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专访丨甘智漪:民营美术馆“当自强”

来源:99艺术网 2016-11-03

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M21)馆长 甘智漪
 
编者按:2016年11月8日至9日,第四届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将在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举行。此次论坛由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M21)与99艺术网共同举办,邀请了国内外众多美术馆管理者共同探讨不同面向的问题,为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发展尽绵薄之力。在此期间,99艺术网将陆续推出对与会多位中国民营美术馆馆长的访谈系列。
 
本文为99艺术网与M21馆长甘智漪的对话,她从M21的发展为出发点,以独特的视角深刻剖析了中国民营美术馆在当下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M21一隅
 
99艺术网:第四届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将于11月份正式亮相,M21与99艺术网共同主办本次论坛,作为主办方M21举办美术馆发展论坛的初衷是什么?
 
甘智漪:中国的民营美术馆,是推动中国艺术与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国家与社会、公立与私立之间的桥梁和纽带。M21自2014年11月开馆至今,一直致力于艺术的综合展示、国际交流和最广泛的公共教育,同时,我们还一直孜孜不倦地进行美术馆运营管理的研究与探索,建立了美术馆的运营管理系统方法和基于项目发起的决策方法,从而形成流程化的美术馆运营管理体系。在民营美术馆这个命题上既有创新,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我非常希望通过主办这次论坛,与业界同侪共同探讨不同面向的问题,为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99艺术网: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已成功举办三届,此前的三届给您留下了什么印象?
 
甘智漪:2013-2015年是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发展热潮,这三届论坛讨论的主题也紧随民营美术馆发展的步伐,更多的集中在宏观战略层面,有种继往开来的意味。本届论坛将展开更加具体、务实的深入讨论,这样可以为美术馆的管理者在实践层面提供更多维度的思考和帮助。


M21全景
 
99艺术网:在您看来,中国民营美术馆现在处于怎样的发展状态?他们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困境或者机遇?
 
甘智漪: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阶段,如何走、走向哪里决定了一家美术馆的未来,我们大家要有危机意识,要有前瞻眼光。资金来源单一、制度不完善、综合型人才匮乏都是中国民营美术馆面临的紧迫问题。同时,如何让美术馆的影响真正扩展到更加广泛的社会语境层面也是一种挑战,而这种挑战在未来对美术馆而言也是机遇。
 
99艺术网:一个美术馆想要健康良性的发展,您认为需要具备哪些因素?
 
甘智漪:创立只是一家民营美术馆迈入公众视野的序言,永续营运的灿烂篇章才是衡量一家美术馆价值的关键所在。今年10月20日,在《关于“免费开放民营博物馆、美术馆享受财政支持”提案的答复(摘要)》中,财政部表示,对于免费开放的民营美术馆,从建馆用地、购买服务、运营补助、考核奖励等方面给予支持,充分发挥美术馆的教育、研究和展示等功能,发挥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这个政策对于公益性质的民营美术馆是一针“强心剂”。美术馆是一个综合体,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广各个环节缺一不可。要保证健康良性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更需要准确的学术定位、合理的框架制度、多元化的人才储备、多渠道的资金来源。
 
99艺术网:2016第四届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以“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学术定位与公共教育”为主题,能否谈下您对这个主题的看法?
 
甘智漪:中国民营美术馆用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当代展览手段与学术方法,创新着文化的生产方式、汇聚着国际化的文化形态,并以此持续创造新的区域文化生态,凝聚并提升社区的文化价值。尤其是在当前艺术教育缺位的局面下,对社会整体创造力的价值提升,对文化发展的价值塑造,都起到了长效而持久的作用。 
 
99艺术网:民营美术馆在国内已经有了10余年的相对成熟发展历程,如何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民营美术馆的发展。(过去十年,前后5年,未来10年间民营美术馆的发展变化以及在不同阶段应该解决的问题。)
 
甘智漪:从1998年成都上河美术馆的昙花一现,到如今美术馆的“大跃进”浪潮,短短18年,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发展势头却要去追赶欧美百年的美术馆发展历程。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民营美术馆不仅在数量上取得了“爆发性”增长,在建筑本体、展览、公共教育、收藏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总体来看,民营美术馆仍然处在步履艰难的初创期,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民营美术馆的发展都还是在不断试错中前行,在不断积累中完善。
 

M21开馆展《多重宇宙》展览现场
 
99艺术网:了解到,M21也在与国际知名艺术家与策展人寻求合作,那么在对于策展人的合作上是采用怎样的模式?
 
甘智漪:M21开馆至今,我们《多重宇宙》、《光!》、《真实的假像》、《非形象》、《民生创想论坛》、《声立方》以及《国际艺术评论奖》等10多个展览、公教和活动均获得市、区两级文化发展基金的专项资助和奖励。可以看到,开馆至今两年,我们在主营的展览项目中尝试了自主策展、联合策展、巡回展览等方式,同时,也有与品牌合作推出展览以及国际合作奖项等多种模式,在这样的国际文化交流中,我们的团队愈战愈勇。
 
为了让专业人才做专业事,确保美术馆所有的项目更具开放性和多元化,我们在美术馆的各个专业领域推行“项目经理制”模式,由项目负责人牵头自行组队,通过项目前期调研、项目立项、项目预算、项目执行、项目协调以及项目后评估等环节的把控,确保项目的最终高质量实施。这样不仅实现了展览项目从预算到专业的有效控制,也极大地调动了专业人员的积极性。 
 
