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2016年9月28日下午4时,“索尔·勒维特与张晓刚”双人展在佩斯北京开幕。这是张晓刚时隔近四年于北京再次呈现新作,也是索尔·勒维特的代表作在中国最全面的一次展示。
在展览现场,风格迥异的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共置同一空间,通过半透明幕墙对空间进行分隔,模糊了边界的明确界限,拓展了空间的视觉维度及互文性,使二者得以产生视觉层面的碰撞与思想层面的协调。对此,张晓刚表示:“我和索尔·勒维特是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他试图把艺术从叙述、文学、情感等等解放出来走到一种抽象、极致,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而我的创作则完全不同。他向左边走,我向右边走,但地球是圆的,我们也许有天会相遇。他在六十年代的创作是面向未来,我的理想是回到过去,我也在用我的方式达到极致。我们在用不同的方式去超越现实。”
展览现场
张晓刚:再向前走一公分
谈及此次新作展,张晓刚在接受99艺术网采访时表示:“再向前走了一公分”。四年前,他在今日美术馆举办“16:9”新作展,回应新作有旧作影子之时,他曾如此回答。“观念艺术家走的很慢,一个观念用一年的时间实现就已经很不错了。我对自己的创作要求是一年能够向前走上一公分。”张晓刚说道。
很多业已成名的当代艺术家其实都没有停下创作,只是代表作品的风头压过了一切而让人忽略了一路走来的脚步。张晓刚亦是如此。虽然其油画作品《生生息息》系列和《大家庭》系列广为人知,但他从未停止向前的步伐。包括2010年在今日美术馆举办的“16:9 张晓刚新作个展”,呈现的《车窗》和《天堂》两个系列,彰显了其对多样综合材料与艺术形式的挖掘。
四年之后,张晓刚再次推出新作近20幅,在新作中,他对内在空间的搭建有了更为彻底的视觉化转向。以往作品中隐含的文字意象被呈现为具体的视觉符号,而反复描绘的门、窗、镜子、柜子、抽屉则将记忆的房间划分出层次,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展出的新作,在画面上多是在一个房间内发生,但是房间内存在的很多元素都是不合逻辑的,甚至是不应该出现在一个时空当中的,这使得画面成为一个谜语,而这个谜语也是邀请观看者给出自己的一个回复。”
展览现场
索尔·勒维特:代表作全面展示
索尔·勒维特可说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艺术家,极简主义和观念主义的标杆式人物。他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观念艺术”的概念及思想阐述将艺术从形式的迷宫中解放出来,对同辈及后辈艺术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如他在1967年的学术论文《观念艺术短评》所写的那样:“就概念本身而言,即便没有视觉效应,但却和实体艺术作品一样也可被称作为艺术品。”
勒维特的艺术的具体体现与那些在他想象之外的东西有关——例如某个几何级数或是一系列变化等。勒维特正是用这种方式创作了一系列不能通过传统模式进行构思的作品。在其近40年的艺术生涯里,他系列化地将立方体融入到创作之中,创作出了众多形态各异的艺术作品。此次展览展出勒维特代表性的雕塑及墙画作品,艺术家通过其大量的纸上,结构和墙上绘画作品,向我们展现了一套极为重要的艺术创造与艺术形式、内容、表现的方法论。
在展览现场,索尔·勒维特的作品将物理空间提炼为观念化的抽象空间,而张晓刚的作品则提供了一个更具隐喻性的内在的心理空间。二者分别构建的空间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艺术取向,但无论是智性的抽象结构还是精神的隐喻式房间,均已摆脱了物理意义上的具体存在,这也使得二者在现实空间中的并置得以产生更为丰富的互动关系。“当我们在向索尔·勒维特的基金会提出做这个双人展时,对方再了解了张晓刚的作品后,认为此次‘对话’十分有趣,也更具典型意义。这也正说明,当下的艺术已经没有形式之争,正是在这样的局面下,每个艺术家都要回归到一个真诚的问题——问自己的内心并给出一个诚实的回应。”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2016年11月19日。
索尔·勒维特在纽约工作室
索尔·勒维特简介
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1928-2007,美国)是美国极少主义及观念艺术的代表艺术家,曾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首次提出“观念艺术”的概念及思想阐述,对同辈及后辈艺术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还原艺术本质,他用最基础的几何元素作为其观念艺术创作的标准元件去建立创作的”语法系统“。此后,又以一系列由助手按照艺术家预定程序绘制的墙上绘画作品进一步颠覆了传统的艺术创作观念,将艺术家的思维从艺术技艺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勒维特自1965年起便是各大博物馆和画廊个人展览的主角,他的作品涵盖了超过1100件纸上绘画、墙画、摄影作品以及由几何体构成的立体装置。
张晓刚在北京工作室
张晓刚简介
张晓刚(1958- , 中国)是最早为海外所认识和熟悉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被栗宪庭评价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缩影式艺术家”。他将来自历史与现实、文化与社会、集体记忆和私人回忆的典型意象予以抒情性和高度自由的提炼、重组、并置和更新,将一代人历史经验普遍化的同时又赋予其全新的生命力。张晓刚的艺术不仅仅是属于中国人的艺术,面对亚洲世界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以及随之而来的撕裂和阵痛,来自历史、文化、传统、记忆等诸多问题的思考正是整个亚洲所需面对和承担的,而这同时也是整个全球化社会中在地性的一次重要展演和叙述。
展览现场
以下为张晓刚新作
张晓刚
光2号,2016
纸上油画
61 cm x 46.5 cm
张晓刚
黑沙发,2016
布面油画
120 cm x 150 cm
张晓刚
阅读者,2016
布面油画
120 cm x 150 cm
张晓刚
致敬的仪式,2016
布面油画
240 cm x 160 cm
以下为索尔·勒维特作品
索尔·勒维特
横向发展6号,1991
铝合金喷白漆
46.7 cm x 207 cm x 46.7 cm
© 2016 The LeWitt Estate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索尔·勒维特
墙画1097号(局部图),2003
白棉线、钉子
尺寸可变
© 2016 The LeWitt Estate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