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第一单元主题论坛:文化金融环境尚未完成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李保兴整合 2014-11-25

第一单元主题讨论现场
 
2014年11月25日,由上海西岸发展集团特别支持的,新元文智主办、99艺术网联合主办的2014第三届中国文化产业资本大会在上海西岸徐汇滨江拉开帷幕。本届峰会以"新金融、新资本、新格局、新趋势"为主题,聚焦"文化金融迈向新时代,艺术品金融发展模式与未来,互联网金融的文化产业机会"三个主题论坛,旨在打造多层次金融资本市场与不同发展阶段文化企业的无缝对接平台。
 
第一单元主题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晓明先生主持,邀请国龙联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合伙人、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副会长陆兴东,上海新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杨震华,中国民生银行文化金融事业部总裁万晓芳,上海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副总裁周晓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执行董事唐肖明共同围绕“新金融、新资本、新格局、新趋势”进行讨论。以下讨论内容实录:
 
文化金融环境的现状与问题
 
张晓明:非常荣幸担任这个对话环节的主持人。今天这次大会主题是“新金融、新资本、新格局、新趋势”。在场的各位都是在文化金融领域做了大量的事情,而且也非常有影响力,对新的发展形势有什么样的看法,希望结合你们各自所实施过、操作过的具体案例,跟大家谈谈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个人的心得,包括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唐肖明:现在我们在投资领域方面分的非常清楚,我们走了一条非经典线路。在我们的机构当中做中后期的投资,做上市公司的投资,VC也在做,同时也投资项目。我们面对市场上已经成名已久的VC、PE或者是影视投资基金的时候,总是觉得有一些忐忑不安,但是我们还是想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陆兴东:我是从产业出来20年转入投资的,非常清楚做产业人的辛苦在哪里,危机在哪里。我们现在更多看内容产业和科技如何结合。对国龙来说,我们三年前成立了这个投资平台,现在内容和科技结合,和资金结合。半年里我们和7个票务公司形成全国统一平台,我们的目标是:到明年6月份60%的票务要进入我们的系统;第二,我们培育了三年的天马公司。现在版权管理是最大的问题,中国的互联网比较幸福是偷盗企业家的,所以中国互联网进入了免费时代。现在我们正在全国覆盖。我们还在做视盘技术,未来你会有一个硬盘,就像手机一样,是加密的。另外,还有艺术品基金;我们在四年前有一家公司做到现在,是身份识别系统。这样对于国龙来说,内容部分我们有两个电影公司,一个电视剧公司,一年有二三十部电影。形成内容创造联合体。同时我们也在和一些产业基金合作,我们还在做产业园,全国有4个产业园。我们对产业链进行全系列的投资,希望和金融界想要进入文化行业的人来互通有无。
 
杨震华:我想讲新文化的基本的发展理念和业务战略方向。新文化现在主要的业务一个是影视内容,一个是内容加渠道和科技。内容方面,电影产品我们已经做到了一定的数量,现在我们正在拓展电视、电视栏目和新的网络剧。这几年制播分离、媒体平台交替,实际上制播分离推动了很多内容生产的产业收益的想象力。尤其是综艺节目,去年的收益已经达到了200亿左右。对综艺节目一旦打开渠道,他的变现能力就会显著增强。另外,就是户外大屏,现在一线城市基本上已经挂满了,而在二三线城市还有一定的潜力。包括和新媒体新科技的合作上,也有很大的拓展。另外,影视内容持续发展,一定要含有科技含量。因为在影视制作当中,科技支撑和科技的应用是可复制的,可以不断的提升我们的创意的。
 
今天的主题是文化和金融的结合。在这方面新文化走过了一个很有体会的路程。上市之前到今天,文化要获得资本的青睐,首先要把自己的体制、体系要更加透明,让金融看得懂这个企业是什么样的企业。金融进来当然首先是考虑安全性。反过来我们也希望金融对这样一个高速增长的企业,或者是这样一个产业形势下,要更进一步。因为很多金融的产品,确实在文化当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我们也在这方面探索,包括最近在美国和海外投资合拍电影过程当中,发现海外的融资渠道非常的丰富。
 
文化和资金发展到今天,在整个产业当中是必要的或者说必然的一环,尤其是上海,这样一个文化金融国际化的大都市,作为一个专业的平台,如何跟社会资源结合的更好,让他们带着剧本和创意可以在这里找到资金、发行的团队和市场的评估,可以让很多的从业者,包括编剧、制作人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和银行直接对接,我觉得资本和内容的力量才会发展的更快。
 
万晓芳:我来自中国民生银行文化金融事业部。大家对金融事业部可能比较陌生。民生银行在总行、分行、支行的架构下,针对行业还成立了事业部,文化金融事业部,相当于银行中的专卖店,专门针对文化产业提供金融服务。我们在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建立了四个事业部直营的分部,由我们事业部提供指导,由各个分行根据自身授权进行审批和服务。于2011年12月成立。三年来,我们已经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了超过100亿的额度。
 
