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台湾画家廖继春的绘画风格

来源:中国现代绘画史 2013-07-26

廖继春 自画像 1926年

廖继春 芭蕉之庭 1928年

廖继春六次入选东京“帝展”,并是两个美术协会“赤岛社”及“台阳美术协会”的主要成员,也是“台展”的骨干之一。1945年,台湾光复,重归祖国,廖继春的艺术也有新的发展。1947年,廖继春被聘为台湾省立师范学院美劳国画专修科的讲师, 这是当时台湾美术的最高学府。到了 1949年, 就改为台湾的台北师范学院美术系的教授。

到了1955年,又改制成为台湾师范大学,他继续任教授数十年。廖继春后来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画风上又有不断的新发展。1962年他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欧美考察,先到美国走访各大都市的博物馆,其后又到欧洲到处写生。廖继春在欧美所见的正是抽象表现派当红的作品,得到很深的印象。回到台湾之后,他一直都在尝试各种不同的抽象技法,充分说明他是台湾第一代西洋画家中发展最多的一位。

廖继春的重要性,在于他非常关注当时日本及法国美术的新潮,并在画中不断试验与吸收新的因素。他早期在日本所作的“自画像”即证明了这一点。这张油画与普通的自画像不同的是,他把自己表现成一个严肃深思的人,而在画眼部与面孔时,巳可以看出他可能受到一点立体派的影响。当时的日本绘画,受巴黎的影响很大,廖继春当然也有所习染。不过,廖继春也许并不完全了解立体派的理论,似乎仍在试验中,后来廖继春并未完全走这一条路。

廖继春毕业回台之后所作的“芭蕉之庭”,画一户人家的庭院,一个在台湾很平常的景,被他画得极为亲切。画在近景处为分立两旁的两株香蕉树,构成一个圆拱,而从近到远,可见家中的男女老少都在各自忙碌。院子中心,一大片阳光与近景的芭蕉覆盖而成的阴影, 恰成很好的对照。这种写法,与巴黎的野兽派相近。但廖继春画的是台湾本地的风土人情,充满一种深厚的怀旧感。廖继春这种把西洋画风移植到台湾的尝试是极其成功的,无怪乎这张画人选东京的九届“帝展'了。

“荷花图”为廖继春在师范学院给学生上写生课时所作,是以师院校园内的池塘荷花为题,当时红、白莲花盛开,十分灿烂。这样即兴而作的荷花风景,使人想到法国画家莫奈晚年所画的莲塘景色,大概廖继春在杂志上看到过这些作品,但他所画的却并非莫奈晚年的近乎完全抽象的印象派之作。廖继春所画的荷花与荷叶,还相当具体并稍带些半抽象的意思,流露出自然天真的意趣。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