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电子涂鸦墙不能解决不文明的根本问题

来源:收藏拍卖导报 作者:贾理智 2013-10-17

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编者按:

近来,一则“电子涂鸦墙”的消息引来大众热议。国庆长假期间,武汉黄鹤楼景区为了治理乱写乱画,专门设立了几面“电子涂鸦墙”供游人涂鸦。在电子触摸屏上,游人可以直接以手指书写,还可以提交保存发至自己的邮箱或微博、微信,甚至还可以将自己的“作品”打印出来。对此,有人认为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景区乱涂乱画问题;有人则表示这是向陋习妥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本期嘉宾:

胡星斗: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刘大成:陕西民间文保志愿者

郭文嘉:江苏旅游爱好者

法规约束 改变习惯

郭文嘉:我不赞成像黄鹤楼摆放涂鸦墙的这种善意的诱导行为。说实话我很难理解在景区乱刻乱画的人的动机,把自己的名字留在那里想表达什么?如果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证明自己来过,那在我看来这直接反映了个人修养问题以及对文化的不尊重。   

有人说涂鸦可能与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有关,其实这是牵强附会的说法。中国古代文人重视人与自然的互动,他们题诗题词是因为有感而发,通过自身的文化修养将自我的感受与思考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果说那也是涂鸦的话,那么这样的涂鸦只会增加景点的文化含量,甚至让景点因名人的名作而名扬千古。从性质上来说,这与今人肆意涂鸦、乱涂乱画的行为是完全不同的。如今这种种行为已经对公共空间造成了不良影响,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对文物造成了破坏。

现在有些游客在景区乱涂乱画,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明明心里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可是看到周围人也这样做了,就跟着错了下去。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许多人不认为这是违法行为。其实,相关法律法规中已有明文规定,对在公共景区乱涂乱画者,要处200元以下的罚款。严重的还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破坏者进行赔偿。所以,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还需要严于执法,严肃对待。只有这样,才能让很多人主动去改变潜意识中的不良习惯。所以,涂鸦电子墙这样的创意,还是少些为妙。对陋习的妥协,其实是纵容。哪一天,连电子涂鸦墙都不需要了,才是我们真正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应急”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刘大成:我认为设置涂鸦墙是值得肯定的。打个比方,当洪水泛滥的时候,最有效的方法是疏导水流,消解其破坏力,而不是断然阻拦。但这也只是临时性的、短暂的应急处理方式。事后我们还应该从更深层次来客观地分析问题,找出症结所在,然后调整改善,最终将乱写乱画等不文明的行为扼杀在摇篮里,将其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我先谈谈对景点涂鸦的看法。这种事应该多方面看待,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既有游客自身的原因,也有景区方面的原因,更有当前旅游模式、休假方式等其他客观原因。游客自身的原因我不再赘述,我认为当前的大多数景点特别是文化历史遗迹都没有很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功能,缺少更多人性化的设置和公共教育的职能,而只是蜕化为一个纯粹的挣钱工具和摆设。在这种情况下游客走马观花,没有深刻的体会与思考,缺乏对于文化与历史的敬畏之心,他们的行为难免就会变得轻率。

再者,现在国人的旅游时间相对集中短暂,在有限的公共假日里要走遍一座城市,在每一个地方停留的时间有限,而且看到的也是人山人海,在这样浮躁疲惫的环境下,大家也没有心情去思考去体会,事后他们往往会感到旅行中的自我价值没有很好实现,所以会有人心里不平衡,寻找一些发泄点,比如通过随手的刻画来实现自我的价值,证明我还来过此地。

因此,对于人们的旅行涂鸦来说,如何治标还能治本,真正将这一陋习消除,需要社会各方面去思考。比如管理者应该思考如何进行人性化服务和发挥公共教育职能,社会舆论应该加大文保宣传,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合理的休假制度等等。反之,如果舆论只是一味地指责游客素质,相关单位也只是简单地设置涂鸦墙来诱导,不再继续深入下去,从根子上来治理,那有可能适得其反,不仅起不到保护景点的作用,甚至可能使人们“爱上”涂鸦。

胡星斗:这件事需要辩证地看待。涂鸦本身没有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你在哪里涂鸦?事实上在国外,涂鸦往往被视为一种艺术,人们可以在专门的地方尽情地涂鸦,展现自己的才华。甚至有一种说法,会涂鸦的民族是智慧的民族。所以说涂鸦这种行为本身无伤大雅,是我们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现在很多人胡乱涂鸦,在文物古迹上涂鸦、在风景名胜地涂鸦,这就很煞风景。

其实,国外除了正常的涂鸦之外,这种乱涂乱画的行为也并不罕见,但是当地政府管理部门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措施来应对。日本、新加坡都通过严厉处罚、郑重道歉措施给本国人和外国人以警示;印度、俄罗斯则以树立和强化公民保护文物共识为目标;在法国,不可在文物上涂鸦是从小就进行的基础教育,一些城市为了预防涂鸦还在墙壁上涂上高科技涂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景区的管理者能够想出“电子涂鸦墙”的办法,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选择和尝试。      当然,除了“电子涂鸦墙”,还可选择其他办法,这就需要我们管理者与服务者做足功课,设身处地地思考如何提升服务质量和内容。比如,还可以进一步拓宽思路,不光是设置电子触摸屏,是不是也可以专门设立一面墙,让人们去写去画,成为另类风景;或者设置那种水写的幕布,用笔写的时候有字,等水风干了就又没有字。总之办法很多,但不管怎样,这些办法都比景区内外随处可见的“不许”、“严禁”之类的标牌而取得的实质性效果好得多。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虽然“电子涂鸦墙”的积极效果已在黄鹤楼得到初步证实,这个创意也值得推广,但是景区管理者们切莫“一窝蜂”,应该区别对待。在一些容易“勾”起游客“涂鸦”欲望的景区,如碑林等可以推广;而在其他一些不容易发生涂鸦的景区则没有必要采用。

法规约束 改变习惯

郭文嘉:我不赞成像黄鹤楼摆放涂鸦墙的这种善意的诱导行为。 说实话我很难理解在景区乱刻乱画的人的动机,把自己的名字留在那里想表达什么? 如果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证明自己来过,那在我看来这直接反映了个人修养问题以及对文化的不尊重。

有人说涂鸦可能与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有关,其实这是牵强附会的说法。 中国古代文人重视人与自然的互动,他们题诗题词是因为有感而发,通过自身的文化修养将自我的感受与思考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 如果说那也是涂鸦的话, 那么这样的涂鸦只会增加景点的文化含量,甚至让景点因名人的名作而名扬千古。 从性质上来说,这与今人肆意涂鸦、乱涂乱画的行为是完全不同的。如今这种种行为已经对公共空间造成了不良影响,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对文物造成了破坏。

现在有些游客在景区乱涂乱画,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 明明心里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可是看到周围人也这样做了,就跟着错了下去。 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许多人不认为这是违法行为。 其实,相关法律法规中已有明文规定,对在公共景区乱涂乱画者,要处 200 元以下的罚款。 严重的还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破坏者进行赔偿。 所以,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另一方面还需要严于执法,严肃对待。 只有这样,才能让很多人主动去改变潜意识中的不良习惯。 所以,涂鸦电子墙这样的创意,还是少些为妙。 对陋习的妥协,其实是纵容。哪一天,连电子涂鸦墙都不需要了,才是我们真正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