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深圳湾公共艺术季:当赫斯特、卡普尔“遇上”徐冰、隋建国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王诤 2020-11-25

“智识城市”2020深圳湾公共艺术季日前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室内)和深圳人才公园(室外)同时开幕。相较于2019年首届深圳湾公共艺术季20位国内当代艺术家参展阵容而言,本届艺术季的阵容不减反增。在50位国内外艺术家中,不仅有国际知名艺术家,如单次拍卖纪录破5亿美元的英国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当代艺术大家安尼施•卡普尔,贫穷艺术的代表人物米开朗基罗•皮斯托莱托、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等,还有几十位中国知名艺术家携其作品参展,如当代艺术家徐冰、李象群、隋建国等。

1_副本

达明安·赫斯特《immortal life》

“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曾经说过,‘人类的智识影响人类历史的进程。’这句话也可以说成,‘城市的智识影响城市历史的进程’。以‘智识城市’之名,深圳正以艺术思考当下,昭告未来,创造着现代城市文明的新形态。”本次艺术季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在展览前言中写道。他认为,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带来了城市的“不可见性”——一个内核的、互联的、纷杂的、交叠的城市亟待重构。智识城市由此应运而生——以不断地思考判断、刷新认知和改变现实为特征,不断协调着现代城市走向开放、包容、均衡、跨域与普惠合作。

2_副本

开幕现场 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开幕式现场,活动总策划、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展览的主题——‘智识城市’,是基于深圳当下及未来发展,而提出的一个新的城市文明形态。通过艺术为媒介,与市民的情感和思想产生互动,审视当今我们所处的人工智能时代所面临的境遇,以及城市文明的未来走向。市民在信息集成中,通过主动的交互、选择与判断,构建群体文化认同。”

据悉,深圳湾公共艺术季是深圳南山区区政府重点打造的一个持续性文化项目,旨在通过激活和丰富城市空间,介入城市生活,使文化艺术走进市民生活方式的核心结构。“智识城市”2020深圳湾公共艺术季不仅是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展览之一,也是在2020这个特殊的疫情年份尤显难得的国际艺术大展。

艺术家、策展人肖戈在现场表示,疫情时期做国际性展览十分不易,“走海运运费是正常时期的好几倍。”她介绍说自己也曾和张子康讨论过,公共艺术一般是指大型雕塑或装置作品,“此次艺术季冠以公共二字,不仅指代作品与空间关系上的公共性,也存在于人们意识的交互之中。”记者置身其间,发现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并不是一个封闭式惯见的美术馆,即便开展当天,中心内一些教培机构还在营业,这恰好也反映出现而今,艺术展览愈发突破原有限定场域,观众和作品之间的互动更加随机和“亲密”。

另据了解,本次展览作品以抽象艺术作品为主,以“交叠历史”和“重构未来”为主题大致分为两部分。与展场周围深圳湾总部基地高耸的现代建筑相互呼应、彼此衬托,共同诠释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文化气息。在刚刚结束的2020上海文化产业博览会上,不少艺术机构均反映说,近些年当代艺术品的南方收藏群落愈发可观,“深圳的新锐藏家尤其突出,他们不少是高新技术产业里的弄潮儿”。

3_副本

展览现场,观众围坐观看艺术家缪晓春的新媒体作品《无始无终》

在开幕式上,艺术家宋冬代表50位参展艺术家发言,谈起自己23年前第一次来深圳南山区的经历,他感慨这些年来深圳的高速发展与变化,“未来再翻过头去看今天的时候,我们用我们的热情,用我们对整个生活的热爱,对整个世界的热爱,创造了我们今天的文化。”

他的作品《胡同》就放置在室内展,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西门入口处,两堵灰石砖墙间,一辆平板车“深”陷其间,当观众走进被墙夹着的窄巷,一面镜子赫然立在巷尾——值此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不禁令人回想到改革开放总设计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时的振聋发聩,“不搞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

4_副本

宋冬作品《胡同》 创作年代:2010 材质:钢、多层木板,墙砖,不锈钢、电动三轮车 尺寸:1213x194x340 cm

交叠历史:“撕去表象,探索本质与真相”

