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在欣赏雷诺阿的《秋千》
观众在欣赏《读信(毕加索与阿波利奈尔)》
毕加索作品《斗牛士》
这里的每件作品都代表着一个时代,或是对法国文化来说具有标志意义的一个流派。每件作品都承载着故事,这其中关乎作品本身、作者自身,以及作者希冀借由作品所传递的各种信息。尽管展览中的每件作品看似相对独立,但若将所有作品集合起来,堪称一部缩略的“法国艺术史”,使观众重温法国艺术从文艺复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独特面貌。
博物馆的故事
本次展览,卢浮宫、凡尔赛宫和特里亚农宫博物馆、奥赛博物馆、毕加索博物馆、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这五座法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博物馆被巧妙地“搬进”了国博。
“法国的博物馆建筑最初并非为了展览而建,而是城堡、火车站及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因此,这些被改造成博物馆的建筑具有很浓的历史和生活气息,我们希望将法国博物馆的这一特点也呈现给中国观众。”法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会主席克吕泽尔说。
卢浮宫、凡尔赛宫和特里亚农宫博物馆,曾是皇家宫殿;而奥赛博物馆更加亲民——它的前身是为1900年世界博览会而建的奥赛火车站,如今,这里因为收藏了全球最重要的法国印象派作品而举世闻名。克洛德·莫奈的画作《睡莲》,以及展出的奥古斯特·雷诺阿的《煎饼磨坊的舞会》和《秋千》,都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五个博物馆中,唯一专门为艺术而建的是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整个20世纪70年代,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的建筑设计都饱受争议,经常被抨击为像炼油厂,而今它已被认为是20世纪巴黎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成为世界上20世纪和21世纪艺术杰作最重要的收藏地之一。跟随入口处“大铁壳”的照片,走进展厅最后一部分——通风管道般的背景、变形的肖像、满目黑色的画面,这些颠覆性的表现形式,让不少观众心境由之前的典雅安静变得有些“纠结”。
顶级大师的故事
让·克鲁埃、乔治·德·拉·图尔、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亚森特·里戈、奥古斯特·雷诺阿、巴勃罗·毕加索、费尔南·莱热、皮埃尔·苏拉热,8位世界顶级的法国艺术大师,用他们的10幅作品,展现了一部浓缩的法国艺术史。
在观众心目中,毕加索的作品多是夸张的、抽象的。但在本次展览中,两幅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却告诉人们:这位艺术家不懈追求不同艺术风格,终其一生。
展厅里的视频,可以帮助观众读懂毕加索和他的这两幅画作。毕加索是立体主义运动的先锋,他尝试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同时从不同视角呈现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与奥尔迦的婚姻将毕加索的个人生活带入了一段和谐的时期,毕加索的画风也回归经典,《读信(毕加索与阿波利奈尔)》便是最好的证明。
画中描绘的是两个男人在石头上并肩而坐,非常熟络地将手臂搭在对方的肩膀上。很多人认为画中描绘的就是毕加索和法国作家纪尧姆·阿波利奈尔。两位艺术家于1904年在巴黎相遇,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阿波利奈尔于1918年去世,此作于1921年完成,被认为是毕加索向好友的致敬之作。
生于西班牙的毕加索经常观看斗牛表演。展出的《斗牛士》使人联想到毕加索的西班牙血统。在这幅作品中,斗牛士完全被扭曲变形了:两只眼睛叠在一起,白色色块上的两个黑点是鼻子,嘴是侧面轮廓。20世纪30年代,在人物描绘上,毕加索重拾自由的画风,根据自己的心境、情感和情绪,随意拆解重组人体结构,正如这幅晚年作品见证的那样。
经典画作的故事
来自卢浮宫的《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像》《木匠圣约瑟》和《门闩》,来自凡尔赛宫的《63岁时着加冕服的路易十四全身像》,来自奥赛博物馆的《秋千》和《煎饼磨坊的舞会》,来自毕加索博物馆的《读信(毕加索和阿波利奈尔)》和《斗牛士》,来自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的《三个肖像的构图》和《油画》——10幅经典传世名作均是首次来华展出。
雷诺阿的《煎饼磨坊的舞会》,不仅是所有西方美术史教材中必提及的名作,而且也是此次展览中保险数额最高的展品。
画作中描述的是19世纪下半叶刚刚经历过都市改建的巴黎。当时,宽阔的林荫道、时髦的社交场所、咖啡馆,成为画家们的新主题。而位于巴黎北部蒙马特高地的那些纵横交错的小巷和老式建筑中,依旧充满了浓厚的乡村气息,雷诺阿便是最早落脚在此地的画家之一。在那里,他经常看到前来放松和呼吸新鲜空气的人们,他们的青春活力和自然魅力激发了雷诺阿的创作灵感,他记录下了这样的场景:人们开怀畅饮,年轻姑娘们尽情热舞。
6月16日前,走进国博北一展厅,品读8位大师的10幅名作,您将完成一次从文艺复兴到二战后横跨500年的艺术时空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