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也没有两张一模一样的脸庞, 每个脸庞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段故事。 」—— 法国新浪潮导演艾格妮(Agnès Varda)
在艺术创作中,对「人物」的描写是个有趣又恒常的课题。早期艺术中的「人」,多为宗教与建立道德观服务,直至文艺复兴时期,始注入创作者更多的思想、批判,与个性化的描写,而走入20世纪,艺术家的视野更广,对该主题的诠释方式也更多元,而「人」也变成一个载体、一个指符,言说在表面形象之外的事物,展现了丰富的内涵。是次秋拍,我们以「时代的脸庞」为题,循艺术史脉络聚焦二十世纪现当代33位艺术家对于人物的诠释,展现变动中的时代美学,以及艺术家对于「美」的定义与不懈的追求。
此专题将由日本当代艺术三剑客——草间弥生、村上隆、奈良美智领衔,透过一系列早期珍稀代表作中,深探他们创作语汇的奠定、发展与突破,追随他们对热爱艺术的炽热初心,感悟不畏前行的人生启示。
思想的觉醒:
多元视角下的当代艺术草间弥生的前卫舞台
一路走来,草间弥生以心眼观察世界、描绘生活;作为波普艺术的时代先锋,她在国际艺坛每一次亮相,都能带来一场心灵的洗礼,她说:「这是我的史诗,总括我的一切 」,将精神的苦痛升华为心灵的美学,在画面中留下了灿若星辰的艺术思辨,给予观者最纯粹的悸动。
远航的逆旅
草间弥生70年代关键之作—《大海的眼睛》
「在茫茫人海中 我努力熬过了这漫长的一生 有多少次,我想以刀抹颈、奔赴死亡? 但我整理思绪,重新站立 我希望生活有灿烂阳光 我想永远画下去 」——草间弥生,2019年
草间弥生自小便因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而经常出现幻视,令她眼中的世界蒙着一张巨大的网,而这终年之疾却也同时为她打开了艺术的大门——她尝试用重复的圆点和无线网把自己的幻觉纪录下来,将睁开眼睛的每一天都视作自我用艺术对生命的记录。因此,「眼睛」在她的创作中占据着独特的位置,贯穿其一生创作脉络, 如从早期的水彩《自画像》(1952年),并持续至今。
纯真之眼,海洋之心
是次拍卖的封面作品《大海的眼睛》是草间首次在画布上,以油彩为媒介,将「眼睛」作为独立的审美客体, 不仅以超现实主义的视角对其进行解构,更将其置于具象的自然情境当中,从而以大胆而鲜明的色彩、饱满而宏大的布局、丰富而深刻的意涵,展现出一个波澜壮阔的个人史诗,令此作成为她在70年代油画创作中一次突破自我的全新尝试,更为其70至80年代整个绘画脉络上建立了个人经典语汇及风格,对研究草间此后的艺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重要性不言而喻。
画面以大胆的构图重建草间脑中的奇妙幻境: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两只极具魔幻主义色彩的眼睛赫然出现在上空,巨大的体量与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里特 (René Magritte)的《虚假的镜子》中的天空之眼相似,而眼睛与海洋元素的奇诡组合更呼应了马格里特在《舍赫拉查达(天方夜谭)》中的表现。两眼其一直视前方,另一则轻微上扬,为画面增添潜在的目光互动,以一双充满好奇而无畏的「纯真之眼」,刻画一颗包容万物的「海洋之心」。
作品结合她特出的创作元素:无限网、波点、具像带有个人意义的符号成就此经典。言说她在彼时面对保守日本画坛的挑战及坚毅向前的决心,如画作中带有波点纹理的海浪肆意翻腾,象征个人或集体所面对的严峻处境,汪洋中一写有「K」字的小船在风暴中一无所惧地破浪前行,暗示艺术家的在场,荧光粉色的船身与上方的眼睛形成呼应,如上方掉落的一根睫毛,承载她的所思所见。
她如诗人苏城一样,将「大海的眼睛」放在自身的创作之中,彷彿将自己化作一艘在汪洋上乘风破浪的航船,远赴他乡,以一己之力对抗生活及现实中的狂风巨浪,更预示即将登陆世界舞台的强大女力!
