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松 内核与激素Hormone and Kernel 100×140cm 布面油画 2009-2010
王小松的油画令人费解,但在盖房子这件事上,他始终坚持,建筑不能让人看不懂。
王小松是谁?他用了一段很意识流的文字进行了自我介绍:
文化大使。艺术家。教授。主任。学者。导师。学生。乱码。翻译。博士。老板。员工。木匠。建筑师。规划师。平面设计师。策展人。经纪人。儿子。弟弟。丈夫。父亲。驾驶者。高尔夫。长辫。奔驰。自行车。红酒。钓鱼。乌托邦。德国。北京。柏林。杭州。马德里。武汉。巴黎。深圳。阿姆斯特丹。上海。巴塞罗那。日本。
我们记录下来的这个版本,已经加过标点符号了。王小松印在自己名片上的版本,则是100多个不加标点的汉字,和几百个没有空格的英文字母。一眼望去,哗,完全是一堆乱码。
辫子
王小松的日常造型,令人过目不忘。戴着绅士帽,穿一身自己设计的白衣白裤,颈上系一条LV的蓝丝巾。不过,最醒目的,还是他脑袋后面那条长长的麻花辫。
因辫子出名的,一个世纪前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就有个辜鸿铭,当时男人统统剪了短发,就他还留着辫子,引人注目。今天,留长发的男人不少,但像王小松这样细细编成一条麻花辫的,还是头一回见到。
他不想标榜自己是什么遗老,也不想装逼,只是因为以前在德国留学时,穷得没钱理发,蓄长了头发又嫌乱,就编成辫子。回国多年,头发变稀疏、花白了,发型却一直没改。
1990年9月底,王小松从北京出发,坐了七天火车,穿越西伯利亚去柏林。柏林墙在一年前就倒掉了。但说来也巧,他是10月2日晚上抵达柏林的,正好赶上10月3日零点,分裂了45年的两德重新统一。
德国的天气很阴霾,一年到头见不到几个晴天。尤其是冬天,上午9点天才大亮,到下午3点又黑了。王小松慢慢理解了,为什么德国盛产哲学家,“天气这么阴沉,人能干吗?陷入沉思呗。”这一沉思,他不知不觉在柏林生活了十几年,他的家经常被许多中国艺术圈里的朋友当成到德国后的“中转站”。
2003年回国后,王小松一边在浙大教书,一边搞起了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事务所里有很多德国人,都穿着和他一样的衬衫——大家都觉得他设计的款式不错。唯一不同的是,德国人都穿黑色的,只有王小松,亮晃晃的,一身白。
乱码
2007年9月的一个下午,上海的苏州河曾经破天荒地封锁航道3小时。河面上红红绿绿的,漂浮着上百只塑料盆,所有的船只都给它们让道。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就是王小松。
他买了很多廉价的塑料盆投入苏州河里,来搞这场叫做“非法灌水”的行为艺术。其中,绿色的盆代表太湖绿藻,红色的盆里放着奖杯,代表那些得过许多工业奖项、排污量却很大的企业,目的就是警示人们要关注水污染。最后,这些盆都被捞起来,作为他回国后举行的第一次大型个展《返》的一部分。
回国后的王小松,接了许多建筑工程的项目,很忙。他却又在城西专门租了间仓库做画室,没日没夜地钻在里面画油画。从心底里来说,他还是喜欢搞艺术。
一百多平方米的画室里,架着几十幅未干的油画,每一幅只用一种颜色,远看很单一。近看才会注意到,画面上竟有无数的凸起,有的形状像人体,有的像动物,有的像文字……每一幅都不一样,都是王小松用手抓着颜料在画面上捏塑起来的。这就是他的“王氏乱码抽象语言”。
为什么要把油画搞得像乱码呢?王小松说,每当我们看到电脑上突然出现乱码,第一反应是惊讶,因为没想到会出现这么多无意义的字符,“但如果仔细看,你就会发现,其实乱码也很有意思。”
