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展示当代油画的“能见度”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朱永安 2013-10-21

埃尔·格列柯(油画) 毛 焰

“当我接到油雕院本次展览的策展邀请时,我首先想到的是:作为一个油画展要为观众呈现什么?它的主题应该落脚在何处?油画在当代语境中的问题是什么?油画作为艺术的一种当代方式,其存在和继续生成的理由何在?”策展人、批评家贾方舟表示。

作为上海油画雕塑院的年度学术展览,“能见度——2013上海油画雕塑院邀请展”目前正在该院美术馆举办,近20位艺术家参展的规模并不算大,但展出作品却体现出中国当代油画的多方探索,贾方舟的一番话也道出了当代中国油画家近年来一直面对的困惑。

一次当代油画的抽样调查

上海油画雕塑院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以油画雕塑为主体的专业创作和研究机构,迄今已近半个世纪。许多为人熟知的艺术家如吴大羽、张充仁、周碧初、俞云阶等都曾是上海油雕院的元老级艺术家,此后又有陈逸飞、魏景山、夏葆元、邱瑞敏、俞晓夫、周长江等油画家活跃于画坛。上海油雕院常务副院长肖谷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不断成长、成熟,上海油雕院正处在关键的转折期,面对今天油画艺术的发展和变化,油雕院这样的学术机构必须打开大门,以学术交流的方式与不同风格的艺术家共同探索中国油画的发展之路。

此次展览邀请了19位艺术家共92件作品参展。除上海油画雕塑院的9位艺术家外,还邀请了尚扬、王玉平、毛焰、忻东旺、王岩、杨参军、马堡中、张新权、王承云、黄立言10位在当代油画界有着不同艺术探索的画家参展。

尚扬的《董其昌计划》,王玉平、毛焰、忻东旺、殷雄等笔下风格各异的人物肖像,刘曼文的《秋水伊人》,罗朗的《远去的风景》系列,张新权的《百老汇》,王岩的《消逝的记忆》,杨参军的《乡镇菜场》,王承云的《浴后的丽雅》等,表现着艺术家对历史、城市、文化以及个体命运的思索。油雕院3位比较年长的画家李向阳、肖谷和周加华笔下的风景也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写实风景。李向阳那些“被简化的风景”删繁就简,几近抽象。肖谷近年钟情于传统山水的现代转译,他的《溪山瑞华》表现出一个当代人对传统山水的新感觉。周加华则将房屋、树木几何化为符号。在黄立言、石至莹、李鹏、鲁丹等几位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中,神秘的色彩、悲剧的意识以及象征、隐喻性的描述表现着新一代艺术家的思维特征。

贾方舟表示,中国油画一度成为意识形态的驯服工具,又转而在市场中成为中产阶级审美趣味的宠儿。本次展览规模不大,但选择艺术家和作品的标准就是要远离意识形态,远离平庸的审美趣味。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皮道坚将此次展览称作是“一次当代油画的抽样调查”,在他看来,当代油画创作中追求粗鄙、混乱的风气一度甚嚣尘上,“教养”二字似乎沦落末端,此次展览虽呈现了画家们的多元探索,但无论从叙事内容或是表现手法上,都能够看出一种“有教养的艺术趣味”,这也是中国油画不应失去的内涵。肖谷认为,学术机构虽然要开放视野,让油画艺术与社会产生更紧密的关系,但是在当前纷乱复杂的现实情况下,也不能轻信那些看似流行、正确的艺术观念,学术机构要有自己的判断,推广的艺术和理念应该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艺术创作要能反映内在精神

“能见度”本是气象学中的一个概念,意指物体能被正常目力看到的最大距离,也指物体在一定距离时被正常目力看到的清晰程度,是反映大气透明度的一个指标。贾方舟表示,将“能见度”的概念借用为展览主题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艺术的能见度和大气不同,并非越清晰越好,因为太清晰会一览无余,也非越模糊越好,因为太模糊也会让人无法理解;二是作品的能见度也取决于观者的理解力和对艺术知识的了解程度。所以,艺术家在寻求作品内在精神深度的同时,也须考虑其视觉的呈现方式和呈现的“能见度”,使艺术的内在精神得到共鸣。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徐虹认为,展览以“能见度”为名表明了一种作品与艺术家、作品与观众的关系,同时也表明着艺术家与中国当代文化语境、与社会体制等方面的关系,艺术家看到了什么、表达什么,其中都应该包含着富于个性化的态度、情感和立场,这种表达只有能发挥影响力和感染力,艺术家的价值才会得到放大。

皮道坚认为,和以往画院系统呈现的宏大叙事的展览不同,此次展览中的作品都具有“小叙事”的特征。“以前大家习惯了宏大叙事,习惯了主题性的绘画,虽然改革开放使我们对于社会现实主义的创作法则进行了反思批判,但是宏大叙事始终笼罩在我们的艺术创作领域里。”皮道坚说,“小叙事的主题通常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自由表达,它们都与当下的生活和个人经历密切相关,能够真实地反映作者对当下生活的反省和立场,这样的作品因为真挚而打动观众。”

当代艺术中应有油画的位置

在当代语境中,作为传统架上绘画的油画要保持其持久不衰的魅力,不在于它在形式上如何花样翻新,而在于它在精神上与当代人的内在联系。作品想要在精神上和当代人产生内在联系,将内在的精神显现于外在的、可视的作品之中,需要艺术家具备将精神转换为艺术的能力,把握艺术的“能见度”。而这种“能见度”正是靠油画自身不可取代的语言魅力。

除了艺术家个人的创作,对于油画艺术的整体发展而言,“能见度”减弱也是十分突出的问题。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李旭结合在法国的观察说,让他惊讶的是作为有着悠久绘画传统的大国,法国的艺术院校甚至已经不再重视传统绘画的教学。一些综合性展览中,在多媒体声光电的吸引下,油画艺术也很难博得观众的眼球。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端廷也认为,架上绘画在西方当代艺术界确实已经被边缘化了。而在中国,油画艺术却仍然是主力之一,中西艺术家在构成上有着重要差别。在他看来,油画在西方经历了发生到发展,成熟到衰落的过程,中国油画虽然与西方历史阶段不同,但中国油画家在创作中也出现了困惑,面对当代艺术观念的挑战,一些画家面对画布时甚至有一种不知如何表达的恐惧。

尽管当代艺术中的各种创新常能吸引人的眼球,但贾方舟认为,油画作为一种媒介和表达方式依然为众多艺术家所钟爱。对于信守油画的艺术家而言,画笔、颜料、画布已成为他们实现生命价值的唯一方式。执着艺术的油画家完全可以通过这一传统媒介表达出一种当代人的精神诉求。油画作为一种传统方式,因艺术家的独立思考和个人化的表达,在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中仍将以独特的魅力占据应有的位置。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