另外,我们主要聚焦在文化旅游产业链、影视产业链和新媒体产业链。对影视产业而言我们今年投了60多部影视剧,如《心花路放》、《后会无期》,电视剧《北平无战事》。新文化也是我们的客户。对我们而言,文化产业这个新兴产业离不开自身的发展以及金融的支持和参与。民生银行拥有体制的优势:是中国唯一一家全民营的民营股份制银行,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行业金融事业部来负责这个行业。这个新兴行业要打破原来那种行业非常成熟,金融随后跟进的模式,而是金融服务必须要和行业共同成长,共同创新。要做好文化金融的行业,必须要依靠专业和创新去重构,构建更好的产业发展的金融伙伴。在有专业团队的基础上,还要根据行业特点做创新。这个行业并不是有很多的实务资产,其团队行业的经验,包括行业的整合能力,要认可行业无形资产是有价值的。还要识别文化产业自身它来驾驭行业风险的能力。这些竞争力是我们要有能力去识别,以此为基础对他的金融现金流进行金融工具化,设计金融工具产品。所以我的观点是要以专业和创新重构文化金融服务,这样才可以和产业共成长,助力产业发展。
 
周晓栋:我来自上海文化产业基金,我们是上海市政府批准的,由海通证券、SMG、上海报业等联合发起了专业投资于文化行业的基金。从2010年开始到现在,我们也做了大量的文化行业的投资。有三点体会,第一,文化行不分阶段。市场上很多的机构都会分为VC、PE或者是早期、中期、后期,我们认为是文化行业无法分阶段。因为文化行业很大程度是IP创造,在创造之前是一个非常小的项目,但是如果说把这个IP创造起来,很有可能这个公司马上就会变成有非常大的流水和盈利的公司,典型公司就是游戏和电影。
 
第二,文化和互联网是无法割裂的。因为本质上文化是虚拟的产物,最容易被传播的就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文化的创造和IP的创造是有一些壁垒的。包括地域壁垒、行政壁垒。比如说出版公司,像中国教育出版集团等等,如果碰到互联网,他就失去了这些壁垒。比如每个区域有一家报纸或出版公司,但是如果碰到像新兴产业,类似《今日头条》这样的应用,这时,竞争就失去了地域和其他的壁垒。进行新业态的尝试必须要面临这样的竞争。
 
第三,文化必须要和资本结合。因为本质上文化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资金的介入才可以创出好的IP,好的模式。并不是说5000万投资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产生巨大的收入,和500万做一部电影或者是电视剧是一样的。所以文化必须是资本与技术结合才可以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文化金融环境的创新突破口
 
张晓明:接下来我们集中几个问题来进行讨论。这次文化资本大会集中了文化金融、文化投资各类精英,各类创新领域都涉及到了,整体上构成了一个文化、金融的生态环境。目前在我们国家文化产业、文化金融环境当中最大的短板是什么?最重要的创新的突破口有可能在哪里?
 
唐肖明:最大的短板是法律环境和执法力度。对文化产业大家都在讲IP,IP其实就是一个基础。同时,再加上一定的内容,通俗来说就是版权。对版权的保护和运营,可以把文化产业的量快速提高。以视频内容为例,300亿的电影,1000多亿的电视台的广告收入。我相信版权保护,版权运营落地之后,这后面将是几千亿级别的市场,会给从业者带来很好的财务回报和更加坚强的财务实力用时间和空间培育更好的内容。这是我觉得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关注的地方。
 
陆兴东: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缺乏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的缺乏和行业一锅粥的现象出现都和它有关。中国每一个行业都一样,抓不到蛇的七寸,总是被别人控制。还有明星的问题,投资人怎么办,版权的问题。我们很辛苦创造的版权,最后打一个官司50万封顶,我们一部电影投资5000万。种种的核心都是顶层设计。我们看韩国和美国的产业工会体系,所有的价格都是由行业工会进行设定的。而我们是没人管的,每个人都是本位主义考虑的。如果我是编剧协会的会长我要30万,演员给60万,没有人管的。中国是缺乏这种准工会制度的。虽然有很多协会,但是没有制约力。这里面有很多深度问题,我觉得政府真的可以认识到去改。
 
杨震华:我想讲的就是专业性。现在文化行业已经不是单一的产业,需要很多行业的相关的带动,比如说文化需要渠道,文化需要科技,文化需要金融。这种实际上相关的,说它跨界也好,怎么样合作也好,或者说大家形成合力也好,既然作为一个产业,首先一点,专业的分工、规则,包括我们要制定的很多行业规则,政府也无能为力。我觉得应该是我们行业的从业人员,可能是内容或者是文化产业的生产者和金融界的人士是不是更加专业的设计或产品,看得懂货。政府在这些方面,无论是怎么样的设计,还是要根据市场的要求来推动,做一些刚性的内容方面的限制。包括道德底线的,信用方面的,涉及到这方面确实很多。我觉得整体还是应该是企业来唱戏,企业来搭台,企业来创造所有游戏规则。
 
