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暗光 (Noire Lumie?re)”在昊美术馆(上海)开幕,展览汇聚了国内外一众知名艺术家:乌拉·冯·勃兰登堡 (Ulla von Brandenburg)、何采柔、蒋志、娜布其、汤尼·奥斯勒(Tony Oursler)、劳瑞·普罗沃斯特 (Laure Prouvost)、邦尼·罗杰斯 (Bunny Rogers)、泽拓 (Hiraki Sawa)、孙原&彭禹、陶辉、杨福东、梁慧圭 (Haegue Yang)、杨健、杨沛铿。
“暗光”首先提示了一种不尽明确的时间:无论是白日将尽、黎明之前或在彻底的黑夜中——暗光的时间是一种缠斗状态。当白昼以不断加速的势能前进,其所掠过的时空以技术的激进、灵晕的消失、身体的瓦解、话语的对立和权力的统一为语境,对灾难频发的世界进一步的摧枯拉朽。而当我们得以用如此明确的语言来描述当前的世界,其本身就提示了一种因过度清晰化而产生的盲视,这种盲视意味着他者的失踪和边际空间的抹除。
作为展览的“暗光”并不致力于在该语境下实践对“灵晕”再次召唤,它将对幽暗的复归悬置于流变的情境之中,以作品本身为语境,向他者的不可能性敞开。展览在此“反转语境”下,由“暗光”和“暗光档案”两条相互交织的线索构成,邀请观众进入一个由一系列过道和边际空间所连接的场域。
“暗光”是对异质性的激活。眼睛被白日刺伤而失明,意味着知觉的共同复苏。眼在这里并非看的唯一渠道,看也并不是眼的唯一使命(或命运)。而“暗光”所调动的知觉,固然也潜行于记忆、梦境甚至惊骇、失神的状态,但它并不指向神秘主义及借其笼统概括的尚不可知的一切。因失明而脱离了身体系统的眼,调用的除了知觉之外,还有白昼和夜晚同构的症候所透露的蛛丝马迹,这种调用的行动或可理解为对失踪者的寻找。
“暗光档案”即是将“暗光”带离神秘主义猜想的行动,一个隐匿于暗中的无名者与消失事物的显现。这些被调用的个人记忆、小道消息、语焉不详的记载或完全的缄默,与其说是在“真实”和“虚构”的合理性之间试探,不如说是一个个扬弃了这种二元表述的孤独追问,这种扬弃恰恰映射了宏大叙事对其档案化的褫夺。“暗光档案”试图连结和显现的正是这些追问,而这些可分享的孤独追问,是一种双向进行的运动,一方面作为对既有机制的易轨和逃逸,另一方面是对不可能的他者的无限接近。在这样一种运动中,历史方得以实现其自身。
也正是这样一种运动,将“暗光”推进至一种决定的时间,一种指向成为之不可能性的成为。这个时间不断涌现于缠斗状态中,战斗还是消失?谁战斗还是谁消失?
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4月5日。
“ 暗光 (Noire Lumière) ”展览现场,2020 图片©昊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