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手稿都这样作品还了得、图像背后原来隐藏着秘密

来源:99艺术网成都站 2016-01-28
2016年1月28日,“图像精神——2016名家手稿作品展”在K空间开幕。展览汇聚了众位当代艺术名家,通过他们的创作手稿去追溯各自的艺术初源。


 
如今,我们日常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图像,图像也日益在人类文化传播中占有主导地位,并逐渐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部分。面对这个图像时代,对图像的运用成为艺术家用来表达创作思想的一种惯常表现手法。

此次参展艺术家来自不同艺术领域,有观念摄影、行为、绘画或版画。虽然他们表达艺术的语言不同,但作品最终都会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作品中的图像承载着他们对社会的理解、对价值的判断、对时弊的针贬,释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是责任与良知使然。


 
展览中的作品图像所映射出的艺术不再是艺术风格和美丑的问题,而是被提高到文化层面上对现实问题的阐释和解读。艺术家以艺术作为介入当代的途径,与时代共生。而此次参展艺术家宋永红的木刻画,看上去并不平静,人物形象及其所在的场景仿佛是从表象中抽离出来的,宋永红在纹理密集齐整的梨木板上使用的是繁密的细线,线条本身的意味以及它营建起来的形体感,能够更充分地展现主观化的情绪和冲突的内心,用以揭示人物的灵魂状态和场景的性质。

杨茂源借助从西方古代到启蒙时期的文化思想,而发展出一种特殊的工作方式。他援引了西方“美”的概念,但却是为了对这个概念提出质疑。针对欧洲的话语思想,他将“西方”经典雕像的各种棱角和细节进行磨平、抛光。用向内观照的东方文化视角重新阐释了西方经典雕塑头像。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圆即和谐”的哲学思想。

周春芽手稿(局部)

而此次展出作品皆为艺术家手稿,相对于艺术家的正规作品,手稿显得更加可观、动人。有评论家认为艺术家最微妙之体现在于其手稿;其有三种要义,其一是作品的草图、其二是练习、其三是不可遏制的心灵的踪迹……。它反映了艺术家是如何从量变到质变,从启蒙到成形、成熟的过程,它为艺术家漫长的艺术人生路打下根基,成就了大师们的艺术品位,是判断艺术家艺术水准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手稿是艺术家创作的真性情流露,是日常中艺术家的“胡思乱想”,随手涂涂画画,没有目的的对待是它的价值所在,正因为随性为之的态度,手稿中也隐喻着艺术家的某些私密,是艺术家创作最珍贵的一部分,不会轻易示人。



 
参展艺术家陈文波在接受采访时对此谈到:“手稿和成品从效果上来说是截然不同的,我的绘画其实比较没有笔触,没有工艺制品的感觉,所以在画手稿的时候,是在尝试颜色怎么处理,对于各处的造型怎样概括,该强调什么,削弱什么。照片是纯粹的照片,而草图是一个概括,是一个创作前的思考,找出需要强调的东西,这样过后,心里才会有数”。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3月15日,有兴趣的朋友可前往参观。

展出作品赏析:

卢昊《建筑碰碰车》手稿   2003年


马六明作品 41×332cm 2013


王劲松 水墨风景 No.138 34×47.3cm


周春芽 两只绿狗 45×30cm  纸上钢笔  2007


钟飙 物演4号 45×360cm 布面丙烯 2016


陈文波 泡泡气球 25×35cm 2015


宋永红 一个青年 45×359.5cm木刻 2012


方力钧 何多苓像  24.6×33.5cm  纸本 2012


郭伟 无题 27×16cm 纸本丙烯  2014


罗发辉 尤物  54×39cm 纸本 2014


杨茂源 大卫 纸上水彩 53x38cm 2010年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