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甫帖》
行情走低或成“新常态”
刚刚告别2014年,艺术市场照例会总结过去一年的热点新闻,而且按照中国人喜好“十样锦”的思路,整出了“十大事件”:中国艺术市场进入低谷、《功甫帖》真假之争引发官司、国宝“皿方罍”回归故里、天价艺术品震动市场、7单位获准面向社会鉴定文物、保利文化香港上市、艺术大师朱德群去世、莫言手稿拍卖起风波、艺术品基金与信托清算危机显现、政府取消拍卖从业资格等。
但一直在市场里跌打滚爬的人看问题比较直接,在他们眼里,旅居海外的朱德群先生以高龄去世对市场影响相当轻微。朱德群的作品在国内露面机会不多,即使偶尔露一下,响应者也不甚积极。再说他的作品又是西方人白相的抽象画,但抽得又不够纯粹,不中不西,两头不讨好,与前几年谢世的赵无极作品相比,明显不在同一个档次。莫言手稿拍卖风波,在人们眼里更像是一个娱乐事件。这些年来,名人手稿确实炙手可热,鲁迅、周作人、陈寅恪等名家的手稿拍卖价屡创新高,收藏圈内是认可的。即使去年大行情不好,也曾有不少亮点,比如在南京一次拍卖会上,茅盾手稿《谈最近的短篇小说》拍到1050万元的天价,创下了现当代中国文人手稿的拍卖新纪录。在中国嘉德秋拍中,陈寅恪致董作宾信札也以276万元成交。在北京保利秋拍中,柳亚子、朱自清等致钱实甫先生信函册附实寄封,成交价达到149.5万元,是起拍价的十倍。名人手迹持续升温,表明这一品种的市场价值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但也不能太离谱,比如北京嘉德春拍上,鲁迅2页《古小说钩沉》手稿估价为480万元,结果流标。康有为《致康同璧信札三十通》,内容涉及孙中山早期革命斗争,史料价值独特,标价180万元,也流标了。莫言是在世的名人,手稿的“书法含量”不高,何况你还可以天天写稿,被市场估到几十万元就有点透支未来价值的味道了。
至于7单位获准面向社会鉴定文物、政府取消拍卖从业资格等,在许多人眼里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事件。所谓“政府取消拍卖从业资格”,看上去像跟有关方面向某饭店发出消防整改通知的性质差不多。10月29日,国家文物局发布通知称,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组织开展了2012至2013年度文物拍卖许可证年审工作。根据这份通知附上的名单:279家企业年审合格,32家企业被撤销文物拍卖许可证,65家企业被暂停文物拍卖经营资质。其中在被撤销文物拍卖许可证的32家企业中,北京有8家,上海有5家,浙江有4家,广东有3家。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年审中出现大量拍卖企业被暂停经营资质的现象,以前并不常见,由此反映出行业专业人才严重紧缺,已经影响到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健康发展。
同时,在有些媒体整理出来的“2014年艺术市场十大新闻”中,有三分之二与“十大事件”相重叠,但记者也从中发现了比较有价值的两三条新闻。比如“缅甸重开克钦邦玉石场”。2014年秋天,缅甸官方报纸《缅甸新光报》披露:缅甸联邦政府矿业部门宣布,将于9月1日重开关闭了两年的克钦邦玉石场。
玩宝玉石的收藏爱好者都知道,全世界95%的翡翠矿石来自缅甸,缅甸公盘更是作为全球翡翠市场的风向标。缅甸公盘中翡翠原料的供应情况和成交价格都将极大地影响翡翠成品的销售市场。中国作为缅甸翡翠原石的最大进口国,近两年受缅甸开采投放的原石减少、翡翠公盘价格飙升的影响,国内翡翠交易价格高涨。这次重开玉场的可预期结果,或许就是随着缅甸玉石原料紧缺的局面逐步缓解,国内的中低档翡翠价格行情或将迎来震荡。但最近缅甸国内形势再起波澜,翡翠价格的走势又成了一个问号。
在“十大新闻”中,最具有反思价值的是“陈永锵公开揭露拍卖行卖假”。
去年秋拍期间,广东画家陈永锵通过媒体发出公开声明,揭露在广西泓历拍卖有限公司组织的2014年秋季拍卖会里边,有6幅模仿其画风、签名印章的拍品是伪作,并逐一列出了这批伪作的图片。
实际上,这并不是岭南书画名家第一次向造假集团公开“亮剑”。早在三年前,八旬高龄的岭南派画家杨之光,就发现竟有数十幅假冒自己名字的伪作流入拍卖市场,后来他在女儿杨红的协助下通过微博将这些赝品的名录在网上一一公布。但收藏圈的人士对此现象早已见怪不怪,在广东如此,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难道就没有吗?有些老画家谢世了,但他的印章还在,他用过的旧纸旧墨还在,有些也会画几笔的后代,就用旧纸仿制先父作品,再钤盖先父的印章出笼,欺骗性相当强。在拍卖行里,图录中若注明“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一般都会成为抢手货。
“任性哥”的样本价值不必高估
