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卢甫圣书法艺术展”现场视频
2015年5月9日,“方圆:卢甫圣书法艺术展”在北京杏坛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是卢甫圣先生的首次书法个展,更是“甫圣体”书风首次被定位为一个概念进入公众视野。
展览集中展示了卢甫圣近七年来的书法艺术作品几十幅。事实上,书法一直贯穿于卢甫圣的艺术创作中,他是当代的一位文化学者,集画家、书家、艺术史家、美学理论家、出版家于一身。其中,他的书法,是其艺术主张的直观显现,也是他文化态度和精神维度的可见标杆。正如艺术家邱振中所言,“我们八十年代在中国美院时就是好朋友,书法只是卢甫圣整个艺术创作中的一个切面,实际上与他的绘画、古典文学修养以及美学研究共为一体,形成一个整一的面貌。”
卢甫圣接受99艺术网专访
独创“甫圣体”
卢甫圣的书法艺术被称为“甫圣体”书风,他广采书法成熟期前的各类汉字书体、字体,铭,刻,简,帛,形成了其书风熔篆隶于一炉而达于高古旷逸,而且字体汇各源于一家的书法风格。
“甫圣体”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视觉符号系统和书风,还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汉字及书法知识体系。“甫圣体”多用异体字,却字字有来历,型型有出典,卢甫圣先生筚路蓝缕数十年,集腋成裘积累了他的书法字体资料库,每一个独特的用字,不仅是作为书家的卢甫圣化古为新,自出机抒的创造力的体现,还是学者卢甫圣制作的一个文字发展史,字源学的词条。
“甫圣体”是书体,是字体,更是知识的综合体。著名书画大家陈佩秋女士认为:“卢甫圣的书法出于简帛,又能融真,草,篆,隶等各体特点于自家面貌,可称为'甫圣体'”,并欣然手书“甫圣体”三字以为祝贺。“甫圣体”的创造与他历任《书法研究》、《书法》杂志主编多年有关,卢甫圣出版有专著《书法生态论》,2015年还主编、出版了历时十年琢磨而成的巨著《中国书法史绎》,对书法艺术的本源与发展有着长期而深入的思考。
甫圣书:对阅读的抑制
卢甫圣的书法不仅是审美的对象,知识的载体,文化的标杆,更是他对于书法自身规律的思考成果之一。卢甫圣认为:“书法的主体性形成于从美用合一向美用分离的过程中,而艺术性的发扬则存在于对书法内容阅读性的抑制之中。”
批评家吴洪亮认为:“这一观念与书法的当代性有关,古代书法的生存审美系统在今天已经不复存在,这要求书法在审美自律的基础上生成它在今天的当代性。其中一个可能就是把书法的表音、表意功能弱化,强化它的纯粹审美形式。”
历史地看,20世纪以来,尤其是在受到现代主义影响以降的书法发展历程,消解书法作品的可读性的努力就有所呈现。然而大多数类似的努力,或继承于草书的渊溯,或借法于抽象主义的视觉美感,或受到了东邻假名书法的影响,或以造字制造视觉的陌生感,总体而言,可以说是“化书为画”,去彼存此。而卢甫圣先生则将“消解”阅读化为“抑制”,让视觉先行,内容继之,保留了视觉的独立性,同时也保留了内容的实在性。正如卢甫圣的一段自述:“绘画之所以存在,并非为了把可见的东西重复一遍,而是为了把看不见却又应该看见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可见物。”
卢甫圣采用最深入文化根脉的方式隐藏了书法的可阅读性。他用“甫圣体”书写了包含有从各处文献,典籍,文物资料中搜集的异体字体,融合、转化为一种丰富而统一的视觉形象,让文字不可读;其次是一件可供探索与揭秘的文字作品,在重新获得内容以后加深对作品的认识;最后还是一件可以通过释文阅读,体味传统文脉的精神境界的文化作品。他说:“时至今日,一种更加偏重知性的艺术选择渐渐崛起,它往往将具象与抽象、本体与跨界、存在与虚拟、哲思与观能糅合起来,从中西古今相交错的时代语境中捕捉亦此亦彼的灵感,使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尽可能趋向于知一知二之间。”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至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