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宝推出陶冷月作品专场
荣宝推出陶冷月作品专场
小时候,我在苏州元和高等小学读书时,学校里有位美术教员罗老师,他上课讲的许多东西都是我过去没有听说过的,感到十分好奇,有很大的吸引力。后来知道,这位罗老师不仅在我校教书,还在苏州好几所学校兼职任课,家中还专门开了一个补习班。不久,我打听到罗老师也住在甫桥西街不远,和我家只数十家门面相隔。我甚想去参加这个补习班,但家中经济情况不佳,也不敢向父亲开口。我破除扑满(一种泥制储蓄罐),取出平时节省下来的零用钱,拿去交纳学费,就这样我开始进了补习班。
在罗老师那里,我认识了樊少云大师兄,吴湖帆、颜文棵等十多位同学。罗老师的教育方法是以古法新化,结合科学的方法,讲透视、投影诸术,使人明确写实的方法,至今回忆起来,还照样感到深有帮助。这一点,现在的青年同志,大概是很难理解的。要知道,在当时这种教育方法是十分罕见,十分新鲜的,简直称得上凤毛麟角了。至今我还似乎记得罗老师在补习班上讲课的情况。在黑板前,他既具体又详细地讲解投影、透视诸术的关系,不厌其烦,尽力让我们弄明白这一科学道理。他既教传统中国画,也教铅笔素描、水彩,有时让我们临摹一些作品,特别指明和投影、透视和光线的关系,使我们在临摹每张作品时,都有所收获,为我们今后的创作,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说实话,如果当初没有罗老师那里的几年学习,我是不可能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设想中国绘画的改革,搞东西方融合的。我致力于新中国画的奋斗,一是离不开蔡元培先生的支持、鼓励,也与罗老师当年中西结合的启蒙教育分不开的。
罗老师在我们这群学生中,特别喜欢湖帆、文樑和我三人。他知道吴湖帆的祖父吴大澂先生手中有收藏,交往中也人才缤纷,肯定今后对吴湖帆影响很大,如能悉心临摹、阅读、仔细研究画理,无疑会成为一个杰出的国画家。照颜文樑当时聪颖,那种好学肯钻研的态度,罗老师断言他一定会成为一个杰出的西画家。而说我,有诒孙伯祖的教诲,充分发挥家传之学的长处,又肯刻苦学习,中西合璧,前途无量。在那时,我们经常听见罗老师高兴地说,将来你们三人要“吃”(崇明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思)先生的。50年代时,我和湖帆在一次见面中,还谈及罗老师的这句“吃”先生的老话,深感我们三个人在美术事业中取得一点成绩,为祖国、为人民画出了一些作品,这与罗老师有伯乐般的慧眼,精心的培养分不开的。
可惜的是,罗老师天不赐寿,在医学事业尚不发达的当年,患一场小毛病就夺走了他的生命。遗憾啊,要不,他一定也会取得很大的成功,远不致像现在这样默默无闻。作为一个培养幼苗的园丁,他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热情,催发了祖国的花朵,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不也一样需要称颂吗?
生我养我的故乡苏州,是罗老师教我育我的地方,有许多值得思念和留恋的镜头,可惜我老了,不能来走走看看了。想到这块人文荟萃的故土,自明代沈石田开创吴门画派以来,一时人才辈出,如唐寅、文徵明、周东村、仇英等诸人,后继有文嘉、文伯仁……其风常吹不衰。现在更有张辛稼、吴羊攵木、周天明、孙君良、张继馨……亦可谓群星璀璨,足够快慰。
不过,在造就这许多名家的时候,我们万万不能忘却那些默默无闻的园丁,真是靠他们的血和汗,靠他们的智慧和法眼,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能有如此的成就。这些中小学的老师,有许多人就是我当年的罗老师,那些破土待出的幼苗,不就是当年的我们吗?
(此文为陶冷月病中口述,由学生记录,载《苏州报》1983年6月12日)
【相关链接】
【编辑: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