“天价艺术品震动市场”无疑是最能吸引眼球的新闻,也将在中国艺术市场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因《功甫帖》真伪之争被弄得焦头烂额的上海收藏家刘益谦去年依然不屈不挠地奋战在海外的艺术品市场上。去年上半年,他以2.81亿港元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中拍到了明成化鸡缸杯,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下半年,刘益谦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会上,以3.48亿港元(包括佣金)拍得15世纪“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这个价格创下了中国艺术品的世界纪录。拍卖后,刘益谦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竞拍过程是“硬从老外手上夺爱,3.1亿港元(不含佣金)落槌,好辛苦。任性!”一时间,不仅刘益谦被称为“任性哥”,“任性”二字也不胫而走,成为社会热词。
去年年底,轻松创下两项世界拍卖纪录的刘益谦将成化斗彩鸡缸杯与一批同时代的青花瓷、彩瓷(包括景德镇官窑出土的残件)打包办展,特展名称为“朱见深的世界:一位中国皇帝的一生及其时代”,并请了一干专家撰写文章,试图为鸡缸杯注入浓郁的学术含量,但记者拜读了数篇文章后发现,这些文章存在明显拔高朱见深的审美水平和人品的意图。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刘益谦的豪举大大提振了中国收藏家在海内外淘宝的信心,似乎也与“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相呼应,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也因此,在今年第一期《国际艺术白皮书》中,刘益谦在《BazaarArt》等三家国际权威艺术杂志评选出来的“影响全球艺术市场十大人物”中名列榜首。当然,刘益谦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去年11月4日(美国当地时间),中国影视界大腕王中军在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的晚间拍卖会上,掷下3.77亿元人民币,拍得梵高油画《雏菊和罂粟花》,引起海内外艺术市场严重关注。
其实,中国买家去年在海外拍卖市场还有不少尚不为人所关注的斩获。在去年3月8日法国波尔多的一场拍卖会上,两卷《康熙南巡图卷》残卷以189万欧元成交。而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位买家是一位中国资深藏家。在7月9日伦敦举行的“稀世瑰宝:诺森伯兰公爵家族及其他西洋贵族珍藏”专场拍卖会上,一件当时特别为中国市场制造的乔治三世鎏金镶日内瓦珐琅及仿宝石音乐报时自动机械五层塔座钟,在100万至150万英镑估价基础上,成交价达到226.65万英镑,据悉买家也是来自上海的一位藏家。9月,在美国波士顿斯纳金拍卖会上,乾隆时期的官窑瓷器“瓷母”以约合1.51亿人民币的价格被中国内地一位没露面的买家收入囊中。有意思的是,这件“瓷母”在故宫还有一件,二十年前马未都在《马说陶瓷》一书中早就对它的“土豪审美观”有过体无完肤的批判与毫不留情的嘲笑。
“F4”的失宠和“三巨头”的坚守
与中国传统收藏相对应的品种,或者说在前十年走势相当牛的油画及当代艺术,在去年的表现并不鲜亮。去年春拍的油画市场整体表现很平淡,让人眼睛一亮的拍品不多。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中还算不错,张晓刚《血缘:大家庭3号》经买家激烈角逐,以9420万港元的天价成交、常玉上世纪50年代创作的《聚瑞盈馨》也拍出了8076万港元的高价、陈逸飞1996年创作的《晨祷》以2700万港元成交。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也有些亮点,常玉的《静月莹菊》又以4604万港元拍出、徐悲鸿《比翼》以2476万元成交、朱德群《第二二九号》则以2364万元拍出;在北京保利春拍中,罗中立作品《春蚕》以4370万元成交,并刷新本人作品拍卖纪录。
古代书画倒始终保持着稳定的状态,历史久远、数量稀缺、收藏门槛高的特点,使真正的收藏家成为这一品种的主体,因而,古代书画成为艺术市场中最经得起考验的一个品类。比如王铎的作品就是2014年的大热门,包括嘉德、保利、匡时等多家一线拍卖行相继推出王铎书法专场或专题拍卖。其中,嘉德推出的“王铎的笔底毫端”专场成交率高达95%,总成交8200多万元。
当代艺术与传统油画相比又输了一着。在去年秋拍中,曾经扛起拍卖市场先锋旗帜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深度失宠。在北京瀚海、中国嘉德等几个大型拍卖公司中,当代艺术“F4”——张晓刚、岳敏君、王广义、方力钧集体“失语”。而当代艺术界另一明星画家曾梵志的作品《面具》虽然最终成交,只是,这一在前年拍出1344万元高价的作品,最新的价格是750万元,缩水超过四成。
据有关方面统计,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在过去一年下跌了约60%。自2005年以“走楼梯”的速度被推向市场巅峰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已经以“坐电梯”的速度下滑至4年前的水平。
