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御宝信天主人交龙钮白玉玺 香港苏富比2010年秋拍 成交价:1.2162亿元港元
清乾隆御制白玉交龙钮 自强不息 宝玺 中国嘉德 2011年春拍 成交价:6670万元人民币
前不久,又传出香港苏富比将在其40周年秋拍上推出“清雍正·乾隆帝御宝田黄鸡血石组玺”和一方乾隆“三希堂”玉玺。玉玺作为皇权的象征,颇得大众喜爱,藏家也以得到一方皇帝玉玺而悦目娱心。自20世纪90年代起,帝王印玺拍卖便开始起步,直到近几年越来越被追捧,帝王玉玺成交价也屡破纪录。乾隆作为拥有玉玺最多的一位皇帝,加上多件玉玺流传海外,常常是拍卖行推荐的目标。而退一步说,帝王玉印市场的发展也同时带动了此板块赝品市场的发展。另外,印章材质、印章的重要程度及用途等,也是影响帝王印玺市场价值的关键所在。
历代相传的传国玉玺于唐代末期失踪,从明代始,帝王们便淡化传国玉玺的地位,而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镌刻印玺。话虽如此,但玉玺这种自秦开始尊卑区分使用的印章(秦始皇开始,皇帝的印章称为“玺”,其余印章称为“印”),在众帝王选用材料的时候仍旧十分讲究。
据说清代以前,在国玺的选材上讲究一玉独尊,也就是符合当时价值观的“真玉”。“真玉”从材料的品德上要同时具备“仁、义、智、勇、洁”。据许慎《说文解字》介绍:“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可见,玉兼具这五种品德于一身。据玉石方面专家推测,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下,只有新疆和田玉最符合标准,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清代国玺中,也多以和田玉为材料,包括白玉、碧玉、黄玉、青玉等,而据说最受追捧的是上等的羊脂白玉。从材质方面看,和田玉主要由透闪石、阳起石矿物组成,不仅质地细腻温润而且具有超高的硬度和韧度,不宜破碎。这些正是玉石加工中最注重的性能。和田玉不仅是历史上备受推崇的“真玉”,就是现在,也依旧是大家认为最具玉石特质的种类。可想而知,乾隆印玺中,上等的和田玉材质印章自然是拍卖行和藏家力推的拍品,市场价格的上扬也在情理之中。
2009年,伦敦苏富比推出的乾隆“八徵耄念之宝”玺采用新疆和田青玉雕制,交龙钮刻工也极为精细,印面12.8平方厘米,刻有“八徵耄念之宝”六字,彰显出乾隆年间精湛的雕刻艺术水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虽然印玺一经曝光,便遭到中国网民反对,认为中国的国宝不能出现在国外的拍卖上。之后,又有专家质疑此件拍品真假。但11月5日,这方玉玺最终仍以折合人民币4000万元左右的价格拍出。2012年,北京保利春拍推出的一方乾隆帝为庆祝八旬圣寿而特别制作的“八徵耄念之宝”玺由上等白玉镌刻而成,印面尺寸同为7.5厘米见方,在《乾隆宝薮》中有明确著录。该宝玺在几番竞价之后,最终以6900万元的价格成交。成交价略高于伦敦苏富比推出的和田青玉雕刻的“八徵耄念之宝”玺。另外,目前乾隆印玺中成交价格最高的一方也是由上等白玉制成。这方清乾隆六十年白玉御题诗“太上皇帝”圆玺在北京保利2011年秋季拍卖中以1.61亿元成交,刷新了御制玉玺和白玉拍卖的世界纪录。
不过,正如文章之前提到的,明代以后,帝王开始选用自己喜爱的材料制印玺。虽然官印仍旧多为和田玉,但闲章的材料已经不受限制。乾隆时期的印玺主要有白玉、青玉、碧玉、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及各种宝石。除此之外,还有木、金、银、铜等20余种材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明代以前,田黄石统称“黄石”,并不受重视,清代以后,人们才逐渐认识田黄石。这也使得田黄石在当时身价倍增,乾隆的多方闲章,也是用田黄石镌刻而成的。
