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中国地产式美术馆的攻坚战:可持续发展是立馆核心

来源:看网 作者:焦雪雁 2013-10-09

图片资料

2012年预算达17.6亿元的银川市美术馆开始建设,此消息一经发布,在艺术界即刻引起一种说法:是地产商和政府合谋圈地行为,和艺术没关系。2013年在今日美术馆上任不足一年的谢素贞匆匆离职,又引发对美术馆的经营问题的讨论。

地产式美术馆的形成期

1995年由地产商华侨城承建和代管的国家何香凝美术馆经批准兴建,这是地产介入艺术领域的开端。中国首家民营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当年第一次的展览场地即是售楼处,在此基础上才完善成一个美术馆。1996年地产商陈家刚将上河坝项目开发为“上河城”,同期开始建立上河美术馆,并在1998年10月经成都文化局批准正式成立。也是中国首批由民营企业创办的私立美术馆之一。上河美术馆举办了十几次具有学术质量的当代艺术展,收藏了王广义、方力均等艺术家的作品,但公司后来经营失败被银行全盘托管。作为房地产企业最早试水民营美术馆的案例,他们某种程度已经作为现在房地产公司投资民营美术馆的之前要分析的案例。但是近几年房地产企业投资建设美术馆的行为由于运作不良更多的指认为是一种圈地行为。

1998年中央政府颁布政策“停止福利分房”,中国城市结束实物房时代,城市的发展空间因城市人群的住房政策而释放出来,城市土地变成不动产。对房地产企业来说如何增加储备土地并增加楼盘附加值就非常重要。可以这么说,中国的私人美术馆一定程度上是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兴盛而兴起的,并在近几年形成一个默认词汇“艺术地产”。我们来看一下,自1998年开始兴建的有地产背景并还在运营或即将运营的美术馆,成都现代艺术美术馆(1999)、今日美术馆(2002),广东时代美术馆(2003)、上海证大艺术馆、南京四方美术馆、天津泰达艺术馆、墙美术馆、中间美术馆、华美术馆(2008)、元典美术馆(2008)、大连万达美术馆(2008-在建)、长安当代美术馆(2009)、银川市美术馆(2012-在建)等。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民营美术馆中,有近七成为地产商出资。迄今为止,在中国三线城市建造大型美术馆和艺术主题公园,几乎没有成功的先例,这些项目多是昙花一现,如辽宁盘锦市的辽河美术馆和浙江金华市的建筑主题公园,前者每年最大的活动是大米交易会,平时即便花钱举办艺术展也没有观众,后者则因长年荒废而长满杂草,艺术家设计的作品多数都倒烂失修。成都上河城美术馆、银川艺术贺兰山房、青城山当代美术馆群都难逃短命的下场。

二种地产式美术馆的模式

为什么房地产企业投资美术馆,被外界认为是一种“圈地行为”呢?我们看1998年之后,如此之多的地产企业投资民营美术馆,运营尚算不错的并没几家。既然投资美术馆是一个无底洞式的投资行为,未来的回报率时间又长,且不稳定,为什么还有地产企业投资美术馆?可能存在两种原因:一是,同政府置换土地;二是,增加楼盘的附加值。这两个主要的动因引来“圈地行为”一说,同时也提高了地方兴建美术馆的积极性。众所周知房地产企业买地的成本越来越高,有时即算是通过高价也未必能从政府拿到大片土地。因为政府的土地使用需要规画,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以及指标来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2011《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画》中指出:“文物博物馆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仍显不足,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亟待提升。”这时中国的土地政策与地方政府在公共文化艺术服务之间就会有土地价值错位:卖土地政府很赚钱,兴建公共文化服务很费钱,并要一直不断地拨钱,但是公共文化服务又不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以此为附加条件再将土地进行出让,想要竞标获得的地权的企业就必须为政府提供文化产品,完成一部分的政府职能。地方政府和地产企业合作,将土地和公共文化艺术服务做一项资源的交换,对双方来说是一种互补行为,地产模式的美术馆在地方表现就会更加突出。2012年开始建设的银川美术馆项目,就是典型的上述模式,银川市美术馆预算达人民币17.6亿元,黄河艺汇董事会主席刘文锦表示:“包括银川市美术馆在内的『黄河艺汇』的目标是成为内地西北地区最大、最重要的文化设施之一。”银川市美术馆更号称要打造成“西部第一美术馆”,银川市美术馆以及整个“黄河艺汇”文化项目属于宁夏民生房地产公司打造的大型地产项目“黄河金岸‧华夏河图”的文化板块项目,“黄河金岸.华夏河图”项目总投资300亿元,占地面积19.7平方公里。地产商斥资30亿元建设“黄河艺汇”文化项目,目的是通过投资换取政府手中的土地资源和扶持政策。至于银川市美术馆建成之后的运营状况,尚需要时间来观察。这种模式中,做的比较成功的是,成为中国首个小区美术馆的时代美术馆,时代美术馆既向政府拿到其所需要的土地,既开发了楼盘,又一直持续运作这个小区美术馆。