时间的触角,未来的甬道
草间以惯常使用的「非常态」色彩描绘中央一蓝一绿的眼睛, 颠覆了传统的认知,令其焕发生机。「触角」状的形态并与她70年代的系列软雕塑有着紧密关联, 以柔软的造型、带有攻击性的态势,展现出颠覆传统、对抗权威的性别视角,成为同时承载着过往记忆和未来憧憬的「甬道」。
朱红背景中交织的黄彩巨网,将平面的色彩纹理上升为一种「空间的纹理」,如一股股在时空中逆行的暗流,不仅传递着神秘的力量,更构建出多重层次的视觉冲击,令人过目难忘。
前卫的号角,行进的风景
草间弥生60年代行为艺术见证之作
《无题》
1957年,草间弥生离开日本来到纽约,投身战后兴起的普普艺术浪潮之中。自1965年起,她将创作拓展至「身体力行」的偶发艺术,把身体视作艺术理念实践场域,独自成立时装公司,身着亲自设计样式夸张、剪裁「出格」的服饰,不定期地于纽约曼哈顿街头、广场等人群密集地,发起其称之「乍现(happening)」的行为表演,大胆行径轰动了对各种标新立异的当代艺术早已司空见惯的纽约市民,倾倒在她迷人的艺术魅力中。
与其高涨的名气同步攀升的还有她在学术领域的全面绽放:《无题》便创作于此背景中, 艺术家将行为表演中的软雕塑化作了用油彩涂绘在黑衣上的朵朵花卉,若寓意身体已冲禁锢,在独立自由意志下美好的成长,草间弥生以衣物为载体作为「解放思潮」的表征,与自我「外化」的符号,这种藉助服装展现自身艺术观念的做法,与60年代末艺术界对于「身体」的关注、「女性主义」的崛起密切相关。
绘涂于黑衣上的朵朵罂粟花展现由含苞到绽放后凋萎的历程,妖娆又带有毒性的花朵,指涉生命的周而复始与韧性,此意象源于草间自幼对于花卉的细致观察,在其笔下,植物被赐予熠熠生辉的延续性,成为一种彰显女性权力的「烙印」,言说独立自主的女性觉醒,具强烈的自传性。
此作曾于1998至1999年,分别在洛杉矶当代美术馆、日本东京当代美术馆举办的草间巡回展「行动:表演与物体之间」中,与博伊斯(Joseph Beuys)、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等150 位当代艺术先锋的代表作同台竞技,具重要的学术意义。
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奈良美智的纯真时代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在〈第二性〉点破了成人的秘密:「成人是什么,一个被年龄吹胀的孩子。」 来自日本的明星艺术家奈良美智,便透过笔下那个大头斜眼、倔强叛逆、可爱又邪气的画中主角创造出一种跨越地域、性别与年龄的「奈良魔法」,使成人得以卸下现实生活的成熟武装,面对内心真正的自我,令其成为当代最具影响与渲染力的艺术家。
原来,我并不孤单
奈良美智90年代经典元素奠定之作
「跨越巨大的时空,身在德国28岁的我开始和身在青森8岁的我对话⋯⋯这让我想起我是谁,也帮助我重新发现自己。 」——奈良美智
回忆再现:经典符号的创生
「回忆」是他创作的重要元素,是次上拍的《被遗忘的小狗》、《等待》(双联作)正言说了他90年代创作最核心的「孤独」情感,成为奈良美智留德期间艺术探索的重要见证, 不仅汇聚艺术家经典构图特色、人物形象,更为其日后风靡全球的「失眠夜」、「梦游」系列角色的关键母体, 在其创作脉络上具深远的关键意义。
作品描绘了身着棕色小狗服装的孩童所处的两个情境:一坐在纸盒中向外张望,彷彿以叛逆的眼神回应着外界的目光;另一趴在地面,顺从地仰起脑袋,等待着点点关爱。身穿小狗衣服的人物造型显示出与其此后著名的「失眠系列」的重要关联,而眼尾上吊的斜视眼神则呼应了浮世绘艺术中夸张的人物表情,展现出对于日本传统艺术特色的延续, 通过幻想性的夸张造型暗示人物鲜活而真实的内在个性。
纸盒的秘密:忠于自我的倔强
画中的「纸盒」 来自奈良对80年代创作中「小木屋」的转化,自1994年开始频繁出现在其各类媒材创作中,如《I’m O.K.,Are you?》(1994年)、《遗弃的小狗》(1995年)等,并在日后成为奈良创作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身处纸盒中的小孩仿若童年在小木屋中对苹果树倾诉秘密的奈良,又象是19岁为了想画画而放弃雕塑专业、只身前往东京重考的他,在看似被遗忘在狭小的空间,倔强不屈地为内在的自我之声积攒能量,使作品成为他从艺之初最为真实的心理写照。
简化的形体,充盈的灵魂