所谓“交叠历史”,在张子康看来是在时间的角度,呈现出传统和历史的概念;在空间的角度,体现物理空间中艺术作品的在地化呈现以及观众的他者特征。这一单元同时呈现经典的艺术大家与新生艺术力量的作品,带来现代与过去的交叠,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形成作品的时空对话,期待为观众产生多视觉话题下的公共记忆。在距离《胡同》不远的位置,刘建华的作品《封存的记忆》利用船坞遗址的机器来呈现一个梳理过的历史空间。创作者用工业化的材料钢板将这些不同的机器封存,而有些又是敞开的——在嵌入其间的小屏幕上,滚动播出着1980年代电影《芙蓉镇》、《人到中年》等片段。这些明显带有反思与伤痕色彩的影片,折射了彼时中国社会是如何进行反思及拥抱未来的。

5_副本

刘建华 《封存的记忆》 创作年代:2019   材质:旧电箱、钢、视频播放器、冷光线 尺寸:110x80x60cm 可变

李枪的作品《移山》,一望而知是对现而今“碎片化”世界的反思。创作者把包含不同图像或信息的杂志堆积起来,然后用剪刀或手撕的方式,从杂乱的相互交叉重叠的内页中找出需要的形象。在这一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出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局部影影绰绰,似现非现。但这些堆积的杂志又被悬挂在黑色脚手架上,似乎也找到了和现代城市对话的“框架”。也难怪,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之前为李枪个展策展时,曾认为艺术家“撕去信息化的表象,探索本质与真相。”

6_副本

李枪 《移山》 创作年代:2020 材质:综合材料 尺寸:600x350cm

如果之前提到的作品体现了交叠历史中的过往记忆,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当代艺术家徐冰此次的参展作品《汉字的性格》(投影*5),则让观众的思绪飞向了上古的洪荒岁月,继而也可以对他在上世纪80年代末如何创作出个人成名作《天书》有所管窥。这段长达15 '18''的投影作品,立意来自于对“观远山庄”所藏的赵孟頫手卷这件传世之作的观看、分析与想象。创作者试图以动画影片的方式,阐述中华民族特殊性的来源——在中国,每一个接受教育的孩子,先要用几年时间牢记、书写几千个字形。每一个字就是一幅图画,中国人几千年历代如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这个民族的性格。

7_副本

徐冰 《汉字的性格》(投影*5)

前南斯拉夫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常被人们尊称为“行为艺术之母”。这一次她带来的作品是《The Scream》,观众从正面观看,是她的一幅惟妙惟肖的自画像,从两侧看则更能听到艺术家的“尖叫”——原来创作者利用雪花石膏作为材料,以自己的肖像为基础对雪花石进行机械切割,背后打光,光线将脸部呈现为仿佛虚幻的三维空间。此次参展的另一位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皮斯托莱托1933年出生于意大利比耶拉,是贫穷艺术(Arte povera)的主要代表之一。其带来的作品《彩色二减一(Two Less One colored)》,是他早期创作的一组“镜画”作品,将观者本身的反映与现实的场景纳入作品当中,这种全新的“反光”透视方法重新开启了文艺复兴透视技法,令这位艺术家蜚声全球,成为六十年代国际画坛的领军人物。

8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The Scream》 材质:雪花石膏,定制光线 尺寸:53.5x49.5x7.8cm 作品归属:里森画廊

9_副本

米开朗基罗•皮斯托莱托 《彩色二减一(Two Less One colored)》 创作年代:2015 材质:镜面、镀金木框 尺寸:180x120cm 作品归属:常青画廊

“重构未来”: 同飞速迭代的城市化对话  

步入二楼展厅的入口,安尼施·卡普尔的作品《Mirror (Red to Burple)》像是一面正衣冠的“穿衣镜”呈现在观者面前。这位印度裔英国艺术家的作品往往以简洁弧线的方式出现,配以简单,鲜明的色彩。卡普尔作品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对空间的操纵,而对镜面的使用无疑是一种代表性材料。

