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进!——当代艺术与当代城市》展览现场
由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主办的《向前进!——当代艺术与当代城市》于2013年7月19日拉开帷幕。该展览是民生艺术机构的系列研究项目,首次大展推出了宋琨、康海涛、邬建安三位艺术家个展以及由梁健华策划的《与现实平行》展、艺术小组 “组织”的《为什么不打喷嚏?》。展览参与者均为活跃在“北、上、广”等超级大都会和区域艺术中心城市成都的艺术家或策展人,他们以录像、电影、装置、绘画等不同方式,从个体出发讨论都市与当代艺术的现状与问题。
“向前进”是对中国当代艺术在经历从集体到个体、从主题先行到语言纯化、从表现田园文明到参与都市再造、从勇进到徘徊的复杂历程后,依旧不断前进的一种精神成果呈现。一度对艺术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天然排斥的先锋艺术家们,在经历反叛、模仿和种种形式语言探索之后,重新意识到没有价值观判断和人文反思的艺术,如空中楼阁般苍白无力。许多昔日的宏大命题日趋具体化,而城市化、身份的讨论则越来越凸显出现实意义,并开始超越形式语言的研究,发交出最为鲜活的能量。一些艺术家在这一过程善用智慧,逐渐形成个人的艺术方式。
宋琨作品
《自己的圣经》 宋琨作品
《视觉意识流》呈现了艺术家宋琨2000年以来的32件架上与1件影像作品。宋琨的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瞬间和对形形色色具体的人意识流式的记录。她将绘画和不同物质材料拼贴组合,在看似“残破”隐晦碎片式的意象里,映射出急剧变化的中国特有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进程。她尝试通过光与黑暗变化人物的形态和特殊的凝固,试图追寻灵魂和欲望的时代特质,由此诠释出都市的丰富与混杂,人性的各种身份与变体,还原了现代人在大城市环境中的鲜活面貌。
《七层壳》——邬建安
《七层壳》——六耳猕猴
《七层壳》——局部
《七层壳》作品来自至今仍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的邬建安,他将古老神话中的形象,通过剪真蜡印染和手工印刷等公益重新组合,并“拉进”现代生活。《七层壳》由7作品组成,分别为“而立、九蛇、愚人船、巴别塔、相携、六指、六耳猕猴”,七个形象象征着精神世界的七个面向,每组作品中都有360个小纸人,它们共有186种身份各异的形象,其余174种为对称的镜像。他将古老神话中的形象,通过剪纸、真蜡印染和手工印刷等工艺重新组合,并 “拉进”现代生活。邬建安在面对创作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当代艺术 “最好不与城市和谐共处,它最善长扮演的应该是一个时常令人难堪的捣乱分子,一耳光抽掉城市伪善的面纱,而他自己不过是个演员”。
《树丛》——康海涛作品
《遥远的山岭》——康海涛作品
“都市夜游客”康海涛来自于西南一个小城,他的每幅均从数百上千张照片反复推敲后所得,足少出川的他却划出了似乎欧洲废弃古堡的魅力和惊悚。康海淘的夜色不同于写出“挥杯劝孤影”的陶渊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李白,孤愤不是她的关注所在。他所描绘的夜色更倾向于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所传递出的孤寂而豁达。康海涛以其独有的方式传递出他的观察和体悟——人的孤寂依然,而焦躁远胜昔时。
《太阳》——“组织”
《为什么不打喷嚏?》是艺术小组“组织”(照骏园、徐喆、陶轶和李牧)向孩子们介绍当代艺术的一个图书出版项目,包括一套书与工作坊。他们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和图阐释当代艺术的作品,而工作坊是让孩子们按照艺术家提供的说明做一些行为以获得体验,重新演绎一些具表演性的艺术作品,并制作成录像《太阳》。
民生当代美术馆
此次展览是李峰担任美术馆代理执行馆长后的“第一把火”,没有开幕仪式,只是李峰邀请了众多媒体记者前来参观并给与每件作品详细的讲解和交流,不热烈、不喧闹。李峰把自己定位为美术馆的办事员,一方面继承民生美术馆以往对艺术的推动的传统,另一方面要认真做好每一次当代艺术展览,给受众带来负责任的艺术感受,让更多的社会的力量来关注当代艺术。
【编辑:上海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