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声音美术馆登上了南京的35路公交车

来源:澎湃新闻 2016-01-07
来自南京艺术高等院校的学生,根据抽象的绘画作品,创作音乐旋律,经过艺术家后期混编完成的实验性音乐作品,在人们乘坐的最普通地交通工具上播放,感受来自异常声音的艺术之旅——1月7日,由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英国 PRS音乐基金会主办的 “35路声音美术馆”活动将全面启动。作为全国首个非盈利巴士声音装置公共艺术事件,这一活动是 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项目压轴项目,也是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在南京开展的首次音乐驻地项目。


73名学生与艺术家合作编写实验性音乐

于2011年9月启动的英国音乐家中国驻地计划已经开展多年,2015年,英国文化协会和PRS音乐基金会选择了三名音乐艺术家分别前往昆明,南京和郑州这三个城市,与当地艺术家合作,编写新的音乐素材,并寻找新的创意和职业机会。三位音乐人的作品主要基于他们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并从在中国结交、合作的伙伴身上汲取灵感,同时他们也已经提交了驻地期间具体的创作方案。

米拉·卡里克斯(Mira Calix)便是其中一个,这位第一次来到中国的艺术家于2015年12月初起,开始驻扎于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不管是在伦敦,还是悉尼,很多人坐上了公共交通工具,他们就会低着头盯着手机,但是我想他们上了这辆公交车后,听到这些艺术品时,能够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如果有一个人对此产生了共鸣,那么我就觉得值得了,再多那就是奖励。”1月4日,穿着羽绒、戴着一顶毛线帽的米拉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她希望这些作品能够启迪观众,也就是乘客们的想象力。这些作品能够挑战人们用一种新的方式去评估这个在他们身边的小小世界,让大家去发现艺术就在每一天的生活里。

米拉·卡里克斯

米拉说,12月初她来到南京,带来了十几部来自1940年至1950年之间色域绘画抽象表现主义(colour field abstract expressionism)作品,让南艺录音专业与数字媒体专业大二至研二的73 位同学根据对绘画作品的直观感受,去创作出了音乐旋律,每段作品不超过三分钟。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同学们创作出21个新作品,米拉再将这些音乐进行混音、编辑,最后形成了一个时长1小时02分04秒的音乐作品。

这些音乐艺术作品在南艺美术馆“AMNUA 零方案+”项目空间进行展览,同时,这些艺术之声也将在南京35路声音美术馆(Moving Museum 35)中展出。

作为这一城市声音装置系统核心的南京35路巴士,在2016年的1月7日至4月6日期间,这辆移动的35路声音美术馆从内到外都将装置成米拉设计的视觉画面,美术馆的概念将不再仅仅是等待着衣装革履的人们在做好看展准备的情况下进出的艺术场所,而是悄无声息潜入生活中并与其融为一体的实践体。当登上这趟巴士,乘客即可开启声音艺术之旅, 通过改造后的车内装置,乘客在车厢内与音乐互动,可在车内的留言板留言,表达乘坐感受,分享艺术见解。


1月4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在南京艺术学院的校区内看到这辆被涂满色彩的普通公交车,有5、6位工作人员正在现场对巴士进行车内装置改造。据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基础部的老师、此次活动总协调人高雷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辆公交车上将会装上6个B&W音响,播放由米拉和该校学生一起编写的音乐作品,在这个公交车循环播放。

“之所以会选择35路公交车,也是我们和南京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南京江南公交客运有限公司经过几天的探讨决定的,本来想这辆公交车的线路可以路过南艺,但发现线路并非是最理想状态,最后经过几轮取舍,决定了这辆巴士。”据高雷介绍,35路公交车途经南京的新街口、珠江路等人流量较为密集的地方,且有南京比较经典的靠站点。

据高雷介绍,在公交车上,Mira还设计了60根系有彩色绸带的铅笔和带有鲜明色彩的留言本,她希望乘客上车后,听到这样的音乐,有所感触,记录在本子上。

米拉和学生们

如果有一秒钟被感动到,这次活动就有意义

“米拉真正开始创作是从2015年12月15日开始的,事实上,不管是从我们老师还是从米拉的角度看来,所谓学院里的创作、实践、跨界的合作,不该仅仅停留在学院里面,而是真正走出象牙塔,真正进入到公共空间,以一种非常不经意、非常轻松的方式,介入到一个普通人的生活里。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普通市民像往常一样买票上车,但是他上了一辆不一样的大巴,他看到的、听到的不一样,对他产生了影响、感动或者启发,这一部分是最有意思的,这也是当代艺术在讨论的一个话题。”高雷表示,艺术如何进入生活,这个作品非常巧妙有效地就做到了。

在一个月的创作过程中,高雷与创作团队认为,在整个项目最具挑战的就是这些在校的学生是否仅通过抽象的绘画作品就创作出让米拉满意的音乐作品,结果学生用他们的作品证明了他们都非常出色。

米拉最后对这些作品进行混音,用6个扬声器,5.1声道来提供一个最真实的播放声音的空间,可以让这个作品在播放时更加完美和极致。

“这些同学非常棒,他们创作的电子音乐作品的风格我感觉跟法国的先锋派电子乐很接近,很抽象,也很魔幻。”米拉说,以前办音乐会,很多人会买票去听,但这一次人们不需要支付太多的钱,他们可以用最公正的角度去评价这段音乐,“在公共场合播放这些音乐,人们会喜欢还是讨厌,我很害怕这种未知感,但同时我也很期待和兴奋。”据Mira介绍,之前她曾在飞机上做过类似的实验,但毕竟坐飞机的人没有那么密集,她之前想在高铁上尝试,但高铁很难搬到学校里面来,公交车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易的体验到,他们还可以把自己的感受记录在车内的留言本上,之后米拉会把这些带回英国展出,作为延续。

本次公共艺术事件总策划、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华东区艺术项目经理龚蓓表示:“艺术源于生活,我们希望借35路声音美术馆让艺术重回生活,悄无声息地融入生活。在南京的街头巷尾,它驶入了朴素平凡的每一天,在人们对其绚丽外表与抽象实验音乐的各种回应与反馈中,产生新的互动。 在公共艺术事件中,这也许是最美好之处。”

高雷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当代艺术展览很多都打着“介入生活、进入生活、关注生活、关怀生活”的口号,但大多都是在艺术的话语圈里讨论,事实上,很多老百姓根本没有机会去接触到真正艺术层面上的内容,不管是在商业空间,还是在硬件高大上的美术馆、展览馆,参观者都会有一种障碍,他们会事先做好心理准备,而这个项目则显得特别轻松,人们可以在很不经意之间,慢慢悠悠,在公交车上相遇,在车上听到音乐作品后,哪怕有一秒钟有新的启发或感动,那么这次的活动就有意义,“艺术家也好,从学生也好,不应该被打上射灯,被贴上标签,而是真正把创作的作品带入生活。”高雷说。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