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eautiful, which is perhaps inseparable from art, is not after all tied to the subject, but to the pictorial representation. In this way and in no other does art overcome the ugly without avoiding it.” – Paul Klee
“美丽也许与艺术密不可分,但它毕竟不总是与(艺术的)主题有关,而是与图像上的表现内容有关。从而,艺术总可以面对并克服丑陋(的事物)。” ─保罗.克利
艺术家生平
阿尔弗雷德.毛勒(Alfred Maurer, 1868 – 1932) 出生纽约市,是一位在著名印刷公司Currier&Ives工作的德裔杰出石版画家路易斯.毛勒(Louis Maurer)的儿子。老毛勒是个对于现代艺术嗤之以鼻的传统保守人士,从而毛勒基本上是在保守的美学教育下成长。毛勒于十六岁时辍学,之后便在父亲的版画公司中工作。
1884年,他进入纽约国家设计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Design)学习,受到美国重要印象派画家詹姆士.惠斯勒(James AM Whistler, 1834 – 1903)和当时是画家,后来成为帕森设计学院(Parson School of Design)的创办人威廉•梅里特•切斯(William Merritt Chase, 1849 - 1916)作品的启发甚深,成为他转型至印象派的契机。1897年,毛勒前往巴黎朱利安学院(Académie Julian)学习,由于不满学校古板的教学内容,他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罗浮宫观看作品思考自学。他在那边也加入了在巴黎的蒙帕纳斯(Montparnasse),以美国著名印象派画家罗伯特•亨利(Robert Henri, 1865 – 1929)为首的美国留法艺术家团体。他的印象派风格作品出色,在巴黎和纽约都什获好评。
1897年至1914年间,毛勒常居巴黎,在那里他结识了被认为是美国的第一位抽象画家,也是美式现代主义重要艺术家亚瑟•道夫(Arthur Dove, 1880 – 1946) ,以及著名兄妹收藏家里奥•斯坦(Leo Stein, 1872 – 1947)及格特鲁德•斯坦(Gertrude Stein, 1874 – 1946)。这对兄妹有个自己的斯坦沙龙,在那边时常有美国和法国现代艺术家前往聚会,透过这样的关系,毛勒结识了亨利•马谛斯(Henry Matisse, 1869 – 1954)。野兽派(Fauvism)绘画的强烈色彩和表达自由,令毛勒眼界大开且深感震撼,于是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艺术创作路线。在1901年卡耐基国际展览会上,毛勒的作品〈一项安排〉(An Arrangement),受到评审团中包括两位美国举足轻重的绘画大师汤玛斯•埃金斯(Thomas Eakins, 1844 – 1916)和温斯洛•霍默(Winslow Homer, 1836 – 1910 ) 的青睐而获得一等奖,从而开启他在美国艺术界的声誉。据悉这件作品只花了他仅仅几小时便完成。原先毛勒期待这项荣誉可以改变父亲对他从事前卫艺术创作的负面态度,但结果似乎事与愿违。
1906年起,毛勒放弃了原先印象派的创作路线,开始采用更为激进的野兽派和源自「原始形式」(primitive forms)的立体派的表现方式,致力于摆脱既存的写实主义框架,成为首批「正式」将美国艺术带入现代主义的美国艺术家之一。但很遗憾地,他的转型虽然为他带来几次新的商业销售机会,例如获得纽约现代艺术推手的画廊主、身兼前卫摄影家的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Alfred Stieglitz, 1864 – 1946,重要女性现代主义艺术家乔治亚•欧姬芙(Georgia O'Keeffe, 1887 – 1986)的丈夫)所开设的〈291画廊〉(291 gallery,或被称为“291")中展出-,并参与1913年所举办的国际艺术博览会「军械库展览」(The Armony Show)。但可能由于作品过于前卫,无法为当时的市场所接受,销售状况惨淡,致他的生活依旧难以为继,进一步造成他和家人间心理上的冲突。严重者,甚至于一战前夕离开巴黎避祸返家时,都遭父亲拒绝。在接下来剩余的人生中,他一直在挫折与纠结中度日,与他约同时出道的艺术家,诸如前述的道夫、马斯登•哈特利(Marsden Hartley, 1877 – 1943),和约翰•马林(John Marin, 1870 – 1953)等,所受到的关注和商业上的成功,也远远超过他许多。
