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刘锟:与无望之间生长在希望

来源:《Let’s新城记》 2013-08-06

 

刘锟

《无题》200cm×160cm 布面油画 2013.

刘锟是一个地道的“京爷”。如果你和这个从小就出生在北京的艺术家聊天,他一定会跟你调侃如今的社会世道,也会用怀念的口吻讲起老北京二环以里的故事,所有表达都带着从骨子里就有的那种“与世无争”和“小叛逆”。这个打小就反感按部就班的人,把这一次的叛逆给了他的艺术——作为一个有自己风格的成熟艺术家,他做出了一个完全颠覆抛弃以往的尝试,试图寻找新的表达语言,也借此表达自己的一种看世界的角度——生命的生长和腐败几乎同时到来,一切都是在希望和无望间徘徊,所以万事皆空,无谓好坏。

记者:L 刘锟:K

L:看到您的新作品,跟以往的感觉差别很大,是什么激发您做出这种改变的探索?

K:我以前的那种风格画得太多、太熟练了,可以说是有点腻了,所以我想寻找一种新的表达方式,突破自己。原来我的画的构图都是大大的背景中有个小小的人物,而现在这批画的主体都非常大,我想要追求的是一种完全颠覆以往的东西。我很早就想要“背叛”原来的自己,现在开始慢慢实现了。当然想变风格是一个很难的事情,我刚开始也有点找不着方向,不知从哪儿下手。于是决定从绘画的最基本开始,画风景和静物。而当我在画这些东西的时候,我发现和我最早画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不喜欢强调技法,而是呈现一种新思考的表达。这个过程就像是一个轮回。

L:您这系列的作品,包括风景和蔬菜静物,都做了很模糊的处理,让我感觉到的是真与幻、美好与毁灭共存的那种不确定的状态,这种理解对不对?

K:我想把这系列的主题暂定为“希望和无望”。其实所有人活着都会这样:有时候一天也没什么事发生就会兴高采烈,可是有时候早上起来一睁眼就觉得这一天很消沉。这都是很正常的,希望和失望并存。生命这个东西,生长和腐败,几乎同时到来。就像是我画的蔬菜,它最新鲜的时候其实就是开始腐烂的时候。

L:您的意思是说“万物皆空”,事物之间是没有什么本质差别和需要对比的?

K:对,一切都要符合自然规律,对于好与坏这种问题是根本不用太纠结的。就像我这次画了老北京的城墙,也画了后来出现的用预制板盖的、窗户密密麻麻的那种住宅楼,本来想借此做一个好与坏的对照,但是当把二者画完摆在一起的时候,一看其实也都差不多。这就是有些无奈的地方,好的东西和坏的东西是你心里明确的,但是因为时间或者距离的原因,它们看起来其实都差不多,最后的结果都是消融。

L:这一次您画的风景都是黑白的,这是否代表着它们都属于您自己的记忆片段?

K:这次我画了一批北京的老风景,参考的资料都是老照片,是黑白的。另外从情绪上来说,也带着我个人的批判性吧。因为我从小在北京长大,看着周边一点点被拆掉,许多老建筑和老风俗现在已经都不见了。

L:这次的风景画有点儿中国水墨的味道,您曾经说过自己的画其实很东方?

K:对,我是认同这个的,虽然我们学画从小接受的都是素描、色彩这种西方化的教育,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就会越来越发现,你自己作为东方人的那种骨子里的东西是根本抹不掉的。其实不管画家画的是什么、形式是什么,画的都是他自己。

L:这次用了像是“滴蜡”的新技法,在您看来一幅画的真正核心在于什么?

K:在我看来,所有技法的东西都很好完成,是谁都会的事。而在真正的艺术中,技法是特别没用的东西。比如说有个人素描画得很差,但是他有足够强的表现欲望,假设素描这路子他出不来,但是他也会因超强的艺术表达欲望而到处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一旦找到这种方法,他以后就一定会做出有别于他人的一种东西,属于他自己的“技法”,这个是最珍贵的,这就叫做他的个人语言。有一种最常见的说法是,“没有一个好的技法,如何表达自己想要的东西?”我觉得那个不是说一个好的技法,而是指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表达方式。

L:怎么理解这种表达的欲望呢?有时候是很难找到这一点的。

K:这就像养花,好大一盆树枝被剪秃了,但是之后叶子会在各个地方长出来,那就是它生长的欲望。真正想表达的艺术家你是拦不住的,就算你把他四肢都截了,他也有可能去做行为创作呢。艺术珍贵之处就是你有别于他人的、完全个人化的,同时又能被人接受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又怎么能是学出来的?画画这事绝对是天赋的东西。

L:所以这一切都是基因决定的?

