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 朱绍良
导语:2013年6月19日,一幅起拍价1500欧元的北宋《唐后行从图》在法国一家小拍行拍出了470万欧元“神话级”高价,被业界誉为近年难得的一次“捡漏”。国内著名拍卖专家季涛先生深度剖析了本次震惊拍卖业的“捡漏事件”,认为:中国文物艺术品在海外拍卖场上虽“漏”出无穷,却最终已无漏可捡。99艺术网就此结论采访了参与竞拍《唐后行从图》的知名收藏家朱绍良。
其实,这难得一见“捡漏事件”被圈内人知晓也是源于收藏家朱绍良的微博,根据其微博描述,他当时也在拍卖现场试图拿下这件书画,但因有藏家出了更高的价格,最终没有拍到这件作品,据他介绍,这幅画曾经在宣和画谱、墨缘汇观、恽辉斋、木雁斋都有著录,曾经是张葱玉先生第一号藏品,堪称民间至宝。
参与竞拍《唐后行从图》,朱绍良自始至终都没有见到实物,作为坚持到最后的倒数第三个买家,他事后回想道:“《唐后行从图》的价值没有公开大白于天下,只有国内搞古画的几个人心照不宣地参与了竞标,,如果说这件东西要是公开了,它的价值远远不止478万欧元,应该会更高,甚至可能成为春拍过亿的拍品。”
海外捡漏机会大
近些年,在海外古董市场和拍卖市场上中国买家的身影层出不穷,他们竞价或是淘宝,俨然形成了队伍。对他们来说,参加国外拍卖会已经成为了收藏的的必修课,奔波于不同国家之间,参加大大小小的拍卖会,找寻流落海外的“宝贝”。除了既定的爱国主义情怀,更多的是“捡漏”的心理作祟。
而国人之所以如此热衷海外“捡漏”,是因为在海外小型拍卖行的“捡漏”远远大于国内。对此,朱绍良也表示赞同,他认为“国内各个拍卖公司都是以古代书画作为自己最高的研究方向,收藏家也都把古代书画作为最高品类的收藏导向,另外,国家本身也对中国的高古艺术特别是宋元绘画有一个指导方向。所以,如果一幅很好的宋元绘画在国内被漏掉,被某些人捡到的这种机率几乎为零。”
“天下无漏”的观点值得赞同
现今,中国买家赴海外寻找投资机会俨然成为了藏界的新风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在线拍卖方式的出现,“捡漏”也非易事了。
就季涛老师提出的“天下无漏”的观点,朱绍良也表示赞同:“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一旦出现具有价值的作品,都难逃买家的关注。”他解释道:“现在的资讯非常发达,我是通过法国的梁博士帮我投标的,有的人是通过亲属过去投标,也有一些人通过法国的朋友帮着看画去投标。只是通过这么一个观察、判断,在没有看到实物的情况下,大家就出手买。现在通过法国的梁小姐(梁博士)介绍这个东西应该还是非常古的,无论从卷数和包浆来看至少她也认为是属于北宋绘画,如果我们能肯定这幅绘画的年代属性,这个价值是非常大的。”
结束语:尽管现在海外“捡漏”是一大趋势,但是很多行业人士都一致的认为这只是“阶段性行为”,随着市场上交易的回流精品越发稀少,针对海外回流艺术品的投资热度也将逐渐回归理性。
相关资料:
张萱
张萱,唐,汉族,长安(今西安)人。开元(713-741)年间可能任过宫廷画职。以善绘贵族仕女、宫苑鞍马著称,在画史上通常与另一稍后于他的仕女画家周昉相并提。唐宋画史著录上记载张萱的作品计有数十幅,不少还一再被许多画家摹写,目前所知历史上留下的只有两件摹本,即宣和画院摹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和《捣练图》卷。
张珩
民国时期的著名收藏家张珩(字葱玉)(1914-1963)收藏。张葱玉以收藏和鉴定唐宋名画名扬天下,是解放后我国第一代书画鉴定大师,张葱玉的藏品中最负盛名的当数唐代张萱的《唐后行从图》和唐代周昉的《戏婴图》卷等。
【编辑:冯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