在行情走低的同时,拍卖行的征集工作也越来越难了。往年一些大拍卖行的亚洲20世纪与当代艺术夜场,一般都靠油画“三大巨头”——常玉、赵无极和朱德群的作品撑场面,三位艺术家作品的成交总额往往占整场成交总额的一半以上,而去年,拍卖公司使出浑身解数也很难征集到三巨头的经典作品了。同时,有藏家发现,在资历较老的拍卖行里,上拍的写实油画精品数量也在锐减,且拍出的价位也不理想,大部分拍品都在低价位成交。在此行情下,暂时不差钱的收藏家就不大愿意套现了。
大部分艺术家的市场价位都有所调整,甚至有些名家的价位跌落了不止一半。但是,也应看到真正有艺术价值的创作,还是与市场价格相匹配的,特别是精品力作顶住了市场的考验。现在,几乎所有艺术家的市场行情都在经受考验,大浪淘沙,能经受考验的还是那些真正有学术创造的艺术家。如果把艺术家分为上中下三等的话,中间段的艺术家所受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调整或许要更长时间
尽管有刘益谦和王中军等大腕的牛气冲天,尽管有常玉、赵无极和朱德群的“三巨头”的坚挺,但从整个市场的表现来考察,大概从2011年开始,业内人士就发出了“走入低谷”的叹息,如今声声叹息连续了三四年,还没有消停的迹象。
在大数据时代,用数据说话也许是最有说服力的。以北京为例,内地最具实力的艺术品拍卖公司均聚集于此。据北京最大的两家拍卖公司公布的拍卖数据统计:保利2014年秋拍的总成交额为24.91亿元,而2013年秋拍是28.7亿元;嘉德2014年秋拍总成交额为16.75亿元,2013年秋拍是23.48亿元。即使与同年春拍相比,下降幅度也都到了20%以上。当然这里也不排除嘉德香港、保利香港等异地拍卖形成拍品分流的影响。上海、广州的情景只有更差,没有稍差。而与拍卖市场相关的古玩收藏市场则景象萧条,关门歇业者甚多,店主承认,即使有零星成交,一般也在同行间“敲榔头”,洋庄、本庄都比前几年难做多了。
中国艺术品市场用20余年时间完成了欧美市场200年的发展进程,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品市场,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精神文化消费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艺术品市场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步,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短短20余年,已然发展为世界顶级规模。去年欧洲艺术基金会按时发布了《TEFAF2014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其中的数据显示,中国仅次于美国,连续两年蝉联全球艺术品交易的第二位,占全球艺术品市场份额的24%。
2003年后,中国先富起来的人逐步成熟,中国渐渐形成了稳定的收藏群体。拍卖市场和古玩市场上的买家主体由外国人、港澳台人慢慢转向了内地人,内地买家更是开始全世界搜寻宝贝,并分享了相当比例的定价权。市场是最干脆的经济导向,所以与“淘宝游戏”同步的是中国拍卖业的快速发展,稳步上扬。到了2008年全球出现金融危机时,中国艺术品市场似乎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反而迈向了“亿元时代”,这多少令中国收藏界欣喜并自豪地感到中国崛起的红利时代就在眼前。
有调查机构曾在2013年针对中国中产阶层收藏者展开调查,89%的受调查者表示准备在近期购买至少1件艺术品,68%的人愿意拿出收入的10%用于投资艺术品,其中有8%愿意将收入的30%用于收藏。结论是相当乐观的:未来中产阶层将是保持中国艺术品市场活力的基础,而收入在10万至100万美元之间的高端中产阶层则是未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
但有专家认为:中国艺术市场的繁荣,一方面说明中国收藏者群体的快速扩大,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目前投资渠道不够多,作为投资项目的艺术品收藏就成了资金洼地或避险港湾,许多对艺术品运作和艺术品价值不甚了解的人也纷纷涌向这个领域。
还有专家认为,中国人对收藏品的认识有一个与西方人截然不同的特殊性,那就是对材质的高度重视,这在宝玉石收藏上表现得特别突出。西方人佩戴仿真钻石、水晶、珍珠、黄金习以为常,而中国人却必须强调材质的真实性和珍稀程度。西方人在古典家具收藏上虽然也注重材质,但更注重对象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曾经拥用者的名望,而中国人对家具材质的迷恋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甚至出现材质超过成品的怪事。有人戏称:全世界三分之二以上的翡翠、白玉、水晶、黄花梨、沉香、珊瑚都在中国收藏家的手里,再比如紫檀、象牙、供石、寿山石、密蜡、南红等,差不多都集中在中国人手里。
