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站在楼上看风景的人——记85后职业艺术家孙晓晨

来源:江西日报 2013-08-26

这样深邃的感悟出自一位85后当代艺术家——孙晓晨。这段话让我们洞悉了孙晓晨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对艺术的独特理解,还有对生活的热爱。

崭露头角

孙晓晨艺术成就的源头是“咔嚓”系列相机。2008年7月3日,孙晓晨从北京服装学院装饰雕塑系毕业后回到南昌,只住了一晚,第二天便赶往景德镇考察学习,寻找房子,建工作室,创作作品,一刻未曾停歇。在景德镇这片陶瓷创作的沃土,他将瓷土一律按古董相机原有的色彩和纹理,绘上金属和油漆般的光泽斑痕,再经高温和低温分别烧制成陶艺老式相机,取名为“咔嚓”系列。这组极富创意的“庞然大物”写实、逼真,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一经展出便广获好评,并在2009年第11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荣膺获奖提名。当届江西获奖提名以上作品只有6件,其中就包括孙晓晨的《“咔嚓”系列》。他还作为艺术家代表在开幕式上发言。时年23岁的孙晓晨在当代艺术界崭露头角。

灵感来源

创作灵感由何而生?孙晓晨说:“我收藏过一些老相机,对这种带有机械味道的东西很有感觉。通过它们,我感受到一种机械美。印有岁月遗痕的机械美遗留到现在的这种美学价值,为我的创作确立了一个方向。”

孙晓晨这样描述自己作品的创意:“选用陶瓷代替僵硬的金属等材质,是因为人人知道陶瓷一旦受到碰撞便马上破碎,是一种纯粹的结束。作品用易碎瓷器来制作怪异的相机,也可理解成我眼里人与心的共同归宿。”这个归宿就是:外表坚强,内里脆弱。他把对生命的独到体验萃取出来,以相机为载体,展示个体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以及个体对历史的态度。正如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教授彭锋所评论的:一般的艺术家借助照相机将日常事物超写实地“变容”为艺术作品,孙晓晨则别出心裁地将照相机超写实地“变容”为艺术作品。如果说一般的艺术家是“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人”,那么孙晓晨则是“站在楼上看风景的人”。

释放想象

让人惊讶的是,孙晓晨可以在超写实与超现实之间自由切换。除了以“咔嚓”为代表的超写实风格外,他还创作了一批充分释放他想象的超现实作品“超空间”。在岁月的痕迹里沉醉之后,他的思绪飞到未来,制作了很多奇形怪状的彩陶飞船雕塑、火箭形状的瓷器。80后艺术家不可避免地受到虚拟世界和科幻世界的影响。“超空间”系列作品通过瓷制材料特有的皲裂和开片纹理、深邃的亮釉,往往把他的普世情怀展露无遗。

如果说孙晓晨的“咔嚓”和“超空间”还属于架上雕塑的范畴,那么他的“洞鉴”系列则进入了一个装置、一个场景,通过场景来说话、说事:洞悉当下,以古喻今,以今溯古。换句话说,就是将“咔嚓”群像化、叙事化。这标志着孙晓晨从纯然的雕塑性创作转向了空间性创制,从而实现了超越。

以“洞鉴”来说,孙晓晨通过放置天平、圈椅、佛像等,来暗示权力的争斗、名誉的荣辱以及欲望的挣扎。在这些历史影迹面前,那些封尘已久的记忆碎片,在这种相对放置所形成的互视格局中形成过去与当下的对峙,产生新的文化态度。

以“洞鉴”为名,孙晓晨就是要以今溯古,剖析人类自身的劣根陋习和冥顽不化。那些成排拱列的相机,就这样静静地在那里不断地向观者释放出这样的信息。

融合多元

经历了4次个展、多次联展,孙晓晨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他的观念和思路越来越融合多元,这给他的作品带来了无限想象和价值。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他就这样用独特的表现对象和手段,用公众精神生活的视角,试图拨动人们心底的那些感动。

2012年,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上,孙晓晨的一件作品以9.2万元拍出;2012年,在大同和阳美术馆“中国当代雕塑收藏展”上,孙晓晨的一件作品以16万元被永久收藏。正因为自身对生活的独特体悟,对时人心声的真实解构,孙晓晨的作品逐渐成为文化精英们的心仪之物,被藏家们所追逐。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