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转瞬即逝的表象和艺术之末那——王玺&杨方伟双人展”揭幕 力图呈现转瞬即逝的表象和艺术执念的思考

来源:99艺术网成都站 2015-07-07

    2015年7月5日下午3点,由盛邦策划的“转瞬即逝的表象和艺术之末那——王玺&杨方伟双人展”在梵木艺术馆3号馆拉开帷幕。展览展览共展出王玺、杨方伟不同阶段的作品各十余幅,从各自不同系列作品反映近几年来王玺、杨方伟的创作思考变化。

    策展人盛邦在展览前言中提到,表象这个词借用自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德文为“Vorstellung”。表示置于心灵之前的一切东西,包括感性直观、观念、心理情绪等等。在康德那里,如果没有“先验自我”的能动综合作用,表象只会是转瞬即逝、流变不息、不可把握的东西。正是“先验自我”,将心灵前的种种表象综合成一个个我们可以认识的物体,由此自然科学得以可能。所以“先验自我”又被称为“先验统觉”。

    在艺术家的创作中也存在一种能动的综合,把那些转瞬即逝的表象,不论是生活的片段、所接受到的视觉印象,还是内心的各种感受综合成作品。这也是策展人在看到杨方伟和王玺作品时最深切的体会。这也是展览主题之所以定为“转瞬即逝的表象和艺术之末那”的原因。 “如果说艺术真有本体,我认为进行能动综合的那个‘我’就是本体。因为不同的综合方式结构成不同的艺术,抽离掉综合,作品将不复存在。所以,我认为面对每件艺术作品,结构作品的这个‘我’,才是最值得去品味和揣摩的。在佛家看来,‘我’的虚妄在于,‘我’建立在‘无常’之上,建立在转瞬即逝的东西之上。修行的目的就是要破除对虚妄之‘我’的执着,涤染归净,见真如佛性。但艺术之所以是艺术,恰恰是因为对‘我’的执着,恰恰是因为贪、嗔、痴、怨种种烦恼。”盛邦如是说道。

    王玺的作品看似在描绘以风景为主的固定题材,但其实他是在借不同的风景构筑自我心灵,利用不同的笔触、构图表达真我内心。而杨方伟的作品打乱了所谓的物象、空间的穿插,以一种新的空间思考阐释自我。他用的是物象碎片,王玺用的是笔触,但追根溯源都是在表达自我本体,因此在盛邦看来,展览是一种表象相互差异,但内在异质同构的呈现。

   据悉,本次展览从7月5日起将持续至7月20日,有兴趣的朋友可前往梵木艺术馆进行参观。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