10_副本

安尼施·卡普尔 《Mirror (Red to Burple)》 创作年代:2017 材质:不锈钢和漆 尺寸:160x160x17.5cm 作品归属:柴志坤先生

在二楼展厅的显著位置,摆放着李象群的《接力者》,该作品展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生命的接力,象征着人类文明的生生不息,奔向未来。据介绍,这件作品曾荣获第三届中国体育美术展览一等奖,被国际奥委会博物馆(瑞士•洛桑)收藏。铜筑的女运动员回首接棒,身形却已如箭簇般跃动向前——不仅对新时期深圳特区再出发的时代大命题有所观照,也昭示了深圳湾公共艺术季的薪火相传。而何谓“重构未来”?张子康认为,打破传统的时间与空间概念,这部分的作品跨界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多个学科,在探索艺术表达语境和方向的同时,产生艺术与城市的系统认知,从而形成公众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全新关联。

11_副本

李象群 《接力者》 材质:铸铜 创作年代:1997年 尺寸:45x51x80cm

被誉为“在观念主义方向上走得最早也最远的中国雕塑家”隋建国,1984年便参加全国首届城市雕塑设计展。近些年,隋建国以“苟日新,日日新”的姿态,长于运用3D打印技术完成雕塑作品。他介绍说3D打印技术的精确复制性和放大确实给雕塑带来挑战,但是这个挑战也会让雕塑升级,而他所喜欢的3D打印,并不只是放大和精确复制本身。“我认为3D打印的整个技术系统,包括扫描、软件、打印系统、材料等,打印出来之后还有一个修正过程,如果尺度大就得组合,这里面每一个技术环节都会成为创新的支点。这需要艺术家亲自参与到各个环节当中去。”隋建国说。

12_副本

隋建国 《手迹-星座(6#、9#、10#)》 创作年代:2014-2019 材质:铸铜 尺寸:51x22x24cm、39x37x47cm、50x43x50cm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今次带来的作品《2020》显然是他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创作的。尽管《2020》占据了几乎一面墙的大小,细看之下才发现是通过一张张类似马赛克般的画纸拼贴而成。据说苏新平早已养成一个习惯,随身携带四四方方的画纸,开会吃饭的间隙也笔耕不辍。《2020》致敬了德拉克洛瓦的名画《自由引导人民》,但细看之下“女神”高擎旗帜,却面目模糊。创作者是何用意?恐怕观者自有评说。

13_副本

苏新平 《2020》  创作年代:2020 尺寸:280×532cm(28×28cm×100)  材质:纸上铅笔

作为现今的一线城市,深圳在四十年间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大都市,可谓考察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绝佳标本。今次展览两位80、90后艺术家用各自的作品试图同飞速迭代的城市化对话。1983年生于吉林长春的蔡磊,他的作品《毛坯房20200425 》本就源于自己对毛坯房的生活体验,把压缩并透视的毛坯房从本属于二维墙面上的作品变为三维空间里展示,进而产生一种视错觉和空间认知经验的悖论。“我把浮雕特有的平面属性与立体视觉的转换带入了到对自身日常空间的体验与再造,在物理空间起伏中创造出复杂的心理空间。”蔡磊说。

14_副本

蔡磊 《毛坯房20200425 》 创作年代:2020 材质:水泥,钢结构 尺寸:88x28.5x119cm

现居北京的童昆鸟生于1990年。他的作品《幻灯小城》试着创作一个对家乡城市梦中的插片景观。“当记忆还发着光,一抬头现代大楼镜面上反射着虚晃的未来光景,这象征着城市的文明进步,但希望这座城市永远是心中的一个温暖的版图。”他说。

15_副本

《幻灯小城》 创作年代:2019 尺寸:130x250cm   材质:幻灯片  金属,LED灯板

附录:2020深圳湾公共艺术季“智识城市”大展于11月21日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室内)和深圳人才公园(室外)同时举办。

展览时间:

2020年11月21日-2020年12月13日(室内)

2020年11月21日-2021年2月28日(室外)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