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RTNEWS公布的2020 top 200全球藏家名单上除去人们熟悉的中国藏家身影外,另一个大华人圈的藏家群体来自东南亚:印尼、泰国和新加坡,这一地区的藏家群体不仅数量多,而且能量大。
作为在上述地区深耕当代艺术多年的机构,印尼CP基金会、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曼谷、杨·国际艺术中心、他们熟悉本地收藏市场和藏家群体的特点,并目睹了东南亚市场和藏家的变化,99艺术网采访了上述三家机构的负责人,和他们聊了聊他们眼中的东南亚当代艺术市场和藏家群体。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1997年由创始人郑林在曼谷成立,其后在北京和香港开设展览空间。向亚洲和国际推广中国当代艺术,郑林到泰国的时候,席卷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尚未开始,他作为亲历者,目睹了危机前后,直至今日泰国艺术生态的方方面面。
1.
99艺术网: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泰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过往历史?
郑林:具体泰国的情况,我去曼谷的时候是1997年,这之前泰国的整个经济状态,特别是曼谷,情况很好、钱特别多,当时很多中国的水墨艺术家去东南亚,首站肯定是曼谷。他们在和当地商会以及有身份的人群交往过程中,作品都卖得很好,尤其是一批水墨艺术家,当时价位都是几千、上万美金的样子,很多藏家去拜访皇室也是拿这种艺术品作为馈赠的礼物,泰国对这些艺术家也非常热情友好。
但我到曼谷以后,实际上整个生态已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1997年金融危机从泰国开始爆发,引爆了整个亚洲,当时在泰国有80多家银行、金融机构倒闭,很多有钱阶层也没有钱了,银行的收藏也留不住了。我至今很清楚的记得在1998年的一次拍卖会上,很多当时银行和金融机构收藏的艺术品,因为债务无法还清,作为了质押的担保,当时那场拍卖里的作品价格极其低廉,估计也造成了东南亚或者泰国的藏家收藏心态的转变,就是艺术品好像最后没有什么抵御风险的作用。
2.
99艺术网:唐人从97年在曼谷成立到现在20多年历史,泰国当代艺术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
郑林:藏家实际上也是交错更替的,有人退出,也有人进来。我们在曼谷有很多好的藏家,比如我们香港的藏家林伟而就是从曼谷知道唐人,然后开始在唐人买作品,他还是H Queen’s 的建筑设计师。这座24层楼高的建筑是香港中环的艺术生活地标,他从2000年开始一直买到现在;曼谷本地当然也有好的藏家,比如罗翠,他们夫妇年轻的时候从台湾来到曼谷,也是从2000年一直买到现在,差不多平均一个展览或者两个展就会买我们一到两件作品。
这些藏家都不是那种泰国十大首富级别的富豪,但他们收藏艺术却是踏踏实实的。而且从2000年买到现在,我估计至少也收藏了几百件作品了,而且几乎没有卖出过,我印象中好像就卖出最多2~3幅收藏。
3.
99艺术网:富裕家族的“第二代”这种身份的藏家,在泰国现在的收藏群体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吗?
郑林:泰国也有一些年轻的新兴藏家,在曼谷我们住的附近有一个画廊,画廊的老板年纪60多岁,他的儿子可能30岁左右,有国外留学背景。我们实际上很早就认识了,互相都了解熟悉,因为大家都是做画廊的,但是他做本地的年轻艺术家,也参加新加坡艺博会之类的,香港巴塞尔期间,他去看我们香港唐人的展览,那一次一单他就买了40多万欧元的作品。我很惊讶,因为在曼谷一次买这么多作品的藏家还是不多的。现在在国内一个藏家一口气买几十万欧元,也算是一个大单。此后我们作品有好的价格,他也继续买,泰国本地年轻艺术家不错的他们也会关注,他的下一代也已经没有了只买泰国本地艺术家的概念。
4.
99艺术网:这次泰国生产饮料的家族PETCH是TOP200藏家里唯一上榜的泰国藏家,你眼中泰国藏家有什么特点?
郑林:PETCH我们很熟悉,也经常参加我们的展览开幕,作为大藏家,他买东西的眼光更刁钻一些,他的家族确实非常富有,他在曼谷富人区附近有很大一个私人园林,相当于自己的一个公园,里面有专门住的地方,保管作品的地方,是一个巨大的庄园。
泰国的藏家也有建立非常好的私人美术馆,比如在曼谷郊区的MOCA美术馆,这座私人美术馆有五层楼,之前也收藏过一些中国艺术家,像杨飞云、艾轩这些写实的艺术作品,此外他们对泰国本土艺术的收藏非常全面,从雕塑到绘画,贯穿了整个泰国的现代和近代美术史,重要艺术家的作品几乎都是一层楼。我原来自认为对泰国当代艺术已经很了解了,重要的艺术家也都很熟悉。去年12月的时候陪朋友一起去MOCA参观,看了之后大为惊讶,五层楼的美术馆,每层估计都有1500到2000平方米,绝对是泰国当代艺术最完整的收藏,几乎好的艺术家全部都到位了,稍微有分量的艺术家都是几十到几百件的收藏体量。
5.
