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看画,从心动开始

来源:成都商报 2014-12-11
十四年前,我同几个同学一起说笑着,走在回寝室的路上。不经意间,在右前方10点钟方向,我看到一个姑娘:她个子不高,梳着马尾辫,手里抱着大箱子。是大一新生?还是跟我们一样即将毕业?不知道。我只知道: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与她眼神对视的那一刻,时间静止了。
 
多年之后,我再次看到那种眼神。这双眼睛属于一个永远年轻的姑娘,是维米尔的那幅画,那个《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也是英文版《如何看一幅画》的封面。
 
与那位姑娘的相遇,“万中无一,没有任何先兆和后果,简单直接,出人意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每个人的生命中,一定都曾有过这样的相遇,这样的心动。打动你的,可能是一个眼神、一片风景,也可能是一只猫咪,一朵花,一栋建筑,甚至就是一幅画。
 
在那心动时刻,你与艺术心灵相通。
 
《如何看一幅画》中说:一幅画,“改写了自然的秩序,仿佛时间可以放缓,足以让我们抓住某些东西,某些以往会从我们手中流逝的东西。”
 
2010年,在西班牙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又一个姑娘让我心动了。
 
这是一个少女丰腴的背影。她的头发是明亮的栗色,在脑后紧紧扎成一个发髻。高光下,她耳后几缕细发和发梢仿佛绒毛一般,清清楚楚,稚嫩细密。白色纱裙里,青春白皙的肌肤闪闪发光、富有弹性,又带有一些淡粉色。她左手抬起,手腕一根黑色细绳盘成几圈,手掌向侧后方推开。整个人活力十足,让她略显丰腴的身材更体现出年轻女子的青春逼人。
 
她,叫阿拉克涅,是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名画《阿拉克涅的寓言》中的主角。
 
日本文化中,女性之所以要穿和服,原因之一,就是要突出耳后和颈后。这是他们眼中最能展现女性之美的部位。几百年前的欧洲人、日本人,还是当下的我,我们都能心动于同样的美。在委拉斯凯兹笔下,这种令人心动的美,凝聚了下来。
 
离开马德里之后,那几缕细发一直缠绕在我心头。时时想起,只恨当时盘桓时间太短。每天工作之余,翻看画册成了我最大的安慰。慢慢地,光自己看,已无法满足,我想让更多人认识到:只要你还能心动,艺术,真的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远。
 
2012年,我辞去工作,选择自由职业,是为了能有更多时间与艺术相伴。朝夕相处之后,每一件艺术品在我眼中都变成了胶囊:它浓缩时代,浓缩情感,浓缩艺术家自己的所见、所想。有了艺术家的表达,我们的心动得以记录,我们的痛苦得以宣泄,我们的无聊得以排解。然而,作为曾经的 IT 技术男,想要化开那一粒粒胶囊,毫不容易。而当命运将《如何看一幅画》的英文版摆在面前时,我仿佛得到上帝垂青的病人,找到了治疗“艺术饥渴症”的药引子。
 
《如何看一幅画》不同于市面上其他艺术书籍,没有堆积年代、流派、主义。在艺术的密林中,她就像一个不厌其烦而又目光敏锐的向导,带领我这个门外汉直接与作品对话。她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从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学习观看一幅绘画,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是愿意完全相信我们自己的眼睛。”从眼睛的观看开始,她帮助我们“摆脱习以为常的方式,用新视角去观察事物”然后步步深入,让我们用头脑思考,用心灵体会。
 
比如本书的第一部分“观察简单的现实”,就是先让读者观察画家笔下重现的现实,然后带领我们思考:即使能认出肖像中的人物或是某个风景,你是否能够理解画作的重要意义?经历过崇高与庄严,分析过扭曲的世界,考虑过迷惑的表象,又克服了第一印象的震惊之后,最后,她带着我们“沉入绘画的温柔”。
 
凡此种种,都是为了达到一个唯一的目的:“鼓励赏画者领会自己的感受力和联想能力,从而开启通向绘画的大门。”
 
当然,想要深入探究西方绘画,画家的身世,画作的主题,绘画的形式,表现的内容,这些因素不可或缺。完成一幅画的诠释后,书中提供了上述元素的参考信息,既是补充,又能让好奇心重的读者可以按图索骥,寻找更多背后的故事。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人生苦短,艺术恒久。人生,常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来回摇摆。当我们心动时,那钟摆就静止了。从心动开始,学着欣赏一幅画,然后,“平静的心情会来到我们身边,我们因此而与世界和解,甚至可能与自己和解。在绘画营造的有安全感的环境中,我们会享受漫长人生之旅中的片刻休憩,最终让我们自己放下包袱。”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