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夫的绘画营造了一个冥想的场域、我们被他画面里那些反复涂抹的、纠葛的、神秘的笔触所吸引,2012年4月在南京第一次见到他的作品时,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意外一个惊喜。我们交谈时,我高兴的听到他本人对于意外概念的引用,这是他审美追求里一个重要的特征。刘国夫追求作品创作应尽其自然的与诗性和神秘同时展现;他认为艺术有其自身的使命和标准,不应为了观念的存在而存在。中国艺术在本质上是对中国诗歌和哲学的承袭,因此对中国传统精神的表达负有社会责任。刘国夫强调了他作为艺术家的愿望:在保持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创立他个人的视觉语言。
他深信艺术必须直接诉诸灵魂:“巴赫和肖斯塔科维奇令我难忘。每天,当我步入工作室,我听的第一首乐曲是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在看似单调的复音里暗示着永恒的、盛大的、深刻的、难以抗拒的神性的威力。而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兼具现代性,在许多不和谐和无调性的旋律运动里,激情起伏, 冥想般的旋律带来强烈的悲怆的意味,充满了哲思和不甘屈服的斗争感。我有几张贝多芬晚期时的弦乐四重奏唱片,这些作品已不是我们所熟悉的贝多芬了。每次当这些晚期弦乐四重奏中的音符响起时,我总是想到杜拉斯在小说《情人》里的第一句话,“我已经老了。”他晚期的这些乐曲,让我体察到人生难以形容的弦外之音,一切都是生命与命运的另类阐述。”1
早年的学校生活中,刘国夫抵制和反感一些学科:数学、物理、化学,但他的父母非常支持他的独立性。刘国夫15岁就离开了普通学校,17岁时他被南京艺术学院录取。在那里他是最年轻的学生,要接受五年的课程教育。但三年后,他离开了学校,他觉得虽然自己有绘画天份,但那时的教育体制对于他的个性及才能的发展反而是个阻碍2 。因此他选择去往遥远的中国边疆,在临近土耳其斯坦的边界,呆了四年。刘国夫回忆说,当时他没有明确的想法,到底要寻找什么,是什么把他吸引到举目四顾无亲的遥远沙漠。然而事后,他非常清晰地意识到,他当时是要删除在他脑海中所有的尘嚣,和移除过度的社会规范来确保心灵的自由,为一个苦行者纯净的灵魂洗涤掉一切外在的物质约束。虽然他受聘于一个军事管理的耕作组织,但他相当于在旷野里度过了一段很长的旅程。后来刘国夫回忆说:“我明白了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中国艺术的情况非常混乱,不清晰。许多艺术家极少知道他们真正想要什么或根本不知道他们自己所拥有的潜能。”3 刘国夫的早期作品,因为是在沉重的建材上实施的创作,总数不到二十件,如今也早已流佚。离开土耳其斯坦边界以后刘国夫返回了南京,回到南京十多年之久,他并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他坚守一个信念,他需要十多年的寂静空虚、沉思冥想、再加上生活的阅历才能够使他给自己的作品注入意义,才能够创造出有艺术涵义的作品。因为内在精神的需要,刘国夫重返了他的艺术生涯。
2002 年以来的刘国夫的作品运用了炭笔、油画棒和油彩颜料,在画布上反复进行笔触叠加。画面上他营造的那些笔触叠加与突然的碰撞之力或风暴来临之感相似,他的画面意指内在灵性生命与现代性的公共经验的不相和谐。独白(2010)表达艺术家需要持续的精神的安慰;恶之花,是对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作品Les Fleursdumal (1857)的一个视觉阐释,虽然刘国夫表示,他不是要与法国诗人的作品产生直接对应。相反,他用短暂美丽的形象譬喻新的中国所经历的风暴:对物质和享受的过度依赖,精神的缺失,对生态的破坏,快速崛起的新经济体,这些细节的碎片都让人忧心忡忡。
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的作品作为及其重要的西方绘画,对于刘国夫的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4 那彻骨的忧郁,焕发出一种有力的回应,那些细小的花瓣在缀满黑色油彩的地方唤起对灵魂的滋养。基弗著名的Aperiatur Terra(2007)的艺术构思和艺术造就对今天来说有着重大贡献。对于基弗来说,绘画和雕塑紧密联系。他最近的作品要表达对原始之物的体验,为制造因意外事件,如火山喷发时所产生的效果,他自由的运用色彩。基弗的作品在更广的泛围内充满启发也充满挑战。而刘国夫自己也承认,自2003年以来他自己的作品在视觉上既是优雅的,也是振奋人心的。
“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但我活得自由自在。艺术是我们摆脱平庸生活的唯一途径。艺术能够超越生命。过去三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不仅带来了社会发展,但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物欲、虚伪、虚假、平庸和无聊。对于拥有独立判断和独立意识的人,我不能接受这个现实。但是,不可避免的是我们身在其中, 由此而产生了疏远、拒绝、甚至哀怨的精神氛围,我通过我的作品,表达了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的基本姿态,当我们表达这样的态度时,我认为我的作品从观念艺术的角度来说是对于当代社会的批判。在作品中,我希望它在形而上和视觉的层面上,把美学和灵性的愉悦呈现出来。”5
1. 浮世独白:刘国夫访谈,崔灿灿 2011 年 2 月 26 日至 28 日
2. 同上。
3. 同上。
4. 刘国夫访谈,珍妮特•麦肯锡,南京,2012 年 4 月
5. 刘国夫访谈,崔灿灿
【编辑: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