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神兽》,杨旻
原生艺术与其它类别的艺术相比,无论是作者还是作品,个性都显得十分突出,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作者的天生个性难以融入社会,有的是因为他们长期远离社会,还有的是与他们身心出现的某种障碍和疾病有关。因为这些类似的原因使得他们无法接受和获得专业艺术的教育和影响,因而在他们出现某种精神需要时,他们不得不去依靠和调动自己的天性和本能进行创造。原生艺术治疗中的个人治疗,是指那些受到各种精神障碍困扰的人依靠自己的本能和天性进行的创造性表达,从而使自己从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个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既是一个自我治疗的过程,更是一个实现自我超越的发展过程。
原生艺术对个人的治疗包括打开内心、创造形式、确立自我、与他人或万物世界交流等过程。这个过程没有先后的顺序,一切都是随机发生和因人而异的。原生艺术创作的动力通常都会与精神障碍有关,因为有障碍,人才会出现克服和超越障碍的动力和激情,因为有障碍,人才会去调动自己的潜能。在原生艺术创作中,障碍不再是障碍,而变成了一种创造的动力和建设性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原生艺术就是人身心障碍的一种转换形式。
障碍不是疾病,虽然它会阻碍人身心的顺利发展,但同时它也会激发人的生命潜能,让生命变得更加强健有力。将障碍视为疾病,是对障碍的彻底否定,或者说这是一种人为制造的障碍,这不是对生命肯定,而是否定,虽然它的动机有可能是善良的,但它的结果却让人的生命变得更加的被动、消极和衰弱。
今天的人精神上出现最常见的障碍是关闭自己与社会交流的通道,让精神停留在自己身心的内部,这将会直接影响到自己身心原有的运动发展秩序,并形成我们通常所说的各种障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他们在生长过程中遇到了让他们难以克服和战胜的阻力。随着这种阻力出现的时间不断延长,它必将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生命不再受到进一步的伤害,自然为人类建立了一种防御机制,即在危急时刻,这一机制会通过关闭与外界的联系来达到保护生命的目的。所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心灵的关闭并非是当事人的主动选择,而是在当事人不知不觉中完成的。
自然为人类的安排是周到的,它在关闭人内心的同时也为遇到挫折的人提供了丰富的祖先智慧,它希望这些受到障碍困扰的人能够从祖先的智慧中获得启示,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精神返祖现象。由于今天的人过度应用和相信理智,甚至用理智去替代人的精神,正如荣格所说:“在19世纪,精神开始退化为理智,……并把理智的过失归咎于精神。”198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美国心理生物学家斯佩里博士通过着名的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他发现人的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思维,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右脑的存储量是左脑的100万倍。1996年日本医学专家春山茂雄在他的《脑内革命》书中写道:“左脑以自己出生后获得的信息为主,右脑以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信息为主”,右脑“储存有五百万年人类各种智慧的软件”,所以他称人的右脑叫“祖先脑”。
原生艺术的出现让我们重新见到了人类祖先的智慧,我们在这些重新复活的祖先智慧中了解到关于人精神分裂的更多真相,以及了解到人与自然分离后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对此,当我们去关注原生艺术作品时就会发现那些受到精神障碍困扰的人创作的内容不再是现实世界,而是人与万物的对话,与神灵的对话,以及与自然宇宙的对话,正如一句格言所说:“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当我们将原生艺术世界与现实的人造世界进行比较时就会发现人造世界虽然千奇百怪,但却总是让人感到单调、机械、冷漠和心烦意乱。但人类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在形式上和数量上的追求不仅拯救不了人的灵魂,相反却让人越来越远离灵魂,因为在自然世界,每一种生命都拥有它天然的使命,万物是如此,人也不可能例外。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些区别,并明白其中的意义,我们的生命就会觉悟,我们就会充分尊重那些与自己不一样的生命表现形式,而不是排斥它和任意改造它。只有这样,我们的精神才有可能得到救治。
荣格说:“谁要是照进那水(即阴影)的镜子必定首先照见自己的脸孔,谁要是走向他自己必定与自己遭遇。那镜子绝不取悦于人,它忠实地反射照镜子的人,也就是说,它忠实地映出我们从未向世界显示出的那副面容,那张我们用‘人格’、用演员的面具掩盖起来的面容。但那镜子是处在面具之后的,它照出一张真实的脸孔。”原生艺术正是荣格所说的那面镜子,人们可以在这面镜子中找到自己。人类也可以通过原生艺术这面镜子找到向自然回归的道路。
