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7年11月“我这60年——李秀实艺术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完美落幕后,12月8日下午,在上海油雕院美术馆继续展出。在11月3日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式上,詹建俊、闻立鹏、靳之林、钟涵、刘焕章、张祖英、潘世勋、刘秉江、王路、曹达力、苏高礼、文国璋等老一代艺术家云集。
我这60年——李秀实艺术回顾展开幕 嘉宾合影
上海展由李秀实先生10个重要时期的节点组成,这些节点展示了李秀实先生非同寻常的60年艺术历程,并且更注重于文献的展览与呈现,历史感更强。1959年成名作《万里长江横渡》的写生小稿与当时媒体报道的资料、《春到兴安岭》所代替的主题性作品残稿、1985年“黄山会议”和“中国美协第四次美代会”的历史照片等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以及背后的故事和图文资料等,一代艺术家的点点滴滴跃然于上海油雕院美术馆。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12月8日开幕酒会后将举办艺术分享活动:我们这60年,李秀实先生将邀请同代艺术家与您共同分享60年艺术经历的桩桩往事,共同回顾新中国60年的艺术之路。
1959
《万里长江横渡》大学读书期间便在业界崭露头角
这是当时中央美院成立以来青年师生作品中影响最广、反响最大的油画作品,也是李秀实先生的成名作品。中国美协将《万里长江横渡》同当时我国美术界众多大师叶浅予、蒋兆和、傅抱石、关山月、董希文、艾中信、古元、黄永玉、刘开渠等的作品并列为当年的优秀作品。同时,除新华社发表专稿介绍《万里长江横渡》以外,当时几乎所有的国内主要媒体都对这幅作品作了介绍或刊发画稿,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这幅作品使李秀实先生在国内艺术界崭露头角,也因此使李秀实先生走上了一生崎岖而坎坷的艺术道路。
万里长江横渡
130cm×390cm
油彩·麻布
1959年
1959年年度优秀作品(中国美协)
《万里长江横渡》创作小稿
创作《万里长江横渡》时使用的介绍信
1972
《春到兴安岭》
全国美展中唯一的以自然风光为主题的风景画展品
1961年,李秀实先生带着"白专"的帽子毕业并被分到偏远的黑龙江省。初到黑龙江,李秀实先生被那里美丽的黑土地所陶醉,于是,在1961年至1972年期间,李秀实先生写生足迹遍及大小兴安岭、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地区,10年的磨砺终于换来丰硕的果实,1972年,一幅反映兴安岭林区题材的油画《春到兴安岭》诞生了。这幅风景题材的作品成为1972年全国美展中唯一的以自然风光为主题的风景画展品,在当时极不正常的艺术生活夹缝中,受到社会广泛的赞誉。1975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将"春到兴安岭"放大三倍供其长期陈列。
春到兴安岭
60cm×180cm
油彩·麻布
1972年
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全国美展(1972)
《春到兴安岭》创作小稿
表现毛主席在黑龙江的作品《时代的春天》小稿及残留的局部。
此作品因从背面表现毛主席而没有通过省主管部门的审核,因而随后创作了《春到兴安岭》,并被评委会全票通过
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将《春到兴安岭》放大三倍,长期陈列
1978
《黑龙江金秋》墨骨油画的早期探索性萌芽
《黑龙江金秋》是李秀实先生艺术风格演变的一个重要作品。它承上启下了李秀实先生"油画中国风"情节,是墨骨油画的最初的萌芽作品。1974年李秀实先生曾尝试性地把中国山水画的皴法放到油画的表现当中,1977年在黑龙江体验生活的时候,又把皴法用在画黑龙江沿途山峰的结构,画了《黑龙江金秋》的初稿。1978年,《黑龙江金秋》正式创作完成,随后,又用同样的技法创作了《北疆秋阳》,并与《疾风》一起送第五届全国美展,两幅作品不仅被一起选上,并同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黑龙江金秋
82cm×165cm
油彩·麻布
1978年
四人作品联展 (1981)
《黑龙江金秋》最初的钢笔速写、色彩稿和1977年用皴法尝试的初稿
疾风
70cm×140cm
油彩·麻布
1976年
第五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978)
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1
《四人作品联展》
80年代,个人展览不是花钱就可以举办的
80年代的展览不是花钱就可以的办的,那是需要层层审批的。但是一旦通过审批,一切后续工作均由美协负责办理,画家不仅不需要支付费用,还可以得到稿费,竞争程度与审批难度可想而知。1981年,经过层层筛选,李秀实先生连同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画院各一名画家共同组成"四人作品联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李秀实先生展出油画作品31幅。预展时,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江丰携同吴作人、刘开渠、华君武、蒋兆和、古元、刘迅、李桦等老一辈艺术家300多人观展。198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李秀实油画选》个人画册。1984年《蜿蜒千秋系列-千秋功过》《过去o现在o未来》同时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其中前者获得优秀作品。
