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盛2013秋拍】走进上海中央造币厂的尘封岁月
泓盛2013年“江南桂月”拍卖会
纸杂文献专场
预展:9月9-11日 拍卖:9月12日
地点:上海建国宾馆
中国的机制币经过了怎样的命运和变革,而那些“币”又是怎样炼成被创造出来的呢?让我们走进上海中央造币厂的尘封岁月,揭开那段神秘的面纱。
上海造币博物馆地处苏州河畔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上海造币有限公司(前身为上海造币厂)办公大楼内,面积约600平方米。在全国多家钱币博物馆中,上海造币博物馆以“造币工艺”为主题而独树一帜。博物馆设有“近代造币工艺厅”、“当代造币厅”和“包克先生捐赠藏品展厅”三个展厅,展示了建厂90多年来,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钱币产品、模具、设备、造币工艺和流程等大量的档案馆藏珍品。
【泓盛2013秋拍】走进上海中央造币厂的尘封岁月
中国近代机械化造币,始于19世纪80年代,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了广东钱局,1889年开铸“龙洋”。随后,各省纷纷设局仿造,全国共建立了20多家造币厂。1920年开始建设,1933年投产的上海造币厂,统一了全国的铸币。
此本影集是国民政府赠送给檀香山中国商会的礼物,封面记有“The Central Mint Shanghai,China.Presented to the Chinese Chamber of Commerce,Honolulu Hawaii,1931”字样。
“废两改元”的政策在清末便已提出,及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统一币制再次提上日程。民国九年(1920)开始筹建,但因经费支绌于民国13年暂时停顿,至北伐军抵沪后方重新复工。1928年财政部长宋子文宣布在上海成立中央造币厂,经时任美国总统哈定批准,克利福德•赫威特先生被聘请为总技师,负责上海造币厂的技术工作。1930年竣工后邀请各方政要和媒体参观,并于1931年制作了此本影集赠送给檀香山中国商会,以感谢海外华侨的大力支持。
【泓盛2013秋拍】走进上海中央造币厂的尘封岁月
此件内中有时任财政部长宋子文(T.V.Soong)、永安公司创始人郭标(Kwok Bew),以及从美国聘请的技术顾问克利福德•赫威特(Clifford Hewitt)的肖像及工作照,最为珍贵的是造币厂全景、工厂内景以及试铸的第一枚样币(中央造币厂竣工纪念)照片,每张皆配有英文介绍,真实重现了机制铸币工艺工序流程,涉及银库门、配料、熔铸、碾片机、冲床、光边机、压印机乃至模具雕刻翻模等,是研究中国近代机制币的历史影像遗存。
【泓盛2013秋拍】走进上海中央造币厂的尘封岁月
赫威特先生1869年8月10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曾任全美国造币厂总工程师,是造币设备立式光边机和银币自动校准机的发明者。1920年应北洋政府邀请,经当时的美国总统哈定批准,作为政府特派的造币技术专家,负责上海造币厂设计及建造。1933年,中央造币厂开工铸造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船洋”图稿,也是他的杰作。
本图所示即系民国十九年(1930) 上海中央造币厂正式成立时铸造的第一种银质纪念章,用于纪念造币厂工竣,馈赠国民政府高级官员以及来厂参观的贵宾和中外记者,铸额甚小,存世极罕。银章正面的孙中山侧面像和背面的两帆船设计图案成为民国21年至24年国币“船洋”的“祖钱”。
【泓盛2013秋拍】走进上海中央造币厂的尘封岁月
1920年由上海银行公会提议,经北洋政府财政部批准,具有欧式古典风格的上海造币厂大楼在光复西路17号筹建并破土动工。1924年因经费不足,建厂工程被迫暂时停止。1927年北伐军进入上海,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于是上海造币厂重新复工。全部设备均从美国费城造币厂引进,设计生产能力为日产银币40万枚。厂方先后聘请美国、日本等国家的造币和钢模雕制专家,原天津造币厂的部分技术人员也陆续被调入上海中央造币厂,其他省份的造币厂被相继关闭或被改为造币分厂。
造币厂的厂房,从原料库到成品库多建成一个“回”字的形状,为保证货币生产的安全,整个过程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完成。
【泓盛2013秋拍】走进上海中央造币厂的尘封岁月
造币厂的生产车间原配备有三扇各重13吨的保险库门,分别安装在生银库(原料)、银条库(中转)和银元(成品)库。门重8吨,配有20根门栓和两套密码门锁。
金银币生产的原料是贵金属,称量的精度要求比较高,原料、半成品、成品批量称重都由天平来完成,各工序间配备了不同规格的天平。右图所示万两天平即见左图右中,每次可称重300公斤,精度为0.01盎司(约0.3克)。
【泓盛2013秋拍】走进上海中央造币厂的尘封岁月
浇铸,是将配完料的金属熔化后,注入浇铸模,铸成条片。早期熔炉的燃料主要是煤和焦碳,后改用柴油和煤气。每炉一次最大熔银量150公斤。浇铸后的条片,经过碾片机轧制成铸币所需要的标准厚度。碾片机又称轧片机或轧机,分粗轧和精轧。银条经过8道轧制工序后,由原长560毫米被碾成长2500毫米的银片。因轧制后的银片过长,不便于再加工,需经剪刀机分段后通过精轧工序,轧制到硬币所需的标准厚度。展出的轧机是一台精轧机(见图三),电机功率为50马力(约37KW),速度为每分钟150英尺(约57米)。
【泓盛2013秋拍】走进上海中央造币厂的尘封岁月
银材经过冷轧加工后,变得脆而硬,不利于压制花纹,需经烘饼炉退火后恢复原有软度,烘饼的温度达到700摄氏度。烘饼后坯饼的表面被氧化,去除氧化层需经酸溶液洗饼。展厅内有展示当年烘、洗及加热甩干设备的工作照。印花前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坯饼光边。光边机(见图五),又称轧边机。坯饼通过光边机的转盘和月牙形边板间的凹槽,使边缘凸起,便于压印时花纹成型,可降低流通时对花纹的磨损。展出的光边机每分钟可加工银元550枚以上。
【泓盛2013秋拍】走进上海中央造币厂的尘封岁月
压印机是硬币成形的专用设备,该机器将模具上的花纹印于坯饼上,同时将模圈上的丝齿印于硬币边缘。造币用模具制作,由设计图稿、油土浮雕、石膏型、铜型再由雕刻机刻制原模。工作时雕刻机的右侧放置铜型,左侧放置需加工的模具坯。缩刻的比例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
压印后的硬币必须经过检验剔除废品,银币需要经过称重、验面、验声。
【泓盛2013秋拍】走进上海中央造币厂的尘封岁月
此本影集为1931年由上海中华照相馆精心摄制,系统详细的展示了近代造币工艺设备和流程,视野开阔,尤以造币厂航拍全景图最为珍罕,见证了百年来中国造币事业的飞跃发展。
【泓盛2013秋拍】走进上海中央造币厂的尘封岁月
影集后面有收藏者签名,传递了民国时期海外华侨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传承有序,殊为难得可贵。
【泓盛2013秋拍】走进上海中央造币厂的尘封岁月
从古至今,不论孔方、纸钞、机制币、金银币、纪念章,钱币都代表着国家的荣誉和人民的利益。我们一边缅怀历史,感谢先辈曾经的努力和辉煌,从过往种种汲取经验教训,一边展望未来,不断探索和进取,收藏才会变得更有意义且富情趣。
【编辑: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