画一幅这样的画,通常要花几个月的时间,用掉几十斤颜料,王小松每每画到手抽筋。等它们完全风干,还要再等上半年。最后处理好的成品,往往有一百多斤重。所以,他的油画,绝对是“重量级”的。
B面>> 作为建筑师
他的圈子
城北将有一个新天地
在学校里上课,见多识广的王小松是学生们的偶像,拥有一大群粉丝。在许多展览或沙龙的场合里,人们介绍王小松时,通常会这样描述他:“著名艺术家,留过洋的哦!”而绝大多数人在街头和他擦肩而过时,则只当他是个开奔驰车的有钱人。其实,王小松还是一个“非著名”的建筑师。
他的事务所里,堆着数不清的工程计划书、设计图纸等,都是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参与规划或设计的项目,随便翻翻,你就能找到很多我们非常熟悉的工程。远一点,有四川绵阳的一些灾后重建项目,近一点,还有杭州的一些地标性建筑。
其中,最醒目的要数位于钱江新城的杭州市民中心和延安路上的红楼。红楼建自清末,民国时是浙江高等法院及杭县地方法院,解放后划归浙大医学院,年代太久,有点破旧。几年前,王小松参与了它的修复工程。现在,这座小楼已经成为“杭州城市建设陈列馆”,却依然保持着原来的味道,成为延安路上一道最特别的风景。
最近,王小松主要在忙一个刚签约合作的新项目——杭州新天地工业遗存建筑设计。在德•包豪斯建筑规划设计机构里跟他合作多年的老搭档Peter Ruge,正是这个项目的三大主设计师之一。
“杭州新天地”位于城北,石祥路与东新路的交会处。那里本来是杭州重机厂的厂房,有一百多万平米,投资商想把它开发成一个包括创意办公区、娱乐休闲场所、商业零售、高星级地标酒店等在内的综合体,这也将是国内首个以工业遗存为主题开发的百万方超级城市综合体项目。
屋顶可以吸水的房子
“建筑是种遗憾的艺术。”王小松经常这样说。
理由很简单,再漂亮再了不起的建筑,建成以后,人们身处其中,多少都能挑出一些毛病来,但你还不能哗啦一下马上推倒它,还得继续用上很多年,在一定机缘下才能拆除。越是这样,做建筑方面的工程,就越需要谨慎。
杭州和王小松曾经住过多年的柏林太不一样了,他喜欢杭州特有的这种小情调。一年四季,风和日丽的日子有很多,去西湖边随便走走,都觉得美得不行,浪漫得不得了。整座城市就像一个盆景,小小的,精雕细刻,生态很好。所以,“像大裤衩、鸟巢那类的巨型建筑不适合杭州,杭州的建筑不该往大里造,倒应该考虑一些跑在全国前面的生态建筑。”
近年来,生态建筑的概念在国外很流行,国内也已经有个别成功的案例。所谓生态建筑,就是根据某个地方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等原理和手段,让建筑具备优良的室内气候条件和生物气候调节能力,在人、建筑和周围的自然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简单地说,如果你住的房子夏天不开空调,就热得睡不着觉,那它一定不是生态建筑。
王小松最想在杭州造的dream house,除了一般生态建筑通常会考虑到的环节,比如根据地理环境和季风等气候条件来布局内外空间、采光和通风口,使用保温性能好的材料来做墙面等等,他还想找一种可以吸收雨水的特殊材料来做屋顶。因为杭州的雨水很多,被屋顶吸收的雨水通过事先布好的管道流入蓄水箱,人们就可以用它来冲厕所、浇花。而且,这种屋顶还能根据蓄水箱的储水量,自动调节吸收雨水的速度和总量,即使碰到像今年春天这样不停下雨的情况,也不至于让蓄水箱的水井喷出来。
冯远征——曾是王小松的同学
著名演员,擅长饰演神经质的角色,1989年赴联邦德国西柏林高等艺术学院进修过戏剧表演。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