建立数据库,通过认证来保证作品的真实性。让进入流通领域的每一件作品都有一个相应的认证体系的支撑,这也许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藏家对雕塑感兴趣。”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