1916年他入选当时美国本土最杰出十七位现代主义艺术家之一,参加在纽约所举办的展览,但他的作品依旧叫好不叫座。隔年毛勒的母亲去世,他的心情愈加低落。之后于1919年,他当选美国独立艺术家协会(Society of Independent Artists)的总监,1924年起有了代理画廊全力推广他的作品,但他的市场依旧没有太大起色。最终,毛勒在父亲一百岁去世的后几周后便上吊自杀,享年64岁。他的死因是否与他父亲的去世有关,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而他死后,据传留下了约600多件作品。
艺术风格与特色
毛勒被认为是最早在画作中反映出欧洲「现代主义」影响的美国画家之一。他的一生经历过二十世纪初期横跨大西洋两岸数个重要的风格,包括写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立体派、野兽派和表现主义。除了人像系列有种「猎奇」效果外,毛勒其它类型的作品由于主题不甚突出,若非有心,极易被忽略。
当仔细观赏他的其它系列,不难看出这位艺术家的创作有独到的见解及前卫的观念。从创作脉络来观察,这位艺术家绝不满足于现状,他的部分作品或许看起来稍嫌简单草率,却也流露出这位艺术家率真又不拘小节的个性。以人像作品系列为例,据说这些看起来颇为猎奇的大眼长颈女子肖像,是受到义大利著名艺术家莫迪利亚尼(Amedeo Modigniani, 1884 – 1918)的作品所启发所作,试图在莫迪利亚尼所创作的神秘肖像的形态上,加入毛勒所自创更简化的描绘方式。
至于其它类型的作品,或许在第一眼看见时的确不怎么吸引人,但他采用鲜明的色彩,结合刻意大胆扭曲的线条,试图在抽象和具象之间找到一种最佳的平衡性。这样的结果,在不知不觉之中,他也为那个时代的美国同侪艺术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绘画领域。
自作品创作的时序和脉络来看,毛勒起初以传统写实主义开启他的绘画生涯,经过早期立体派和野兽派的洗礼,他开始探索是否能在透过描绘事物表象的同时,表达出主观的情感,并将这样观念介绍到当时美国的前卫艺术圈。他认为艺术必须传达一种「体验」,而不仅仅是单纯观察后描绘主题,才能发展出具有强烈现代主义形式与内涵的作品。他甚少为了迎合市场,而回头创作有原先接受度高的市场性作品。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得出他持续实验,并探究、挑战不同于其他同辈艺术家的风格,即使在他看到同辈的成功后亦如是。
毛勒作品的理论基础和地位,奠定在美国还是以印象派美感的氛围下,首先主张在描绘眼下世界的同时,也应唤起观看者的情感体验,他的作品努力在颜色、形状(shape)的形成中,同时兼顾平衡感(sense of balance)和活力(energy)。也因为他在绘画思维上的实验精神,为后来的抽象表现主义和其他表现主义绘画风格奠定了基础,进而受到艺术史学者们的推崇。在他带有强烈实验性质的风景画作品里,隐约可以看得出他似乎试图在现代绘画之父塞尚所建构起来的现代绘画中,继续尝试那条好像还离尽头很远的道路。而他就是原先那个乐观却因壮志未酬,受尽人性中、亲子关系上最煎熬的磨练,在艺术创作道路上继续踽踽独行的孤独身影。
直到今日,依旧有许多艺术史学家,试图重新梳理这位衔接美国现代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间的重要人物。著名艺术史学家谢尔登.赖希(Sheldon Reich, 1931 – 2002)就曾表示,若毛勒是欧洲人,或当时继续留在欧洲,或许他今天的地位会大大的不同。
毛勒可说是一个相当典型「生不逢时,也不逢地」的悲剧性人物代表。毛勒尽情地尝试他所向往的艺术乌托邦从早期吸收了立体主义的各个方面,直到成为现代主义的先锋,在美国收藏家还跟不上西欧收藏上发展时,冒险进入抽象绘画的领域,正显示出他是位极少数真正「为艺术而活着」的真诚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