已经运营有10年之久的今日美术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中国民营地产美术馆的成功模式。今典集团在2002年开发今日美术馆,这家以房地产为主要核心的企业,被认为是中国地产文化的旗帜性企业,在房地产领域,今典集团率先将文化艺术理念注入到企业核心中,其旗下的楼盘的营销策略一直的走文化营销路线。2003年将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周边展之“二手现实”当代艺术展成功的引进到今典集团苹果小区售楼处开幕。此售楼处的造价仅为300万元,在当时的北京是最便宜的售楼处,但是今典集团将当代艺术展览引进到售楼处,几乎吸引了当时所有的地产媒体的报导。通过“二手现实”艺术展,今典集团为苹果小区做了极为有效的营销。在此基础上,在苹果小区成功打造今日美术馆,被誉为文化先行、以文化包装小区的典范。当然,苹果小区也获得了极大的利益回报,成为中国当代城市文化和地产文化的代表作,不仅在地产界影响深远,在艺术文化领域也备受关注。

通过上述两个事例,无论是借艺术之名与当地政府置换土地资源,还是为开发的楼盘增高附加值,都要面对运营这一问题。只要美术馆的运营状况好,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还是国营或民营美术馆都值得尊重,值得关注。就不会出现“开幕式就是闭幕式”的尴尬局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地产式美术馆能做到,处在探索期的中国民营美术馆,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各种问题,尤其是地产商投资的美术馆。

美术馆定位根本

今日美术馆一开始运作的形式的私人资金,美术馆的定位和品位往往和个人相关,运营政策很难有持续性,决策者的品位会直接决定着美术馆的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了规避这一风险,今日美术馆在2006年转为非盈利机构,靠赞助来运营美术馆,并成立委员会,美术馆的藏品在未来可能再回馈给社会。清楚的办馆理念和定位对地产式美术馆在接下来的发展非常关键。说的具体些,如果单纯为了与政府置换土地和增加楼盘的附件值,那关于美术馆的理念和定位就根本不要考虑,只要建起美术馆这一空壳,达到其预期的商业效果就可以,如果说要接下来认真的运营美术馆,未来五年美术馆的发展方向以及相应的运营财务预算就非常重要。五年的运营财务预算是一个基础,如果没有持续的资金来运营美术馆,仅仅预算建设美术馆需要用多少钱,就似乎很难给外界一个明确的信号:我们是在严肃认真做美术馆的。那17.6亿元建设的银川市美术馆,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建设美术馆需要的资金,美术馆每年运营的费用、美术馆的归属权,以及未来的经营管理模式、项目的分摊消耗开支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按逻辑应该一并公开的信息,但我们都不得而知。同样在建设的预计2017年落成的香港M+美术馆,在2011年已经开始陆续的对民众发布各方面的财政预算,包括可以查询其一部分的会议记录。据媒体披露,建成后的银川市美术馆将陈列民生地产公司老板刘文锦的私人艺术藏品,至于这种合作,是通过无偿捐赠还是租借,或者是把藏品卖给美术馆作为抵消土地金的方式,我们不得而知。目前银川市美术馆与宁夏民生地产公司的这种不明朗的模式,显然难逃“圈地行为”一说。