乾隆玉玺量多重复品多 特殊造型吸引市场据不完全统计,乾隆一生拥有印玺1800多方。每次遇到重要的国事家事,都会镌刻印玺纪念。打了胜仗之后会制玺,70古稀、80耄耋之年会制玺,配合收藏的作品特点制作不同的印玺……如果把乾隆一生的玉玺按年代排列,乾隆一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乾隆的喜好便一目了然。而玉玺的价值,也和这些重要事件有直接的关联。重要的玉玺,甚至可以缩略印玺的材质及艺术性。乾隆晚年制“古稀天子之宝”“八徵耄念之宝”“十全老人”等均为其重要印玺。“八徵耄念之宝”之余,又镌刻“自强不息”玺作为其副章,与其配合使用。这两方印近年也出现在拍场上。
伦敦苏富比2009年11月4日举行的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上,推出了一方清乾隆“八徵耄念之宝”御宝交龙钮和阗青玉玺,估价500万至760万港元。虽然乾隆“八徵耄念之宝”的内容重复刻制达37方,但是此方是乾隆在位55年时为庆祝其80寿辰制作的相同印纹玉玺中较大的一方,最终,这方印玺以折合人民币4000万元左右成功易手。
同“八徵耄念之宝”一样在晚年备受宠爱的还有“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宝”“古稀天子之宝” “太上皇帝之宝” “太上皇帝”“古稀天子”等。作为唯一一位退位后以“太上皇帝”的名义主持朝政、全权处理军国大事的皇帝,其“太上皇帝”及“太上皇帝之宝”显得尤为重要。2007年10月9日,一方清乾隆帝御宝题诗“太上皇帝”圆玺出现在苏富比拍卖会上,并以4625万港元的高价成交,这个价格在当年创下了中国御玺单枚拍卖的世界最高纪录。2010年,这方印玺又出现在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中,9586万港元的成交价也刷新御制玉玺世界拍卖纪录。2011年12月6日,这件拍品又在北京保利秋拍中出现,最终以1.61亿元成交,刷新御制玉玺和白玉拍卖世界纪录。据悉,乾隆一生有“太上皇帝”及“太上皇帝之宝”玺20方,但此件为其中唯一一方圆形玉玺。另外,作为乾隆太上皇时期的重要玉玺之一,这枚白玉圆玺经常钤印于内府收藏的书画之上,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代韩滉的《五牛图》、晋代王献之的《中秋帖》,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代唐寅的《品茶图》轴等都钤印有此玺。近年屡次上拍,且屡次刷新玉玺拍卖纪录的原因也在于此。
而大家比较熟知的乾隆玉玺的用途通常在书画收藏上。乾隆对古艺术品的喜爱众所周知,他在位期间对他收藏的艺术品进行了整理,编纂了《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等书籍,并将收入书目中的艺术品钤上相应的印玺。据悉,《石渠宝笈》《秘殿珠林》是清代宫廷编纂的两部大型书画著作,全书的编纂过程,前后长达74年。每件书画一经编就,除在本幅加盖“乾隆御览之宝”等五玺或八玺外,还在书中分别注明该件收贮处所,以重典守。
乾隆皇帝在书画上经常使用的印玺在《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中收录了172方,其中书画市场中名声最大的一方便是“乾隆御览之宝”。但凡收入《石渠宝笈》的作品,都会盖上“乾隆御览之宝”和“石渠宝笈”两个玺印。
2010年,台湾宇珍国际艺术有限公司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一方清“乾隆青玉螭龙玉玺”以新台币4.3亿元落槌,加上佣金,以折合人民币约1.018亿元成交。据悉,这方玺印是目前所知的8件“乾隆御览之宝”玉玺中最大的一件,印面呈正方形,面积11.7厘米×11.7厘米,为青玉质,三螭龙钮,汉文篆书阳文“乾隆御览之宝”六字。
《石渠宝笈》的钤印除“乾隆御览之宝”和“石渠宝笈”两个玺印之外,还要盖一个“殿名玺”,从而表明这件作品曾收藏在什么地方。据史料记载。《石渠宝笈》中所藏作品又可大致分为上下两等。常见组合盖章中,上等作品在已有的“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和“殿名玺”的基础上,还要再加盖“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等。可见这几枚印章若流传到市场上,也定会引起一番市场的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