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2014年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作品展 新闻发布会

来源:99艺术网上海站专稿 2014-04-11

活动海报

“2014 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作品展”新闻发布会将于4月15日下午3点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举行。本赛事由约翰•莫尔基金会和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主办,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承办、约翰摩尔大学协办,捷豹路虎公司倾情赞助,英国国家美术馆、步行者画廊以及英国领事馆文化教育处等多家机构与团体襄助,共征集包括港澳台在内34个省市与地区的3013件作品;初选入围作品194件。最终入围70件作品及获奖作品将于4月15日16:30“2014年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开幕式正式揭晓。

在展出本届最终入围及获奖作品的同时,还将从“国际平台”、“创新机制”、“成才之路”三个方面回顾约翰•莫尔绘画奖在中国的运行以及获奖艺术家的成才历程,全方位展示约翰•莫尔绘画奖开创的中英合作艺术大赛模式,从2012年英国本土赛区获奖作品中精选的五组作品以及中国赛区上届的获奖作品亮相喜玛拉雅美术馆。在4月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本届赛事评委Amikam Toren, Lisa Milroy, Mali Morris,王兴伟,张恩利,上届赛事评委、利物浦双年展主席、前泰特美术馆馆长Lewis Biggs发表各自对于“约翰•莫尔绘画奖”赛事的观点以及对于本次中国区参选作品、参赛情况的见解。Amikam Toren, Lisa Milroy, Mali Morris三位英国评委在发布会后进行了主题演讲。

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作为中英艺术交流的有效窗口,正逐渐成为中国年轻艺术家的成长平台与学术标杆。而正是由于其公平、公正、公开、非推荐机制的赛制,喜玛拉雅美术馆选择与其合作,共同发掘、培养国内优秀艺术家。更为重要的是大赛提供的赴英国驻地创作与展览的机会,在为获奖艺术家赢得国际能见度的同时,也为他们自我检视与定位提供绝佳机会。

上海在近几年兴起美术馆新建高潮,但艺术的发展并不仅仅只是依托空间硬件的建设,还需担当起发掘和培育艺术新人的重任。喜玛拉雅美术馆作为民间国际交流的平台,一方面注重引进西方大师的展览,同时也通过引进优秀艺术大奖赛制来培育中国当代艺术新一代。此次喜玛拉雅美术馆与约翰莫尔绘画奖合作,受到众多艺术家的关注并积极参与,使之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绘画奖之一;大奖赛体制的优势,也让上海成为推动新一代当代艺术家成长的孵化器,带动中国绘画以更新鲜的面貌向前发展。

【赛事回顾】

创设于1957年,约翰•莫尔绘画奖是英国顶级的当代艺术赛事。2010年初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与英国约翰•莫尔基金会联合将此项大赛正式引进中国,并与英国本地赛事同步,形成跨越中英两地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常规艺术赛事。奉行为艺术家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的原则及公平公正的评选理念,约翰•莫尔绘画奖大赛采用匿名评选的机制,评委会坚持由三名英国评委与二名中国评委组成,每届评委人选不同,均从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策展人、艺评人、美术馆馆长中选择,并且尽可能任用多元背景的评委,意在保持学术性的同时推动构建新的艺术思考。

【国际平台】

评委会是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奖所有作品入围、获奖的最终并唯一决定者。可以说,评委会构建了约翰•莫尔绘画(中国)的国际视野的学术高度。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评委会由三名英国与二名中国评委组成,每届评委将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策展人、艺评人、美术馆馆长中选择;并且每一届都尽可能的启用新的评委,不同国度、性别、专业,且每届轮换的评委去总体地去构建了一种新的艺术倾向或者提出新的艺术思考。

【创新机制】

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对所有中国艺术家开放,无任何年龄、学历背景等限制,并将对所有参赛者进行二轮的匿名评选,评委会所有评判的依据只来自于艺术家提交的画作,而第二轮评选评委将直接面对画作进行评审。在评选过程中,中英评委都将进行充分的讨论,最终达成一致的结果,这评选本身就是中西艺术交流的结果。这一核心的评判机制是对进入当代艺术语境中的绘画本体的思考,因为评审的过程是匿名的,这才使我们有效的去发现画作的优点,那些之前没有被认识的优点。或者也是对那些已经有一些名望画家给与某种“客观的”的国际评价。在这两种情况下,这种对艺术家的影响都将是深远的。

【成才之路】

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在过去三届的舞台上,活跃的都是中国新进艺术家,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在赛后为中国艺术家提供到英国驻地创作的机会,并将为约翰•莫尔奖获得者在英国举办展览。继续为获奖艺术家搭建一个更大的舞台,其实也是对艺术家的某种检验与定位。随着大赛的延续,这更将为短暂而激烈的中国当代艺术史持续提供一种自省的参照可能。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