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刚刚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毕业的年轻人——王小满和岳向群,走进了都市文化边缘的城乡结合部,把自己的艺术与这里的民众共享。在这里举办自己走向社会的第一个展览,解释为是一种精神的感召,不忘本分的品行与艺术上的真诚,那么多人在呼喊“民间的力量”与“走向公众”,哪里有他们这样的实实在在?这该是年度最有文化诚意的展览。
岳向辉作品:光影
我们无法遏制人们对生活新意的渴求,但新与旧之间却一定有不能否认的经验与遗产。以“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为由的“摔罐”,却像是断掉后路的弱势兵将们争取最后一线生机的凄厉呐喊。
王小满更多在意的是农村家庭中淘汰废弃的物品,并选件了一部分运到了北京,经过自己的重构与改造,变成他在都市住居中可实用的器具或物品。这并非穷困所迫,而是与中国传统的物物美德有关。
我们的确需要义无反顾的向前走,但在这之前,是否需要带足了昨天积攒的食粮与盘缠?这两位年轻术家以自己有限的力量在作品中体验着的关于“新”与“旧”的命题。而行为艺术家林一林和卡明以及其他一些建筑艺术家,用他们在清迈的艺术实验——“谁的土地?谁的艺术?”诠释着另一种城乡结合部的味道。
林一林,“谁的土地?谁的艺术?
法国建筑师Francois Roche和艺术家Philippe Parreno在此建造名为“复合肌肉”的建筑
瑞典艺术家Carl Michaël von Hausswolff在此建造的“星屋”
清迈大学的学生
他们是一群艺术家,以艺术的方式思考和行动。他们进行自我组织,靠不同的艺术家自筹资金来发展艺术项目,企图超越被机构化和制度化的艺术,但是最后还是被迫返到艺术本身的困境。这些在田野上丢空破败的建筑,就是明证。
农具与墙面绘画的结合
农具与墙面绘画的结合
奈曼版画
偏见有时候可能会蒙蔽一个人的眼睛,这些艺术家用他们的方式,尽可能的强调也许被冷漠的部分贫瘠寡淡的文化荒漠,也许偶尔回归我们祖先习惯的土地上,呼吸那里的自然气息,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