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想象力论坛丨请接收这份未来生存可行性报告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20-11-13

有什么时间点比当下更迫近我们曾经想象的未来吗?科幻小说曾经想象的星辰大海、人工智能、赛博格乃至虚拟现实,都纷纷以某种可感知的方式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作家刘慈欣曾经表达过对智能手机发展的隐忧,他担心人类逐步走向内化的技术,而彻底放弃地球外的广袤星空,最终使我们失去更多元延续地球文明的可能。而“科技大巫师”埃隆·马斯克一边在为人们勾画火星移民的图景,一边在脑机接口领域不断突进。

“想象力是转化而非形成图像的官能。” “语言是由物质形成的最为非物质的系统。”
“非物质 / 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影像由ActionMedia拍摄。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世界,这场全球大流行病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惨痛的教训,更多的是有关于当下的反思以及未来的启示。无疑,特殊时期正在重塑我们对于未来的认知与想象,而目前我们也更加深陷于这样的一个困境:一方面,在疫情及技术不断推进的加速变化下,现实之中的不确定性程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我们急迫地需要脱离凌乱的现实,梳理已知的条件而推导出有关人类命运的最有可能实现的未来图景,并以此提振人类的精神与信念。

基于此,UCCA与国内各领域前沿的学者、科学家、科幻作者、艺术家、企业家,共同发布三则关于人类未来生存的可行性报告:

未来生存 太空旅行与星际移民 未来身体 赛博格与人工智能 未来档案 虚拟现实与未来考古
“非物质 / 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影像由ActionMedia拍摄。

1969年,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遥望了千年的浪漫星球印上了人的足印。

1977年,旅行者号踏上星际旅途,2013年,它孤独地滑出了太阳系。同年,嫦娥三号搭载玉兔1号降落月球,玉兔2号于2018年降落月背,成为月背唯一一个人类探测器。

你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天问一号已经在去往火星的路途中飞过1000多万公里……

今天我们站在这里,思考人类会去往何处。

星空、赛博格和虚拟现实,是绝对的互斥?还是会共同带领我们去往多元的未来?

请接收这三份来自未来的可行性报告。

“非物质 / 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影像由ActionMedia拍摄。
2020.11.13 未来生存可行性报告(一): 太空旅行与星际移民 UCCA Edge · 上海

2020年11月13日,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在UCCA上海新空间UCCA Edge展开第一期想象力论坛。本次论坛邀请到不同行业背景的意见领袖:艺术家曹斐、艺术家费亦宁、星际荣耀副总裁霍甲、科幻作家江波、艺术家迈克尔·纳贾尔、以及建筑师马岩松就人类未来的生存可行性的第一个议题进行探讨:如果地球最终将走向灭亡,人类究竟如何自处?星际移民是否成为人类保存文明的唯一途径?人类是否是众多宇宙智慧族群之中的渺小一支?在不可预见的未来,人类的居所将演变为何种面貌……

预约直播

线上观看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于嘉宾

摄影:Myrzik and Jarisch

曹斐

艺术家

1978年生于中国广州,现于北京工作及生活。她的作品融合了社会评论、流行美学、 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和纪实的惯例,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疾速发展的变化。曹斐曾参加过的国际双年展包括:上海双年展、莫斯科双年展、台北双年展、第15及17届悉尼双年展、伊斯坦布尔双年展、横滨三年展、第50、52及56届威尼斯双年展。她的作品曾展出于蛇形画廊、泰特美术馆、新当代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美术馆、现代艺术博物馆、巴黎东京宫等,并曾在蓬皮杜艺术中心,MoMA PS1举办个展。曹斐曾获得2010年度Hugo Boss艺术奖提名,并于2006和2016年分别获得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的“最佳青年艺术家”及“最佳艺术家”奖项。

费亦宁

艺术家

1990年出生于哈尔滨,2013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15年毕业于伦敦佳士得艺术学院,获艺术史硕士(MA)学位,2017年毕业于纽约帕森斯艺术学院,获硕士(MFA)学位,现工作生活于上海。

费亦宁的作品关注当代人置身庞大社会机器中的异化状态,创作媒介涵盖3D动画、3D打印、数字成像技术等。通过抽象叙事、假想预言结合荒诞与现实,呈现深度信息化的世界与被其裹挟的个体之间纠缠的关系。费亦宁认为,尽管科学技术持续发展,人类仍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个新的“不可知”时代,从而失去了对自我身体和精神的控制。艺术家选择通过编造故事来消解更宏大、吊诡的故事,创作怪物来抵抗更无形、强大的怪物。近期参与群展项目:“降临:发明风景,制作大地”(前哨当代艺术中心,上海,2019);“坚决提高非生产性建筑的标准”(东画廊,上海,2018) 。