“四人作品联展” 期间与吴作人萧淑芳夫妇
幸存
100cm×94cm
油彩·纤维板
1980年
四人作品联展 (1981)
霜降
100cm×94cm
油彩·麻布
1981年
四人作品联展 (1981)
法国春季沙龙大展(1982)
岁月
100cm×94cm
油彩·纤维板
1981年
四人作品联展 (1981)
创作小稿
1985
"黄山油画艺术研讨会"与"美协第四次代表会"
秣马厉兵,大破大立
1985年春,被喻为中国"油画艺术的春天",具有中国大陆油画艺术发展里程碑涵义的"黄山油画艺术研讨会"在安徽泾県召开,李秀实先生应邀参会,并发表论文《从油画民族化谈起》。同年,李秀实先生在中国美协第四次代表会上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1985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部分代表
1985年黄山会议会场
1985年,“黄山油画艺术研讨会”会场与部分代表
1980至1989年是李秀实先生油画作品最多产的十年,也是李秀实先生孜孜以求、多元化探索的十年。开放与宽松的学术环境促使李秀实先生大胆的进行广泛的学术探索,先后进行了"意象性的表现""山水画意境的尝试""象征性的思考""书画同源的启示""写实主义的回归"等。尤其在1985年以后,李秀实先生借助甲骨、青铜、金石、汉隶为母体,创作了介于中西方各种艺术流派间的《甲骨遐思》《青铜断想》《汉隶追踪》《金石梦语》四个系列,为90年代的墨骨油画做了有益的尝试。
金石梦语之一
121cm×132cm
油彩·麻布
1986年
中国当代油画展(1987美国)
甲骨遐思之一
73cm×91cm
油彩·麻布
1987年
中国现代油画展(1987日本)
1980-1989年期间的部分创作小稿
1990
《正月》"墨骨油画"的开篇之作
经过了1980至1989年的写意到写实,意向到表现,反转端详,仍感觉没有走出西方油画的传统老路,只有后期借用书法篆刻所画的汉字系列作品有所不同,似乎感到柳暗花明。于是,1989年冬,李秀实先生开始画《正月》。这是李秀实先生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墨骨油画"研究的开篇之作。随后,循着《正月》的方向,以北京古建筑为题材,相继创作了《京华遗韵》系列作品。
京华遗韵系列——正月
80.3cm×100.8cm
油彩·麻布
1989-1990年
李秀实与墨骨油画台湾巡展(2015台湾)
1997
《黑狗》初试"墨骨油画",成绩斐然
墨骨油画初期作品得到良好的反馈。《圣彼得堡的回忆》继1984年《蜿蜒千秋系列-千秋功过》后,1994年在第八届全国美展再一次获得优秀作品。1997年《京华遗韵》系列作品得到中国美术杂志《美术》的关注,并在1997年第1期《美术》杂志刊发封面、作品及评论文章。1997年2月《美术》邀请了国内着名理论家、艺术家举行了"李秀实《京华遗韵》系列油画作品观摩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韦启美、闻立鹏、张仁芝、刘曦林、陈瑞林、陈醉、李宝林、袁运生、王怀、闫振铎、孙为民、马凤林、陈新民等。1997年第4期《美术》杂志刊登了研讨会的长篇报道《探求油画的中国风貌与神韵——李秀实"精华遗韵"系列油画作品观摩研讨会》。1999《山居辑系列-谷雨》再次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
黑狗系列——黑狗
80.3cm×100.8cm
油彩·麻布
1996年
《美术》1997年第1期封面局部,封二
圣彼得堡的回忆
81cm×100 cm
油彩·麻布
1994年
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优秀作品奖(1994)
山居辑系列——谷雨
80.3cm×100.8cm
油彩·麻布
1999年
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99)
2003
《山月随人归》"墨骨油画"的写意性瞬间
《山月随人归》是在李秀实先生墨骨油画中少有的写意性作品,此作品创作于墨骨油画中期的2003年。之后,李秀实先生的墨骨油画风格并没有继续朝着写意方向发展,而是又回到了具象风格,很多评论家很奇怪这段短暂的写意尝试,因为在他们看来,李秀实先生的墨骨油画随着中西融合的深化,势必要向写意方向发展。但李秀实先生直到今年展览,也没有继续向写意方向深入。但经过那次写意性的尝试,使得李秀实先生在后来的作品中,墨线更加流畅自如。
山月随人归
97cm×162cm
油彩·麻布
2003年
李秀实与墨骨油画台湾巡展海报图(2015)
2012
《旧岁风雪》"墨骨油画"以线造型的洒脱
2006年开始,李秀实先生对"墨骨油画"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反思,这段时间李秀实先生的作品几乎断绝了同外界的往来。直至2012年《旧岁风雪》的创作完成,使墨骨油画得到升华。在如水气般流动的画面中,任意性的笔墨穿梭于其中,如神来之笔般地为作品添增了一份动人的纯真与灵性,并使得画面活泼且伶俐。同时,这些笔墨又始终保持着离而不弃的巧妙距离,在画面上自成另一种表现体系,张扬且又内敛。
京华遗韵系列——旧岁风雪之二
80.3cm×100.8cm
油彩·麻布
2012年
京华遗韵系列——西风故梦
80.3cm×100.8cm
油彩·麻布
2012年
2016
《向何方》"墨骨油画"的文人画意境
孤冷的雁阵,简括的山峦,清风般高远的冷寂,游走于物像边缘的墨线......,此作品以笔墨韵味代替造型法则,笔法放纵、凝练,气质如清风般高远。
山月随人归
97cm×162cm
油彩·麻布
2003年
李秀实与墨骨油画台湾巡展海报图(2015)
正月雪系列——街头巷尾
65cm×80cm
油彩·麻布
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