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 11日17:00,由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当代艺术馆及汉堡泊仕敏画廊联合推出的共振计划第十五站——“三城记”国际当代艺术展在北京当代艺术馆拉开帷幕。展览呈现了活跃在桂林、北京、汉堡等城市50余位艺术家的创作面貌。现场人头攒动,小暑时节的酷热也没能阻挡人们对艺术的向往,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25日。
与“共振计划”息息相关的三城记
作为“共振计划”的第十五站,本次展览的主题为“三城记:区域性与多元文化”。“不同于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双城记》那样充满仇恨和杀戮,‘三城记’呈现的是来自桂林、北京与汉堡三座城市艺术文化的交流”策展人、北京当代艺术馆执行馆长粟多壮在开幕式上介绍时说。我们希望藉由这个展览,去观察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语言风格,了解艺术发生的方式及艺术家的创作背景。
桂林、北京与汉堡,分属南北,越洋西东。这三座城市的选择,与“共振计划”的发展足迹息息相关。桂林是“共振计划”的发源地。这个以甲天下的山水闻名于世的城市,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引导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共振”。而位于桂林的“愚自乐园国际雕塑创作营”在国内外许多从事雕塑创作的艺术家简历里是一个常见的名词。那是谈到中国当代艺术与世界接轨的话题时绕不开的一段历史。而在“愚自乐园”的工作经历也给“共振计划”项目的发起人北京当代艺术馆执行馆长粟多壮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汉堡是“共振计划”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提出、并集中展示中国当代艺术面貌的第一个海外城市。北京是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城市,吸引了来自国内外无数艺术家在这里工作、生活,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 堪称艺术领域的“宇宙之城”。北京也是“共振计划”大规模邀请西方艺术家参与展出互动的一个重要城市。
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
“本次展览是一个很有意思且有故事的展览”在学术主持、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白晓军说:“‘三城记’的基本框架是基于东西方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中心地带和边缘地带的交流。北京和桂林分属中国的南北,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桂林是中国南疆的一个城市,也活跃着一批当代艺术家,可以跟在中国中心的艺术家进行交流。作为东西方,德国的汉堡和中国的北京、桂林,会产生对话交流,是一种人类文化的和谐,不同的人生活在多元的文化环境中,艺术家都在真诚的表达着自己生活的体验和对世界的认识。”
在策展人、汉堡泊仕敏画廊负责人努尔·努瑞看来,这个项目远远不止于展览。他在选择德方的参展艺术家时,希望中国的观众能够从中看到最能体现德国文化的作品。他说:“在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不同种族的多文化共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标志,本次展览的目的是把中德两大文明的交流和艺术交流传承并深化展出。”
德国参展艺术家坦尼亚·博曼认为,展览将不同地域的人聚集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勇敢的事情。她认为生命是很相似的,她的作品中有很多不一样的线条,这些线条组成不同的形状,如山、动物、人。她认为这些东西是可以交流的,万物归一,希望人们不要忘记这些基本的东西。
来自中国的参展艺术家秦剑的作品主要表现了当代文化语境转换的问题,在他看来,“三城记”的概念很好,把中国和西方的艺术放在一起,在现场会很真实的看到一种文化的对比关系,对观众在视觉和心理的冲击很直接。
关于共振计划
共振计划的核心目标是推动中国当代艺术走向世界,而走向世界的另一端是发现中国。希望能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建立国际坐标,通过不断的交流、碰撞,寻找并确立自己的位置。在此过程中,区域性与多元文化是一个具有广泛探讨价值的课题。信息技术让世界逐渐变小,多元文化让我们彼此不同。不同的观看标准,相异的表现范式,这一切都让我们的生活拥有更多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