99艺术网:论坛当中加入了对公共教育的讨论,以M21为例,谈谈美术馆在公共教育部分的计划,以及当前公共教育在民营美术馆开展是否存在困境和问题。
 
甘智漪:公益美术馆因为其非盈利属性而更加重视场馆的公共性。我们希望通过公共教育活动与特别项目,将被视为“小众化”的当代艺术放大到更广泛的公共领域,与此同时,也希望能给艺术家带来新的灵感来源与民生刺激。我希望美术馆不仅是一个公益事业文化服务机构,更是一个拥有广阔视野和深度内涵的教育机构。美术馆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消除因不同社会背景而形成的差异,扩大艺术这个“圈子”的半径。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公共教育灵活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而分层、分龄、分众的策划更是贯彻其中的方式方法。为了让公众走近艺术,我们实施策划了一系列“艺术社区行”、“艺术校园行”实践活动。两年来,先后举办了数百场面向艺术爱好者、面向社区公众和学生群体的公共教育活动。有邀请参展艺术家为大家讲创作、讲作品的艺术讲座,有现场参与度高、互动性强的工作坊,更有普及艺术的公开课,而所有的公教活动全部对公众免费开放。所有的这些付出,使我们有幸被公众选为“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及“浦东新区志愿者服务基地”,未来的M21将成为“社区文化的引擎”,拥有超过其体量和使命的生命力。
 

展览《光!》


展览《真实的假像》
 
99艺术网:以自身而言,如何能在上海如此众多的民营美术馆群体中保持特色,又该如何应对当前资源相对集中后所带来的竞争问题?
 
甘智漪:形成“特色”与“如何面对竞争”其实是一个问题,也与我们本次论坛的主题密切相关。最重要的是,美术馆如何确立自己的学术定位。不可否认,我们与欧美的美术馆甚至一些国营的大博物馆相比,建立的时间尚短,但我们通过不断推出有影响力的展览、丰富的公教活动、定制的国际合作项目,探索并树立了自身的学术定位。
 
99艺术网:您曾说过要用“金融的理念”来与管理美术馆,到目前为止,您觉得这种理念对美术馆的管理有何利弊?
 
甘智漪:2010年上海世博会结束后,民生银行在上海市政府和世博集团的支持下,着手进行法国馆这个美丽建筑的改造和后续运营,如今它已经被打造成一个纯公益的美术馆,但是,它所扮演的角色远远超出单纯的美术馆范畴。艺术元素早已成为中国民生银行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承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的最高理想与境界。作为非盈利机构,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探知世界的维度,探索艺术的厚度,为了回馈公众的支持。而今,M21更是凭借独特的场所意义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在这里积淀、交融、升华。而我也开始了从金融人到美术馆馆长的身份转变,并且努力尝试着用金融管理的理念来运营一个美术馆。
 
做金融的人跟做艺术的人对于经济问题敏感度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我们在展览项目的运作上就充分利用了金融管理的理念,首先是引入“项目管理”的概念,然后是借用 “台账”的手段,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将预算、结算、台账、预警及后评估等手段来管理和评价项目,于是,M21的所有重大展览项目都进入了一个可控的范围,并且我们也慢慢的在尝试美术馆自我造血能力的培养,从而使美术馆在实现自身艺术公益理想的道路上具备更多的自主性。
 

“光与影的舞动”工作坊
 
99艺术网:据了解,M21致力于做成纯公益的美术馆,推广民生艺术的公益理念,但对于民营美术馆来说,公益与盈利其实是相背离的,那如何平衡二者?
 
甘智漪:我们非常感谢中国民生银行作为一个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它是我们公益美术馆的主要捐赠者。而M21作为一个纯公益的美术馆,其展览和公共教育活动等都是免费对公众开放的。
 
至于你提到的“公益与盈利相背离”,这是一个概念误区。正如上面所说,要把美术馆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做出影响力,美术馆是否有自我造血能力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但是,自我造血一定不是盈利,它是对公益美术馆的有益补充。
 
我们的民营美术馆从大的方面说有两样“武器”,一是资产,二是空间。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的民营美术馆起步较晚,即使有资产,也“凤毛麟角”,那么,从某个角度看,我们也是一个“空间运营商”。我们也一直尝试着在保证主业的前提下更有效的利用资源。
 

国际艺术评论奖颁奖典礼
 
99艺术网:我们知道除了每年做的相关展览外,M21一直在办“国际艺术评论奖”,那民生美术馆的学术定位是什么?
 
甘智漪:国际艺术评论奖是一个偏向理论的项目,换句话说,是一个大家都知道重要但并不重视的领域,它和市场、资金离得比较远。但是,这也正是值得公益美术馆去关注的领域。对M21来说,“国际艺术评论奖”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对策展实践与研究并重的思路,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们对于整个中国民营美术馆业态的探索。因为,艺术评论本身对建立良好的艺术生态环境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我们希望能够鼓励那些独立写作的评论者,不是写展览前言,也不是冗长的学术论文,而是鼓励一种面向公众的、能够超越小众范围的写作方式。
 
我们一直希望通过在纯艺术与应用艺术,传统艺术与先锋艺术之间构建对话平台,力求打破不同艺术门类间的隔阂,拉近当代艺术与公众的距离。
 
99艺术网:最后,您对第四届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的举办有怎样的寄语?
 
甘智漪:本次大会能在M21召开,我感到十分荣幸。M21所立足的正是二十一世纪的上海,是这个世博会法国馆所代表的国际文化与上海浦东所代表的中国未来彼此结合、相互交融的地方,当一座城市有了艺术,也就有了自己的城市语言。“让艺术走进民生,让民生走近艺术”,这不仅是M21心之所向,亦是我们全体民营美术馆全力以赴的立足点。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