万晓芳:我认为金融体系的建设,对整个文化产业发展是市场环境和基础设施。当今比较薄弱的是一些无形资产的评估。首先确权、评估、交易,市场上没有一个具有公信力的机构存在。不像房地产、土地、会计师事务所,都是比较成熟的。这方面主导的一定是市场,但是政府可以在各个省市建立一个主导的对无形资产、包括知识产权的确权、评估、登记、交易的机构。比如对商业银行来说,要做版权质押的话要有一个报告。如果融资主体发生风险,做处置、交易的话,也有一个好的市场。还有一个是担保,有一些担保都变成了小贷公司、过桥贷款。我觉得各个政府可以以政府为主导创立一些有公信力的担保,或有专业团队研究这个行业的专门担保公司。比如北京市文字办就创立了科技文创担保公司。如果各地政府都做一家,引领整个担保行业对文化传媒企业进行担保。让他去选择担保对象的时候,也体现其专业性,银行跟他合作,就有一定的信赖度。这两点是商业银行可以感受到的。作为文化企业,要融资的话,无非是股权和债券。一般来说他没有资产,就以其股权做质押或者是版权做质押,或者是管理他的现金流。股权和版权这个市场上缺乏有公信力的机构在确权、评估、交易。如果说把这个建好了,整个金融体系就会更加完善。
 
周晓栋: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两点:一个是IP创作的保护,一个是IP创作的干预。如果说没有IP产业的保护,中国有一些产品发展的速度永远会是比较缓慢的。比如动漫产业,国外像日本、美国、韩国,它的动漫产业发展比较好,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衍生品。但是国内没有IP保护,这一块是很难很好的发展起来的。第二块是IP创作的干预度。我觉得行政法规应该引导IP创作而不是应该干预。比如有一段时间穿越或者是古装剧比较多,作为行政管理部门说应该可以引导,但是不能说全部封杀不能拍,这些都是市场化的行为,不应该从行政法规突然去改变,这很大程度上会造成行业的不稳定性。
 
张晓明:刚刚各位都谈了关于目前我们国家整个文化金融市场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基本上构成了目前文化金融环境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显示出了我们最关键的突破口。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制度环境、政策环境。这方面构成了文化金融市场的顶层设计,涉及到各个方面,包括制度、政策、社会环境的治理。不能仅仅有国家的相关法制,还要有中介组织、行业自律等等。我们现在还缺乏现在法律、政策和治理的纪律。
 
关于体系的问题,现在我们虽然进入了后工业时代,但是还没完全发展完,整套管理系统还是服务于工业化的系统。从各个方面来看都不适合文化产业发展,比如知识产权这个问题,从财务制度上,可能就不支持关于知识产权的评价,比如财务要素,有没有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安排。我们没有办法把知识产权计算到公司财务当中,就无法构成对公司无形资产的担保、抵押。基本的财务系统都不支持这个。所以这方面的工作,是涉及到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基础的经济管理环境。这方面对于新型的文化资本的形成可能会带来基础性的意义。所以怎样把一个服务于工业化的经济管理制度,转型或者是升级到一个服务于文化产业或者是文化经济的新的发展阶段,可能这是一个国家面临的问题。
 
关于知识产权保护,这确实也是文化产业的根基。英国人最早关于创意产业的定义,首先讲的就是基于知识产权的个人的对知识产权的创造,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和拉动就业。我们现在从事的文化产业的基础就是知识产权,同样知识产权保护也涉及到一整套制度本身,是不是把知识产权当做目前发展阶段的整个经济基础,是不是作为文化资本的主体,而且可以发挥文化资本主体的功能,这个问题也是很大的。
 
专业性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直非常关注的。中国的文化市场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很大一个问题就在于,我们天天讲要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但是我们还没有完成文化市场的专业环境。一个完善市场,要把供给和消费结合起来,中间必须要有大批专业性的机构和个人,完成各种各样的冲击。这也和我们国家的制度环境不完善有关。如果说制度不完善,专业化公司就无法聚焦于自己所喜欢或者是常于运作的专业。所以大量具体工作,市场上没有人做政府就会参与,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目前我们国家文化金融市场发展的阶段,总体上还是比较初级的阶段,目前冲在最前面的公司都是我们国家未来文化市场的开拓者和创新者。我非常崇敬目前这些冲在前面的公司和投资人,我们希望他们继续保持旺盛的斗志,而且要对国家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信心。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