反腐风暴与实体经济的双重影响
国内形势的变化对艺术市场的影响逐渐显现。一方面是反腐风暴越刮越烈,十八大以来一条条掷地有声的反腐新规,使得艺术品送礼“雅贿”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艺术品的交易量。以前每逢全国两会前夕、甚至春节前,京城荣宝斋等文物商店营业额猛增,拍卖行也会在此时组织规模小而质量高的小拍满足特殊客户的急需,而自2012年以来,这种“盛况”难得一见。山东青州、济南、西安等有影响力的书画市场相继出现“崩盘”,专司代理某些大名头画家作品的画廊大面积倒闭歇业,还有虽还坚持开业,但只得祭出折扣倾销的法宝。在另一个具有风向标性质的艺术市场景德镇,有点名头的陶艺家作品,其价格在近十年里实现了一飞冲天的行情,但工作室或专卖店里的销售主要是通过政府采购来推动的,这块消费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50%-80%。而进入2014年以后明显转向,随着“官员大师”的落马,评级评奖内幕的曝光,一块块硌人的“石头”浮出水面,专卖店老板从这一块的获利也越来越少,有些作品标价虽高,但真正成交时只得挥泪腰斩。
在古玩市场这一块体现得也相当敏感。比如浙江沿海城市一直是高古陶瓷的重要据点,浙江越窑、龙泉高古陶瓷本来都是浙江官员和企业家的最爱,但去年上半年就出现了“断崖式下滑”的行情,现在还在深幅回落的下行轨道中挣扎。有些规模不小的民营博物馆在政府扶持下建起来,有意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但因为主办者是企业家,在实体经济遭遇寒冬的情况下,博物馆也难以为继,有几家甚至将数千件藏品折半价抵押给银行。上海古玩城多达60多家,目前面临的窘境就是人气严重不足,交易量骤减,营业员超过顾客,天天吃“白板”成了新常态。上海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认为,上海的古玩城太多了,应该关掉一半。这些都是反腐风暴的“溢出效应”。
另一方面是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楼市、股市双双低迷,许多企业资金链发生断裂,库存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难以培育,游资便选择到更加安全的领域躲避一时。2011年秋拍以来,艺术品价格出现快速下跌,许多高位购买的藏品被套牢,相当多的艺术基金也开始观望,认为重返拍场时机未到。吃套的买家患上了“恐高症”,单价上千万元的拍卖品都难以成交。
到了2014年,资金紧张是各个行业的普遍现象,企业家只得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投向需要长线投资的文物艺术品的资金自然捉襟见肘。国民经济的滞胀或萎缩的未来预测也许也影响了投资者的热情,GDP的下滑,房产销售市场的彷徨观望和价格走低,都会对投资者大资金的运用产生阻碍。
2014年下半年以来内地股市出现了由资金推动的报复性上涨,疯狂的场内气氛吸引了大量短线投机型资金,这也可能使艺术品市场长线投资的资金更加匮乏。股市上每日上万亿的天量资金当然不在乎艺术品市场上的那点成交,而在于原来计划投资艺术品市场的那些资金会去股票市场逐利,从而造成艺术市场资金的流失,这也可能是去年秋拍行情比较艰难的原因之一。
专家估计,2015年的书画市场还是会分为两部分:一是有实力、有修养的中青年画家正在大面积崛起,他们的作品价位目前还不算太高,在此波调整中未受到太大影响,有些还在上升通道中走得相当稳健,另外一部分,已经被列为一、二线的书画家,他们的作品因价格已经出现了泡沫,其价格可能会受到影响。已经有拍卖公司在培育这批艺术家的市场了,诸如推出“新水墨”、“当代艺术”等学术活动,将70、80后的艺术家推向市场。当然,古代书画因为众望所归,精品也越来越少,经典之作仍会有高价位的成交出现。投资专家认为,去年底到目前为止股市的一波报复性反弹,会使一批投资者获得丰厚收益,他们可能在两三个月内套现后将资金转入艺术市场进行抄低,为以后的市场操作做准备,所以,书画市场尚不至于全线崩盘。
如今艺术品买家和藏家的水平越来越高,青年收藏家正在成规模地形成,在辨别真伪、流传有序和著录、艺术史地位、精品与普品的差别等方面更加专业、务实和理性,拍卖场上越来越多地出现同一画家的不同作品价格上的巨大差异,这是市场更加成熟的标志。
有业内人士认为,现在让人备受煎熬的市场调整,还将继续走向深度,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绝非三两年所能完成的。所以,在2015年,行情还将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是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不必过于悲观,因为艺术品价值的回归理性,对长远发展是一件好事情。我们需要任性的戏剧性新闻,更需要理性的反思研究,相信这是中国艺术品市场20年来最深刻的调整和反思,经过这次调整,艺术品市场一定会更加成熟、更加稳健、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