霍甲

星际荣耀副总裁

远程出席

中国航天公司星际荣耀副总裁,曾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负责某项目总体设计、计划、经费和质量管理,在航天科工集团第三总体设计部负责某项目总体设计。原天风证券研究所电子行业高级分析师,新财富电子行业最佳分析师第一名团队成员,原民生证券研究院TMT研究组负责人。

江波

科幻作家

中国“硬科幻“代表作者之一,1978年生,2003年开始发表科幻小说,迄今已发表中短篇小说五十余篇,代表作品《时空追缉》《湿婆之舞》《移魂有术》等,长篇作品《银河之心》三部曲、《机器之门》系列。其作品屡获中国科幻银河奖和全球华语星云奖荣誉,2019年获得京东文学奖科幻专项奖。

迈克尔·纳贾尔

Michael Najjar

艺术家

远程出席

迈克尔·纳贾尔(1966年生于德国兰道)于1988年至1993年期间在柏林的比尔多媒体艺术学院学习概念艺术与跨学科艺术。在此期间,他沉浸在诸如维兰·傅拉瑟(Vilém Flusser),保罗·维利里奥(Paul Virilio)和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媒体哲学家的哲思之中,他们对纳贾尔的艺术生涯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迈克尔·纳贾尔批判性地对塑造并彻底改变21世纪初的科技力量进行审视;其摄影与影像作品将在尖端科技影响下的社会景观与艺术、科学和技术相融合,传递着他对艺术的跨学科理解。同时,作为一个太空冒险家与艺术家,纳贾尔将自己的身体作为表演媒介,在极端复杂的技术环境中挑战其自身心理和生理极限。

纳贾尔的作品在众多国家博物馆、国际机构与画廊中举行过个展与群展,包括墨尔本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奥克兰美术馆、首尔国立现代美术馆、台北国家科学博物馆、伯明翰博物馆和美术馆、伦敦科学博物馆、阿姆斯特丹新媒体艺术学院、米兰国际摄影协会国际摄影中心、日内瓦当代影像中心、汉堡美术馆等等。2018年与2019年,迈克尔·纳贾尔两次获得世界最负盛名的摄影奖 “Prix Pictetd”的提名。

马岩松

建筑师

远程出席

1975年出生于北京,目前工作、生活于北京和洛杉矶。马岩松是MAD建筑事务所的创始人和合伙人,致力于探寻建筑的未来之路,倡导把城市的密度、功能和山水意境结合起来,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走向一个全新的、以人的精神为核心的城市文明时代。在过往16年的建筑实践中,马岩松通过他的全球实践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关注。其代表作包括:哈尔滨大剧院、洛杉矶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以及位于加拿大密西加市的“梦露大厦”。

近期展览包括:“MAD X”(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巴黎,2019);“光之隧道”(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日本越后妻有 ,2018);“天镜”(米兰设计周,意大利米兰, 2018);“微型花园”(第十五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意大利威尼斯 ,2016);“回到东方:中国建筑景观”(国立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意大利罗马 ,2011);“生活”(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丹麦哥本哈根 ,2011);“感觉即真实,奥拉弗·埃利亚松和马岩松”(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2010);“中国设计的当下”(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美术馆,伦敦 ,2008)。

主持人

田霏宇

Philip Tinari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

田霏宇现任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馆长兼CEO。自2011年出任馆长以来,UCCA已在田霏宇的带领下,由私人美术馆成功转型为UCCA集团,旗下包括一座由北京市文化局认证、于多地运营的美术馆,一个公益基金会和一组以艺术为核心的企业。田霏宇在任期间,UCCA已举办了70多场展览和上千场公共项目,每年向超过百万观众介绍中国和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及艺术新秀。2009年至2012年,他创办了中国首个国际发行的双语当代艺术杂志《艺术界LEAP》,并担任编辑总监。此外,他还是国际知名艺术杂志《Artforum》的特约编辑,并曾担任Artforum中文网的创始主编。田霏宇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有多年的研究和写作经验,他曾任2017年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大展“1989年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的联合策展人。田霏宇在2015年被世界经济论坛提名为“全球青年领袖”,2016年被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选为“公共知识分子”项目的成员。田霏宇自2001年移居北京,获有杜克大学的文学学士学位以及哈佛大学的东亚研究硕士学位,目前正在牛津大学攻读艺术史博士。

2020.12.12 未来生存可行性报告(二): 赛博格与人工智能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

伴随着人工智能与脑机接口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我们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抉择:在并不久远的未来,人类究竟是选择通过技术媒介进行自身增强与演化,还是依靠智能算法系统进行全方位决策?

