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又开始了,不管你如何规划,各地的博物馆可都早早地为中小学生们准备好了消暑的“营养餐”,种类是否丰盛?“味道”又是否可口?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首先是博物馆推出的“家常菜”——主题讲座,这是各地博物馆暑期学生计划的必备项目。像上海博物馆就在暑假期间,几乎每天都为中小学生们提供一场讲座。其中包括“考古中国”、“博物馆与世界文明”、“交通中西”等6个系列讲座,并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来演讲。而河南博物院也推出了名为“非我莫‘暑’ 到河南博物院过节去”的公益活动,讲座同样是重头戏。
虽然中小学生们对这类“家常菜”并不反感,但“吃”多了也总有腻的时候。针对这一点,今年国内不少博物馆花费了更多的心思,制作出一道道“特色菜”——体验式活动。就拿北京科技馆来说,该馆特意打造了科普新片《冰川历险》,带领孩子们饱览第四纪冰期的地球盛景。影片利用逼真刺激的3D特效,为孩子们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感觉。首次推出文化夏令营活动的广州博物馆也策划了一次“航海行程”,让中小学生们按照“航海图”中的线路,到每一个站点观看文化介绍或表演,通过每站的小测试或小游戏,最终到达终点“广州站”,完成一次独特的文化之旅。此外,北京自然博物馆举办的“博物馆之夜”活动更将艺术融入展览之中。一位参观的小学生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自己一边参观热带雨林,看着身边可爱的野生动物,一边听着悠美的旋律,这太有趣了。”
“现在博物馆针对学生推出的暑期活动真是越来越丰富。不过,孩子们来这里最重要的目的还是培养学习兴趣,感受传统文化,而博物馆对于这方面的考虑仍有所欠缺。”北京一位中学生的家长艾女士认为,像展品的文字介绍太少,讲解的内容又较生硬,很难引起青少年的兴趣。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建议,国内博物馆不仅要想法子把中小学生吸引进来,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他们充满兴趣地去学习。在国外,一些博物馆会通过二维码导览,用动画或者漫画等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中小学生传播历史知识和文化;在展品文字介绍方面,欧美不少博物馆就专门针对中小学生推出了“学生版”。这种符合青少年思维习惯的方式,国内博物馆不妨也可以借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