在构图上,本作精简的以黑色粗笔勾勒以突显人物轮廓,它们是奈良少数展现女孩完整身形的作品之一,有别于与2000年后的创作中多为半身像的人物表现。速写般的黑色线条不仅契合了孩童的作画心理,更带有水印浮世绘版画般的刚劲力度、质朴风格。艺术家亦通过多重幻变的色彩层次,展现丰富的内在情感,并通过「拓印」塑造肌理,呼应传统日本画(Nihonga)层层叠加的上色技法,显示他对中西艺术的深刻思考。
千人假面,一人真言
奈良美智雕塑创作初心记录珍惜之作
「我的全部作品其实是我内心的自画像,是和自己的对话。 」——奈良美智
奈良美智的早期艺术围绕述说他「一个人的独白」,《对象(无题)》便可见此语汇特征。画面中,艺术家将一位孩童的头像安置在浅色的画框当中,它并无后期创作中深刻的孤独感、强烈的反叛性,反而显示出一种如「禅修」般沉淀的平和心境。 即使在雕塑创作中,也依然能见奈良创作的简约魅力,他将人物置于有限的画框之中,通过削减细节来集中观者的注意力,在《对象(无题)》中,超越世俗的造型、沈思般的神情使作品带有圣像画般的肃穆感, 彷彿藉助孩童的面貌,使人们得到普世性的理解和宽恕;又在一种虔诚的反思中,展现出艺术家直面现实的与自我对话, 它或许是千万人的「假面」,却终究是一个人的「真言」。
人物泛白而扁平的面容不仅令人联想起日本的能剧传统,更与西方古老的浮雕艺术有着紧密关联,彷彿将绘画与雕塑合二为一,使作品具有一种「立体的画面感」,营造出一种大理石般的坚实质感。 精准而夸张的五官透露出一颗纯净而自由的灵魂,使作品带有布朗库西(Brancusi)头像雕塑的独立意识,它是艺术家的一种自我投射,展现出奈良美智在异乡探索过程中自我意识的觉醒。 在奈良丰富的雕塑创作中,单独表现孩童头象的作品仅止15件,其中唯2件以发泡胶为材,《对象(无题)》便为其一,更为尺寸最大者。有别于日后所使用的玻璃钢素材,作品展现了艺术家独特的手感与对于雕塑思考的重要轨迹,臻绝难得。
反叛前行,无所畏惧!
奈良美智物语
奈良美智是忠实的披头四(Beatles)乐队粉丝,2013年其在日本重要巡回个展《有点像你,有点像我……》便源自披头士的名曲《Nowhere Man》, 可见这老牌英国乐队对其精神上的深远影响。在此次巡回展览中,他展出了大量心爱的纸本手稿,《苦痛退散!》便是箇中表征,为市场不多见的大尺幅奈良纸本精品,极具收藏价值。
画面中,艺术家刻画了一只拟人的小猫,它瞪大眼睛细心观察着世界,小小的尖牙露出狡黠,翘起的尾巴立向天空,仅管迎空下起绵绵不绝的雨打湿了牠的毛发和胡须,然而踩踏在滑板上的牠似如题「苦痛退散!」般的一无所惧,呈现战斗的状态,带给人激励向前的力量。猫和滑板是奈良美智最为喜爱的物件,而淅淅沥沥的雨在此为情境下了最诗意的注解。艺术家在画面左侧用日语题识了披头士的另一首歌《You’ve Got to Hide Your Love Away》(把你的爱藏起来),那雨中竖起的尾巴,也许是生命中藏不住的悲欢,在乐音中摇曳,成为心灵的抚慰。
追梦工厂,妙手生花
村上隆x阿伯拉赫先锋跨界之作
「对艺术来说,『强烈的独创性』是一个标准,能否向世界提出 『前所未有的崭新』是决胜的关键, 所以发现 『独一无二的自己』是不可或缺的。 」——村上隆
自2017年起,村上隆便展开与时下最受人瞩目的时尚品牌「Off-White」创始人暨主设计师阿伯拉赫(Virgil Abloh)合作,打造出具时代意义的艺术品,本次所呈现的《花带》即为一例。
独一无二,观念履新
如果说沃荷通过普普艺术的发扬光大,村上隆则是把它移植到日本的文化土壤,并引领日本文化走向全球。 从1993年所画下的第一张《太阳花》,到反复绘制《太阳花》,再到印制《太阳花》,在村上隆笔下描绘超过十年的「微笑彩色花朵」在此作为载体,如同普普艺术中的商业符号,成为观点的媒介,图示因而被赋予艺术的价值。
作品完成后,他请所有参与的工作人员将自己的名字签在作品装裱的铝板上,身体力行地点出「太阳花」所隐喻的「众人应享有同等幸福的乌托邦」的终极理想。
当代文化,潮流跨界
在此作中,与村上隆合作的阿伯拉赫曾言:「我心目中的街头服饰与杜尚有关,而这就是现成品的概念。 」Off-White最富盛名的工业腰带,即源于飞机场停机的斑马线,在此作中,经典腰带与村上隆的印制花布相遇,「现成物×现成物」的惊世合作孕育而生,两位艺术家皆颠覆传统,无论自观念,或作品自身均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中国嘉德香港2020秋季拍卖会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10月8日丨下午2:30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展览厅3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