99艺术网:东南亚很多艺术家的价格还没有到达应有的位置,当地藏家对本土的大师作品和国际艺术家,是怎样的收藏比重?
郑林:很难一概而论,每个藏家都有自己的收藏定位和喜好。现在在香港、东南亚整个亚洲的当代艺术拍卖里,中国的当代艺术因为前几年太火了,所以价格上涨很快,到现在就没有什么能推出的新话题,再到日韩的具体派,物派,也是一样的情况。
现在的奈良美智、草间弥生已成了天价,张晓刚、曾梵志的作品都拍几千万的时候,草间弥生的作品大概才100多,200万。所以现在来看,东南亚的生态和艺术家作品的价格相对来说还比较良性。所以最近两三年里,苏富比,佳士得有很多好的东南亚艺术家进入夜场。比如泰国的艺术家纳堤连续5年进入苏富比,佳士得夜场,基本价格都保持在200到500万。东南亚市场确实比较良性,而且因为买的人特别多,作品也很不错,现在有一个印尼艺术家艾珠,上升势头很猛。
唐人曼谷现在以东南亚艺术家为主,就是因为东南亚当代艺术的后劲,这里艺术家的多元化和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的价位也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所以很多藏家都很喜欢,而且这里艺术家未来的市场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6.
99艺术网:整个东南亚藏家在收藏行为上有哪些自己的特点?
郑林:现在唐人的藏家系统里面,中国藏家的分量还是很重的,这和唐人在北京的现实情况是分不开的,但这么多年来我的观察是东南亚的藏家是最淳朴的,收藏作品付款很快,没有什么拖拖拉拉,或者反反复复的情况。
我1997年去泰国后,就知道了东南亚做生意的方式,90年代在中国做生意很担心被骗,但在曼谷做生意是不用担心的,甚至双方都不用签合同,买家看中什么东西,双方商量一个大家都愿意的形式,就算成交了,不用盖公章签合同,特别讲信用。泰国是佛教国家,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诚信。但中国有些藏家买作品可能先把作品预定了,但他也没有很快付钱,存在这种现象,有些老藏家慢慢变得“油”了,当然好藏家占绝大多数,这是肯定的。
SUSANNA YANG祖籍山东,90年代初来到新加坡,成立画廊的时候,已经在新加坡生活了10多年。在这之前,她在英国、法国生活了两年的时间,喜欢艺术但彼时看到在新加坡当代艺术几乎没有人推广,于是她便在新加坡最中心,商业最繁华的乌节路开了杨·国际艺术中心,开始了在新加坡经营,推广当代艺术的历程。
1.
99艺术网:杨·国际艺术中心2005年成立于新加坡,当时新加坡当代艺术是怎样的情形?
SUSANNA YANG:本身新加坡没有所谓的当代艺术,这里的当代艺术我觉得更多是欧美,中国两边的结合,本地有从事当代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不多,但新加坡的市场对当代艺术的收藏需求量却很大。
艺术收藏的群体主要是本地和东南亚人,还有很多欧美客户,他们收藏中国当代艺术没有任何障碍,很喜欢而且非常着迷。当时,我每天都面对和协助世界各地各种热爱当代艺术的藏家们,他们那种喜欢及激动的状态,希望购买的欲望和收藏后的满足,至今都保留在我的记忆里,其实我个人也很喜欢艺术品,从90年代初时候就开始收藏字画,再到收藏写实绘画,进而收藏当代艺术,也是因为个人兴趣爱好喜欢当代艺术才进入这个行业。当时,艾轩,陈逸飞这一批早期的写实主义的艺术家在东南亚及欧美比较受欢迎,非常火,那个时候中国艺术家在海外的也少,所以具有中国特色的陈逸飞作品很受本地和欧洲藏家的喜爱。
2.
99艺术网:从建立画廊到现在将近20年里,东南亚当代艺术市场有明显的起飞,再到泡沫和去泡沫化,这样的过程吗?
SUSANNA YANG:有,90年代的时候东南亚藏家都是大量买入欧美当代艺术大师的作品,到了1997香港回归后、他们就开始积极进入中国当代艺术。那个时候我个人认为是他们和美国藏家把中国当代艺术大量收藏并操作推高成了艺术的泡沫。
但2008年以后,我觉得东南亚对中国当代开始收手了,继而重新又转向了欧美的当代。因为当时的中国当代艺术泡沫严重,那时好作品市场少和大家相对浮躁,能够买得起的,或者是好的经典作品都被收藏后,他们的收藏方向也自然就转移了。
3.
99艺术网:从您接触到的新加坡藏家来看,本土是什么情况?