K:这里有一种说法——人类社会发展这么多年,很多东西都消失了,但是艺术是永不消失的。为什么?那是因为艺术这种基因生命力绵绵不断,艺术家只是基因一个一个的传达者而已。你是米开朗基罗也好,你是幼儿园的美术老师也好,不在于你自己,而是基因利用你的强度有多大。当然这不是说因为基因就没必要努力了,我的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应该学的是如何打开自己,如何领悟到“天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L:如今许多人对当代艺术有质疑,您怎么看待这种质疑?

K:一直有许多这样的争论,最近我把这条线基本上理清了。art(艺术),这个词在古希腊语中的原意是感觉、感知的意思,而不是我们后来翻译过来的“美术”,美术只是艺术里面的一个小分支。要是认同这个概念就好解释了,除了美的感知,我们很多时候也有一些负面的感知,把那些迷惘、困惑等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的也应该是艺术,当代艺术。这要是放在文学里面就很好理解了,就像是悲剧是文学中的一个代表门类,而悲剧往往也更能震撼心灵。

L:说实话,如今有一些当代艺术我真的看不懂,我不知道是谁的问题。

K:好的作品一定能打动人心。但是有时候你不喜欢的,不代表是不好的。就像我小时候在中国美术馆看国外优秀作品的展览,那时候第一次看到那么多西方古典画,觉得太震撼了。其中有一幅梵高的画,我看了觉得画得不怎么样,心想我画得都比他强。但是过了好多年以后,当时展览的所有画我都记不清了,就梵高那幅画我清楚地记得。它给人的刺激就是那么强,而我现在觉得那张画画得好。有一句话这么说:“艺术不分喜欢和不喜欢,而是还没到你喜欢的时候。”这就跟小的时候我喜欢摇滚乐,就站在音箱边上让心脏也跟着震,但是现在我连听收音机都要小点儿声一样。

L:看您的画,我总觉得您是一个爱思考生活,又不爱争的人。

K:我是属于长期在纠结之中的人,你要是爱琢磨这些死亡和轮回的事,就说明其实你肯定在纠结。我们每个人看到的客观世界,其实都是自己的主观世界。我从幼儿园开始就画画,后来上了艺术院校,毕业了也几乎就一直在当职业画家。艺术对我来说,就是我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是支撑我活着的一个东西。你让我干别的,我一定更心灰意冷,我不喜欢按部就班的生活。

L:在艺术道路上有没有过迷茫或者很累的时候,怎么解决?

K:随时都会有这种感觉,那时我一定会想着怎么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我不喜欢拼体力,靠体力画的东西我都觉得没劲了,我喜欢找到一种窍门,所谓的“神来之笔”。我画这批画的时候就跟我的哥们儿说:“我画一个5米的大黄瓜,而且我画完不累。”他说:“因为你觉得好玩,所以你不累。”可能这就是我的方法吧。

L:艺术本身是很自我的一个东西,但是处在艺术市场中,就得被拿来和别人作比较或者需要靠近商业需求,在这种矛盾中您怎么找到平衡点?

K:我曾经因此有点矛盾,但是现在没什么了。我认为每个人干每个人的活儿,你已经在画画中享受那么多了,就不要再去顾忌画画后面的事。对于我来说,画好就行了,如果市场好那也不错,但那是由别人做的。

刘锟简历

1968年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中央

工艺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个展

2011 “Life”刘锟作品展 Yan Gallery/中国香港

2009 刘锟作品展 Eight Art Gallery/新加坡

2007 化骨绵掌 西五艺术中心/中国北京

2005 双人舞 Yan Gallery/中国香港

2004 隐秘的力量 Yan Gallery/中国香港

2001 刘锟新作品展 四合苑画廊/中国北京

群展

2013 人间粮食 林大艺术中心/中国北京

 2012 首届当代艺术Weibo大展 宋庄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2 “You and Me”你只需要爱 草场地C-Space/中国北京

2012 听说 798艺术区/中国北京

2012 城市趣味 第三肖像展 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国上海

2011 城市趣味 今日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1 摆摊 西五艺术中心/中国北京

2009 思想>手感?今日美术馆/中国北京

2009 严肃的游戏 丹德力艺术空间/中国北京

2008 “态”当代艺术展 景画廊/中国北京

2006 饥饿的艺术家 西五艺术中心/中国北京

快问快答

Q:艺术是什么?

A:一个观察世界的方法。

Q:金钱是什么?

A:就是等价兑换物。

Q:用三个词形容自己的画?

A:镜像、延展、虚空。

Q:希望通过你的画给观者传达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A:盛开和消亡。

Q:迄今为止最中意自己的作品?

A:探讨这件事是一个圈套。

Q:如果不当画家,你的第二职业是?

A:做音乐吧。

Q:欣赏的人的类型?

A:智慧、天才、幽默,能够放松地做事情。

Q:最近最想要完成的一件事?

A:把我这个系列的作品做得比较完善。

Q:人生最大的梦想是?

A:安静——平静地把人生过完,有尊严地死去。

【编辑:田茜】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