美术馆结构搭配和预算是核心

吕澎曾说到:“房地产商投资美术馆,总是关心多长时间能收到回报,收到多大的回报?这就容易造成可能开馆展会非常好,但慢慢地,随着投入资金的不确定性,展览质量下降了,甚至于美术馆都关了,从而挫败了社会力量对文化投入的积极性。”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也表示,是否有可能“所谓有官方背景的美术馆和民营美术馆形成很好的互动或者是联盟,共同去争取更多的机会和政策。”大家都深知开馆容易运营难,对于房地产投资的美术馆,业界的专业人士从外部一直在呼吁政府要有对美术馆一些减税政策的优惠,从美术馆内部运营上,也一直在寻找适合中国模式的地产美术馆的运营模式来规避风险,其中有五个大方向的非常核心。

一、运营结构搭配。为了避免私人投资存在所带来的“一言堂”的弊端,是否要成立董事会和学术委员会以及收藏委员会等这一系列牵涉如何做决策的问题?搭建一个好的决策体系对地产式美术馆的未来运营至关重要。一是,可以相对有效的遏制一些因为经理人的变更所带来的变量;二是,某种程度上有“时间”概念之称的美术馆,意义不在当下,而是现在做的事,在未来的发酵程度和影响力。有效的运营结构搭配,可以让美术馆的定位和学术方向在未来更清晰,不能说今天办水墨展览,明天举办实验影像展览,后天往外出租场地,委员会成员在各方面的专业性可以保证美术馆的专业性和品牌性。合理有效的运营结构和管理制度相当于是美术馆隐形的钢架结构,没有这个结构做支持,血脉很难畅通,持续保持身体健康。

二、收藏预算的管理,在运营结构搭配好的前提下,收藏委员会相对于有管理者一个做收藏决定风险会相对小。美术馆不能没有自己的收藏,也不能随着管理者的个人喜好收藏作品,收藏委员会制度可以提出相对公正客观的收藏建议,收藏资金的管理和分配,以及不同类别的作品之间的搭配会因为参与的人知识背景的不同而变得多元,在将来作品的盈利方面的风险相对会小。

三、展览制度的建立。美术馆的展览是直接面对外界的窗口,建立什么样展览制度决定会引进什么样的展览,美术馆的展览一般分为本馆学术部组织的展览(馆藏展)、邀请某一艺术版块有建树的策展人来做展览(策展人展览)、与其他机构合作的展览(外部展)等主要这三大板块。对于展览质量的把关尤为重要,如何将各种各样的展览揉和在一起,同时依然能保持美术馆其自身的学术走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这就需要上文提到的学术委员会来做决定,决策制度决定着美术馆的展览质量,如何处理这种复杂的关系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可以看出上文提到的运营结构搭配的重要性。

四、专业人才的引进。香港M+美术馆尚未开馆,就在全世界找寻对亚洲艺术有研究的策展人和管理者。大战在即,粮草先行,对于美术馆的运营来说,专业的人才就如粮草一般,无论有多么雄厚的资本力量,如果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来进行管理和搭配,最终都会难逃厄运,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一基本规律,但似乎,现在中国的情况是闹不清什么才是专业的,因为所有的情况总是瞬息万变,慢慢等待结果的出现意味着要花更多的钱,但是何不转念一想这些钱是为了少走弯路呢?

五、赞助机制。对文化政策减税制度在中国是比较薄弱的部分,中央政府在没看到一个相对规范的美术馆运营方式的前提下,是不可能进行减税的,这似乎又是一个悖论,没有减税政策,非盈利性的美术馆就很难拿到企业的长期赞助,很难进行独立的运营。这也阻碍了有些地产式美术馆向社会公益事业方向的转变,变相地导致了地产式美术馆急功急利一面的出现。

美术馆是否可与政府合作 回归社会

如果地产式美术馆花大钱建设起来,没有解决上述问题持续运营下去就着实可惜。荒废的建筑如何有效的利用起来,或许会给业界带来一个新的可以尝试的方式和方向。谢素贞提到“BOT”:民营美术馆和政府合作的机制,这个机制是台北当代艺术馆的一个模式,政府占49%的股份,民间的基金会占51%的股份,是可以结合所有的优点的部分,而有效的避免掉缺点的部分,利用公家资源和民间活力去经营美术馆。此在日本已经行之十多年,台湾也逐渐采取这样的模式。

中国现在存在这么大规模的地产式美术馆,将来运营问题,放弃非常可惜,如果政府研究并参考一下国外合作美术馆的案例,在自己不出资建设土木工程的前提下,入股这些地产式美术馆,作为一项公共文化艺术服务设施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