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对于展览的名字“陈琦的时间”,学术主持张远帆说道:“画家的贡献是独特的视觉现象。独特,意味着不同于众,更需要持续。持续并非重复,而是不断深挖、提炼和升华的过程。持续,花费的是画家的有生之年,编织视觉现象的,是他的时间。”同时,陈琦的时间与中国当代艺术活跃的三十多年基本并行,他作品中的张扬、深厚也沾染着时代精神的光晕。
除去央美教授的身份,作为艺术家的陈琦,在版画领域深耕多年,简约却拥有精魂般的符号。三十多年的艺术创作,一路的苦心孤诣,在时间轴上演绎着个人经验和时代变革的过程。思维转换、创作理念变化以及其人生哲学的更迭都与在这次展览中得以表现,符号的日渐独立、成熟,与艺术家不离本心的自觉大抵相关。
展览现场
在陈琦的作品中浮动着“S 形”浮游生物似的物体,而这种隐浮的形式早在其大学时期的铜版画《生命》与《自由》中已经显现。青春期的躁动,在这两幅中跃然,而它的存在与变形似乎一直延续到之后的所有作品。张远帆说:“早期的‘S形’带有单向的、发散式的、意欲张扬却仍显孱弱的运动趋势,又或者因囿于物象而难以舒展;那么现在的‘S形’便更带有眷顾来处的踌躇迟缓意味,使人想起太极符号的往复回旋。”陈琦广为人知的系列作品《荷》,“S 形”的运动感穿插出现,作品中花蕊的细蕊将陈琦的动机展现,视觉的奇妙冲击在画面中次第。而之后的《无去来处》一如前者,“S 形”得到视觉溯源。
陈琦的作品总在光影之间透露出一股深邃的沉淀,版画在他的手中成为了一种生存法则、一种人生的处世哲学。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