SUSANNA YANG:新加坡本土的藏家相对比较简单,中国的藏家应该有很多种,很多都非常专业,部分会跟风。新加坡藏家比较看重自己的感受,就是自己喜欢,适合自己的家,也有能力去购买,他就会去收藏,比较理性和个人兴趣需求。
新加坡是一个很奇怪的地方,相对而言这里的人比较保守,有钱人也比较低调简单,他们的想法就是艺术品既可以装饰,又可以同时欣赏,愉悦自己的生活,彰显自己的生活品味,又有增值的附加值,是两全其美的选择。他们一般抱着这种态度,很少完全是为了投机或投资。
4.
99艺术网:新加坡藏家的收藏品位和他们的收藏偏好有何特点?
SUSANNA YANG:我个人认为有三个特点,首先,就是在外国读书生活过的新加坡人,他们比较偏向欧美艺术家的当代艺术,对中国的艺术没太大兴趣;其次,还有一批藏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了解和熟悉的,这一群体就比较热衷于收藏中国的当代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特别痴迷;第三类藏家就是地道的本地人,经济情况尚可,但没有国际化的生活经验,他们一般会针对本地的艺术家进行收藏。
5.
99艺术网:在新加坡,什么价格区间的作品比较好销售?
SUSANNA YANG:新加坡虽然很小,但是很多有钱的公司,企业和个人,很多世界各地的巨富,包括皇室人员他们在这里都有房子,经常来往生活和商业活动。说到具体价位的话,跨度从2万美金到200万美金,但5万至50万美金左右会是更多藏家容易接受和消费的。
今年因为疫情,艺术市场也受到波及,但新加坡的本地藏家,据我观察对他们没造成太大的影响,影响最大的反而是欧美和部分中国的藏家。新加坡有很多中国公司和富人商业往来在这里,还有很多长期来新加坡进行商业活动的欧美人士,也是我们的藏家,但他们现在都不能旅行。但本地藏家反而因为疫情让他们对艺术和收藏有了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和行动。
我们的藏家群体相对来说比较综合,不是针对本地人或者外国人,我们在乌节路这么多年,主要有住在新加坡的国内人,在新加坡有总部或者来新加坡安家的欧美商务人士,还有本地和附近的东南亚藏家这三部分。
6.
99艺术网:东南亚藏家有没有一个明显的特点?
SUSANNA YANG:我觉得可能就是他们会跟着苏富比,佳士得拍卖行来了解市场趋势,新加坡现在崛起了一批好的藏家,虽然他们会参考国际二级艺术品市场的风向,但基本上还是会以个人喜好为标准来收藏,而不是谁有名就买谁,艺术家也许很出名,但如果他不喜欢,那也感动不了他。
7.
99艺术网:新加坡的藏家主要集中在哪些产业?
SUSANNA YANG:以前做金融行业的藏家比较多,现在很多都是互联网及各类创业人士和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还有一批真正的财富阶层的二代,因为这边财富阶层比较多,他们的后代会随着家族的这种收藏文化一直延续下去收藏艺术品的好习惯!
成立于2001年的印尼CP基金会,是东南亚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非常重要的基金会代表。CP基金会也曾推出过印尼双年展,也深度推介了众多重要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在印尼举办展览。作为CP基金会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印尼重要的收藏家,俞建安先生分享了自己对于印尼当代艺术及收藏市场的观点。
1.
99艺术网:CP基金会创立于2001年,您如何看待这20年中,当代艺术在印尼的发展和变化?
俞建安:回到2001年,当时那些年轻艺术家们到现在已经成熟和知名了,他们都享誉国际艺坛。二十多年来,这些年轻艺术家们的崛起,带着新鲜的想法亮相艺术舞台,这一过程也伴随着科技的进步。
2.
99艺术网:您是印尼最重要的当代艺术收藏家,据您观察,印尼有哪些重要的藏家在推动当代艺术?
俞建安:Dr Oei Hong Djien和Deddy Kusuma是支持印尼当代艺术家的藏家。还有Haryanto Adikoesoemo的Macan博物馆,Rudy Akili的Akili艺术博物馆。
3.
99艺术网:在您看来,印尼收藏家有代际分野吗?如果有的话,新一代藏家和老一辈藏家收藏趣味有差异吗?
俞建安:有些收藏家确实只喜欢古典或现代艺术,但也有些收藏家设法跨越时代并欣赏年轻艺术家让人兴奋的作品,这些艺术家提供了的不同的观念和新的方式去定义他们的艺术作品。
4.
99艺术网:印尼本土当代艺术家的市场主要是在国内还是海外?
俞建安:市场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基础,有更多的画廊代理艺术家,并在本地和国际艺术博览会上亮相。印尼艺术家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很受欢迎,国内市场仍然比较强劲,也是一个很正常的状态。
5.
99艺术网:东南亚很多艺术家的市场正在快速上涨,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俞建安:好的作品大家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