关于嘉宾

陈楸帆

传茂文化创始人,

科幻作家、编剧、翻译、策展人

中国科普作协科幻专委会副主任,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主席。曾多次获得星云奖、银河奖、世界奇幻科幻翻译奖等国内外奖项,作品被广泛翻译为20多国语言,在许多欧美科幻杂志均为首位发表作品的中国作家,代表作包括《荒潮》《人生算法》《异化引擎》等。

邓虎

学者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费俊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艺术与科技方向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电子综合艺术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曾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数码媒体工作室主任,某集体创意总监,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联合策展人。他以艺术家、设计师和教育者的多重身份从事艺术与科技研究、教育与实践,他的艺术实践主要关注由虚拟和实体空间共同构建的混合空间。他的艺术及设计作品曾在威尼斯双年展等国际展览和艺术节中展出,并荣获了德国IF设计奖、红点设计奖、德国设计奖和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等荣誉。

李兆欣

科幻评论家、未来事务管理局合伙人

科幻创作导师,发掘新作者百余人、作品千万余字;科幻IP开发人,为多行业顶级企业策划科幻IP项目;曾在京东、苏宁任管理岗位,前咨询行业从业者。

2021.1 未来生存可行性报告(三): 虚拟现实与未来考古 UCCA沙丘美术馆 · 北戴河

虚拟现实在今天已经并不是对于现实的拟像,而成为了创造全新感知世界的途径,但这种数据化的呈现对于人类历史档案留存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端存储时代,过剩的信息如何被有效筛选进入历史书写?虚拟现实是否能为这一困境提供了解决途径?

本期嘉宾信息将于近期公布。

“非物质 / 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影像由ActionMedia拍摄。

想象力论坛组委会委员

费俊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艺术与科技方向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电子综合艺术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曾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数码媒体工作室主任,某集体创意总监,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联合策展人。他以艺术家、设计师和教育者的多重身份从事艺术与科技研究、教育与实践,他的艺术实践主要关注由虚拟和实体空间共同构建的混合空间。他的艺术及设计作品曾在威尼斯双年展等国际展览和艺术节中展出,并荣获了德国IF设计奖、红点设计奖、德国设计奖和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等荣誉。

陈楸帆

传茂文化创始人,

科幻作家、编剧、翻译、策展人

中国科普作协科幻专委会副主任,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主席。曾多次获得星云奖、银河奖、世界奇幻科幻翻译奖等国内外奖项,作品被广泛翻译为20多国语言,在许多欧美科幻杂志均为首位发表作品的中国作家,代表作包括《荒潮》《人生算法》《异化引擎》等。

周航

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易到用车创始人

周航善于深度与批判性思考,也鼓励创业者独立思考。基于自身多年对创业与投资的思考、周航乐于给予创业者在投资与思考上的帮助与启发。

邱志杰

艺术家

1969年生于福建漳州,199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现工作、生活于杭州和北京。他是当代最具创造力的艺术家之一,也是90年代颇具声望的前卫艺术领袖,现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及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主要个展包括:“文字生涯”(金泽21世纪美术馆,金泽,2018);“邱注上元灯彩图”(民生美术馆,北京,2018);“不羁之旅”(凡阿比美术馆,埃因霍芬,2017);“邱注上元灯彩计划”(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2015);“独角兽和龙”(奎利尼斯坦帕里亚美术馆,威尼斯,2013);“偶像的黄昏:南京长江大桥自杀现象干预计划之四”(世界文化宫,柏林,2009);“破冰:南京长江大桥之三”(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09)等。近期群展包括:“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2017-2018);“本土:变革中的中国艺术家”(路易威登基金会,巴黎,2016)等。他曾参与哥德堡双年展(2013),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2013),横滨三年展(2005),圣保罗双年展(2002,2014)等。他曾参与策划:中国首个影像艺术展“现象与影像”(杭州,1996);1999-2015年期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地下展览“后感性”系列;第9届上海双年展(2012);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2017)等。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