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里,十二岁的洛丽塔在被亨伯特下药未遂的清晨主动展开花枝,陷入一段自甘沉堕的乱伦;电影中,十四岁的海莉与网上相识的杰夫回家,将他捆绑刀叉相向,以惩治罪恶之名开展阉割手术。不论是梨花压海棠还是水果硬糖,少女的成长似乎是充满天然野趣与危险的永恒课题。在她们多向度的思维模式之下,一切都笼罩在似懂非懂之间,容易从任何一面向上而起或向下沉沦。这些梦幻与真实,均在步入范娅萍个展的展厅后可以寻得到踪迹。
此次展览“我不在我所在的空间”是继艺术家2011年“天使的秘密花园”以及2013年“梦境”后的又一次个展,相对而言更为全面地展示了她从2004年至今的装置、油画以及版画作品。长期以来,范娅萍的作品一直围绕着女性成长的课题,这一次,她仍在这个主题之下进行多面向的探讨。
作为策展人,著名批评家冯博一认为,范娅萍的作品往往伴随着角色成长与故事,这与她心理学博士的背景有很大的关联。她一直致力于少女成长心理学的研究与实验,这使得她的作品在直觉把握之外有了深一层的溯源性展示。
的确,从3岁起就开始画画,4岁已经开始织毛衣制作手工娃娃,13岁便开始游历世界,范娅萍作为少女的成长在文学与哲学的层面上一路快速质变,她站在这样的女性立场上去发现,总是能得到最本真的回归。
《天使娃娃》系列已将少女心中的玩偶情结展露无遗,在一个个妆容精致性格各异的玩偶身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少女成长时期的对于进入身份与社会角色的不安、选择与犹豫。
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已获得好评的装置《梦境》在此次展览亦又呈现。纯白空间内四周镜子环绕落珠满地,而在这个梦幻般的场景中则有无序的破坏与肢体扭曲的玩偶。这恰恰暗合了少女内心的光明与黑暗之争,纯洁与邪恶相互撕扭,在水晶、闺房、玩偶、童话这样的因素中走向矛盾的极致。
少女的成长,总是铺满爱与罪,现实的不义与残酷的美。看完艺术家向内的探索,恍然希望,所有少女都能如沈大成在《世界上另一个我》中所描写的那样,“留在万分想留下的地方和时刻里重度起了生命,一切得所偿,而今全快乐”。
【相关阅读】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