原生艺术之所以可以成为一面让我们见到自己真相的镜子,是因为它可以如实地承载人的精神活动,原生艺术创作者在自己内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将自己身心的感受和大脑中涌现的画面转换成一幅幅静态的画面,这个转换的过程需要作者全身心地投入,而这种全身心的投入既要求作者对自己身心保持高度的敏感,同时还要求他们将自己的感受和出现在大脑转瞬即逝的形象即时地描绘出来,所以说原生艺术创作不是三心二意的任意表达,而是人心灵、视觉和身体高度协调下完成的一种创造活动。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更享受这个高度和谐统一的表现过程。
《宇宙联盟》,妞妞
与其它艺术创作相比,原生艺术创作更注重创作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我们试想一下,一个人在创作过程中如果总是想到结果,他又如何专注于自己的内心和身体感受呢?当然,原生艺术并不否定结果,这完全取决于作者个人自身的需要,或者说这与作者的现实处境存在密切的关系。当作者内在需求大于外在需求时,他自然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如果外在需求大于内在需求,他就会对作品的结果更加关注。不同的关注,对人心理发挥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生活在今天社会现实中的人必须同时处理协调好与自己身心和自己身处社会环境的关系,同时也要避免它们产生冲突。其实,今天人的大部分心理障碍都与没有处理好它们的关系有关,如因为只照顾到一方而忽视了另一方,因为这种顾此失彼而常常导致与自己身心分裂,或与社会分裂。但我们的社会却总是会优先考虑社会的统一,而不惜牺牲个人内在的统一,如社会会为那些与社会不统一的个人贴上“病人”的标签,以此来表明应该由个人来承担与社会分裂造成的一切后果,这显然是在推卸社会的责任。但如果让社会完全放任个人与社会的分裂,其结果又必然会损害到大多数人的利益。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进程中一直无法回避的挑战。
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人类长期都在充分调动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等手段,但大部分手段发挥的作用通常都是滞后的,相比之下,只有艺术才有可能即时地发挥作用,但并非是所有的艺术都能即时地发挥这种调节作用,如果一个社会只推崇经典和精英艺术,并强制性地为艺术建立严格的规范和标准,那么,这样的艺术就不可能完成即时调节个人内心,及个人与社会冲突的任务,尤其是当一个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变化时期,这种受到严格规范的艺术不仅发挥不了即时调节的作用,相反会阻碍人主观能动性的充分调动。
《唐老鸭》,一凡
与传统经典艺术相比,原生艺术不受任何社会文化的约束,它是一种完全依靠人的本能和天性进行的一种自由创作,但这种创作之所以在过去一直未受到重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传统的艺术更强调为维护当时的社会秩序服务,正如中国传统艺术特别强调“成教化,助人伦”的教育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那种在农业文明社会中形成的教育理念显然已经不再适应当今如此快速发展的全球化发展进程,这时只有寻找到更加自由开放,并能够形成全球共识的文化艺术形态才有可能胜任这一使命。原生艺术之所以具有承担这一重任的可能性就因为它不受任何个人、地域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也不受任何时代的限制,因为它反映的是永恒不变的自然意志。
《神兽》,杨传鸣
原生艺术之所以能够在个人治疗和康复中发挥一定的疗效,是因为原生艺术既不依赖他人的经验,也不依赖抽象的文化概念,它完全是作者个人身心的感受、体验、直觉的自由表达,所以它可以更全面完整地反映个体生命的综合诉求。相比之下,其它艺术形式就不具有这样的优势,因为其它艺术形式都是由他人根据别人的生命体验和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方式方法,当这种方式方法应用在不同个人身上时必然会忽略应用者的个人特质,而这种忽略在个人的应用中必然就会产生一系列因不适应而出现的副作用。而原生艺术则不同,它完全是一种自生自觉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完全是根据这个人自身的需要创造出来的,所以说这种自生自觉的表现形式更能满足一个人独特性的需要,这种满足恰恰也是一个生命是否能够得到健康成长的关键。
原生艺术除了可以充分体现一个人独特的精神属性,它也是一种人类共同拥有的可以穿越不同国家、民族和社会意识形态而进行交流的语言,这种语言不需要接受任何教育,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身体中和记忆深处,当这种语言一旦出现,它就可能触动他人的内心,并在他人的内心深处形成共振和共鸣。这种触动和共振不是通过分析、推理和理性思维获得的,它源于人人都具备的一种感受、体会和直觉反应方式,所以我们称这种语言是人天生拥有的一种自然原生的语言。我们希望这种语言的出现,不仅有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希望它在消除人们各种误解、偏见和歧视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兔子挂件》,陈宝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