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万元的洗钱答谢
“洗钱”,顾名思义,就是不法分子将其因犯罪活动而得到的“黑钱”,通过各种手段变成合法的“干净钱”。用艺术品洗钱比较著名的案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企业家秋庭让某议员低价买一幅画,然后他以高价在拍场拍下这幅作品,从而完成了政治献金和洗钱答谢。
这种桥段同样在21世纪初的河北石家庄发生。田先生和刘女士夫妇二人在石家庄经营一家小公司。2009年,由于业务上的往来,刘女士常常和当地一家国企高管钟先生打交道。两人在不断接触过程中,其关系也发生变化,由合作伙伴变为情人。由于钟先生常常在业务上关照他们,所以田先生得知刘女士和钟先生的关系后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来,在钟先生的帮助下,他们的公司接下这家国企的一个大单,并从中获得巨额利润。为了回报钟某,他们要给予钟先生高额回扣。
如何将这笔钱隐蔽地给钟先生呢?刘女士想起钟先生家中有一件民国年间的藏品,并不值钱。于是,刘女士和田先生花费数万元安排鉴定专家为钟先生的这件藏品出具价值数百万元的鉴定报告。接着,钟先生将藏品送拍,被田先生夫妇以几百万元的价格拍下来。如此,田先生夫妇也就完成了向钟先生的洗钱答谢。2011年,由于刘女士的公司财务出了问题被执法机关查处,其以拍卖形式支付钟先生回扣的事情也才得以曝光。最终,田先生夫妇被逮捕,其被定性的犯罪行为中就包含行贿和洗钱。
法律人士认为,由于艺术品洗钱是刑事犯罪,是需要证据的,所以像田先生夫妇这种有确凿证据通过艺术品洗钱的案件并不多,但是也不排除一些人通过艺术品洗钱的可能性,只是缺少证据而已。本刊特邀《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起草人之一、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王凤海,文物法及刑辩律师刘洋,中央电视台法制栏目特聘律师、专职公司法律顾问、民商事与经济纠纷律师邵亚光对艺术品洗钱的话题进行探讨。
您是否遇到过艺术品洗钱的案子?
刘洋:我们所遇到的贪腐案件中,采用艺术品进行洗钱的贪官并不多。由于缺少证据,贪官用艺术品洗钱可能只是假设,并不能构成事实。对于官员来说,无论是黑钱还是白钱,都不能公开拥有。如果其取得的财产来源不明,法律上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规定。贪官通过洗钱看似获得了合法收入,但很可能引起纪检部门和司法部门的注意。这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所以很少有贪官会这么做。
邵亚光:涉及艺术品洗钱的案子不是很多,我们很少碰到这种案子。
艺术品为什么适合洗钱?
王凤海艺术品的价格不容易确定,没有客观的评估机构和标准。其价格可以被人为炒作成高价,比如一张几百元、几千元的作品可能被炒到天价。这种价格的可炒作性为洗钱提供了空间。而产品的话,就没有这种空间,比如工厂生产的产品,其价格比较公开、透明,信息也比较对称,很难用来洗钱和炒作。
哪些人有可能用艺术品洗钱?
王凤海:一是送礼人,以高价在拍场拍下掌握资源、权力的人的低价拍品;二是带有原罪者,在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有些人的财富积累可能靠原罪,比如偷税、漏税、权力寻租等方式获得,他们希望通过某些方式将这些钱洗白;三是跟风者和博弈者,一些人看到别人通过这种操作方式可以获利,就会跟风或者带着赌博心理去做这种事,以期从中逐利。
艺术品洗钱的方式和目的?
王凤海:操纵者把本来不是特别贵重的艺术品通过交易将其人为炒到高价,接着将其拿到银行进行艺术品抵押贷款,或者营造自己非常有实力的错觉,吸引他人和自己一起对艺术品进行运作。总之,其手段主要是通过虚假的运作、欺骗的手段和交易,达到自己的目的。
艺术品洗钱的危害?
王凤海:艺术品洗钱打乱了正常的文物艺术品市场秩序,造成了市场的混乱,让人们分不清楚艺术品的价值在哪里。
邵亚光:它让违法资金合法化,滋生腐败,破坏资源合理配置;对艺术品市场的破坏是巨大的,比如泡沫严重运营风险加大,投资者投资风险不可预估,整个市场的运营都有很大风险。
如何遏制艺术品洗钱?
王凤海:政府部门应该制定信用方面的规则,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对一些经济行为进行适当监管。
邵亚光:对艺术品交易实行收税政策,比如10万元以下成交的艺术品收1%的税,1000万元以上收40%的税等。这样通过分层收税增加艺术品洗钱的成本,从而遏制艺术品洗钱。
艺术品交易常常存在哪些问题?
刘洋:一是拍卖欺诈,即卖家将并不值钱的藏品送拍,然后安排人将其炒到高价;二是雅贿,即买家买艺术品送给官员,达到自己的目的;三是艺术品诈骗,让专家把赝品鉴定为真品然后高价卖出去或者到银行进行抵押贷款等;四是艺术品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