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文博官网:何不见文物精彩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伊尔鹿 2014-06-09

最近受友人所托,要将国内外重要博物馆的中国古玉藏品做个图库整理,于是花了几天时间浏览中外各大博物馆官方网站,深感国内博物馆官方网站之不给力。

博物馆,小到县市级,大到世界级,都是人类文明的圣殿。而网站,就是这座圣殿突破地理局限,最大可能性地向世界公众呈现其形象和内涵。给“藏品”们也做个堂堂正正的网站,当不是什么难事吧?

呈现的第一要素,是视觉。

视觉包括页面美和图片美,前者国内博物馆素来是弱项,不提也罢,后者却实在不得不提。我们的省级博物馆们,说起来个个重器云集,单只玉器一项,单只某一大墓,就已蔚为壮观。然而将省博官网们一一看下来,会误以为是点入了某古玩地摊网站。

河南省博的著名藏品“黄君孟夫妇墓出土青玉人首蛇身饰”,此物在国内外的玉器研究论文中屡有现身,多为黑白线图。本欲从官网一睹美玉容颜,谁知打开一看,画质之劣,已全无美感可言,犹如地摊甩卖,大失所望。

同一件西汉透雕动物纹玉嵌饰,湖南省博自己网站上的图和谷歌艺术项目上的简直判若两物。谷歌这种质感的玉器图片(如图),在欧美等国的博物馆网站上堪称“标准照”,国内却往往只属部分好图之列。其结果,就是从国外网站,我选择的是具备时代代表性的藏品;而从中国网站,我只能选择图片质量过关的馆藏。

呈现的第二大要素,是功能。

网站是一种交互媒介,除了好看,还得好用。这点国内各大博物馆网站又普遍败下阵来。就以最为基本的浏览“顺畅”来说,互联网的顺畅并不仅指网速要快,而是用户体验要无滞无碍,来去自如。

国内三大名博,国博、首博、上博,官网藏品图片点击放大后,且不说那层层边框看得人心头憋屈,就功能而言,弹出的独立页面上,往往难以返回到上一级页面或者网站首页,唯一办法是关掉本页。

湖北省博的网站下大力气做了360度全景虚拟展厅,然而简单的展品图片都尚没能摆放齐整。用苹果系统的Chrome浏览器打开,图片排列都是犬牙交错,点开单图意欲放大,出来页面则是空白。

身为一个资深网民和文物爱好者,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用户最看重的并不是炫酷技术,而是先让我们用着舒服。相比之下,英国两大藏宝地,大英博物馆和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的图片放大就十分好用,简单清楚,大大方方,打开和返回没有任何障碍。

呈现的第三个要素,是体量。

山西博物院官网在视觉和功能上算国内各大博物馆中相当不错的了,但呈现出的“典藏精粹”未免太过有限。此地最著名者莫过于曲沃晋侯墓地的出土玉器,所有古玉爱好者都知道,晋侯墓玉器种类繁多,装饰华美,是迄今为止发现西周时期等级最高的玉器。然而网站上给了多少呢?玉器类,满打满算只有17件。

相比之下,美国中部城市明尼阿波利斯的明尼苏达艺术研究所,在国内并不算耳熟能详,只在专业圈子中口碑甚佳,其网站提供的中国玉器类藏品多达500多件。这个体量,我们的国家级博物馆官网都不会舍得呈现到如此之多。但相信我们的库房里,哪怕只是一个省级的库房,也不会比这少吧?

精选固然不错,但精到显得抠抠唆唆,这就值得反思了。毕竟博物馆官网的功能是向大众呈现我们的文明,而不是守财奴一般生怕露了家底儿。

呈现的第四个要素,是文字。

对于文物来说,浏览意味着阅读,阅读就得有内容。一个名称一个年代,这不叫内容,也不具备可读性。这方面大英博物馆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网站堪称典范,除了物理信息和简单描述,还有很多有趣的背景文化资料,比如某一形制从何时开始,某一遗址的考古发掘规模,甚至一些不确定的历史问题讨论。

反观我国各大博物馆网站的说明,绝大多数只是生硬著录,没有太多可读性。除非读者已经具备专业知识,否则从这些支离破碎的文字中,无法得出关于玉文化的整体信息。

此番博物馆官网之旅,最惊悚案例当属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该馆的青铜器和玉器在业内极负盛名,然而从谷歌和百度搜出来,使用博物馆全称首字母网址的居然是礼品部,打开满眼皆是“产品”二字!最终我还是千折百转搜到了一两件该馆馆藏玉器,在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网站上,那是一篇2010年的报道,关于嘉兴市博物馆展出陕西宝鸡出土先秦玉器。

曾有留洋在外的同学向我抱怨说中国文物没什么看头,我第一反应是:“说明你没见过好的!”可转念一想,就凭目前我国各大国家级、省级博物馆官网上的呈现方式,说实话,我也不觉得这个文明有什么了不起。

但事实上,我们很了不起。中华文明是世界古文明中唯一没有断流、自上古传承至今的。深恋文物艺术品的人,往往不约而同将“敬天爱国”视为一种信仰。中国文物的精彩,未能在中国文博官网上呈现出来,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