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上海可谓是“艺”彩纷呈,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上海双年展、ART021先后揭幕,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的众多活动更是打开了全球艺术品交易的“上海时间”。在全球经济遇冷、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上海这一系列“组合拳”的打出,不仅危中寻机,向世界发出上海声音,而且提振了疫情之下全球艺术品市场的信心。
1993年—2020年国内艺术品市场趋势图
当前,全球艺术品交易市场都在寻求多元化的创新思路,而对于愈发呈现稳健积极态势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来说,如何依托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布局,加快建设艺术品市场“数字化”生态,探索艺术品市场“差异化”业态,从而构建艺术品市场“双循环”体系成为新课题。经过近一年的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来自文化艺术产业链这条纽带上的行业专家、文博机构负责人、收藏家、学者汇聚在“上海对话”高峰论坛,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碰撞,把脉疫情下的市场前沿动态,研判2021年行业发展趋势和路径。
疫情下的拍场忧中有喜
从中国拍卖行业协会(CAA)在“上海对话”高峰论坛上发布的《2019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来看,伴随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2019年艺术市场的表现就不尽如人意。尽管文物拍卖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市场活跃程度依然下行。据统计,2019年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全年成交金额下降近7%,且仅有54%完成结算,全行业只有18%的企业实现盈利。中国文物艺术品在海外的表现也不容乐观,2019年全球范围内拍卖总成交396.9亿元,同比下滑10%,跌至2010年以来最低值。
进入2020年以来,尽管有疫情影响,线下拍卖市场几乎停滞,国家拍卖市场规模陷入2010年以来最低点,但横向对比来看,中国市场却表现平稳,并且出现一些新的亮点。据《雅昌指数报告—疫情下的中国艺术品艺术市场》统计,从整体市场规模来看,1月至8月,中国地区艺术品拍卖市场规模大幅缩水,成交105.89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60.80%,但作品成交均价却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值,为29.15万/件(套),同比上涨2.29%。从书画、瓷杂、油画及现当代三大板块占比来看,1月至8月,中国书画成交额占比为38%,瓷器杂项占比30%,油画及现当代艺术首次占比超30%,为32%,也是首次超过瓷器杂项板块位居第二位。
艺术品拍卖市场一直“追光”高价拍品,2020年春拍,共计10件拍品成交过亿元,其中油画及现当代板块占8席、中国书画1件,以及珠宝1件。北京荣宝2020春季拍卖会的重量级拍品齐白石《花草工虫册》以 8600万元起拍,最终以1.13亿元成交,引爆全场。中国嘉德推出的“黄达聪先生藏珍特辑”涵盖了张大千在1946年至1947年创作的山水、人物和花鸟等题材,阵容整齐,其交易结果不负众望,专场成交总额达8211万元。此外,还有中国嘉德拍出的周春芽《春天来了》,这件被珍藏35年的珍品,最终以8625万元的成交价创造周春芽作品成交新纪录。对于这种现象,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总监徐翠耘表示,文物艺术品为非标品,每一件艺术品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名品佳作更是具备一定的抗风险性。
“从线下艺术品交易的拍卖均价和拍卖成交率来看,疫情下的2020年拍卖市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悲观。从某种意义上讲,疫情甚至推进了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文化艺术品拍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余锦生指出,一是网络拍卖迅速发展,现在基本上每个拍卖企业都有自己的小程序甚至是APP来搭建数字化平台。二是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包括全额开票政策的解决、网络拍卖标的审核的简化,以及此前一直推动的回流文物相关税收的减免等。
拍卖史上首个混合现实行为艺术作品,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生命》
“数字化”渐成体系品质仍是核心
如果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推动了海外中国文物的回流,2003年非典后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规模化放量增长期,那么,2020年的新冠疫情又触发了行业的哪些创新呢?
首先是全球连线,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要属佳士得现当代全球联合夜拍,佳士得中国区总经理胡伟爔介绍,2020年7月10日,佳士得充分调动网络直播技术,在香港、巴黎、伦敦、纽约四地进行联拍,实现了市场交易无缝连接,满足了全球藏家的竞拍需求。此外,拍场还首次出现混合现实影像作品,而AR/VR等各种新科技,也更多运用到线上预展,以促进艺术品交易,与藏家进行更多的互动。
作为第一家在中国营商的国际艺术拍卖行,苏富比2020年也调整策略,做出了应对市场的积极改变。2020年上线的画廊网络为全球的藏家提供了更加全方位的服务。“2019年,我们画廊的在线销售额仅占销售总额的10%,但在过去6个月中间迅速攀升到了37%。我们增加了很多数字多媒体项目,如专家网上导览、虚拟AI展览、全球网上图录、微信小程序,这些项目都是在2020年一并完成的。”在苏富比亚洲区董事、中国区副主席沈菲琳看来,对于老牌传统拍卖行来说,数字多媒体项目的运营是巨大的挑战,但挑战也是机遇,这些尝试正在逐渐地被市场接受,有助于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2020年也是中国嘉德网络业务发展最快的一年,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已形成大拍、四季、E-BIDDING全方位拍卖交易体系。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辉介绍,中国嘉德的网络业务主要包括实时网络镜头(同步拍)和E-BIDDING(纯网拍)。“已经没有所谓的传统拍卖会了,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注册。网络业务的发展,首先是突破了空间的限制,特别是同步拍系统,能够让网络端客户完全享受与现场同样的出价速度,同样的竞价氛围,对于竞价过程和结果非常公平。其次,通过网络拍卖,我们也推出了很多新的拍品,比如,通过潮玩专场、明星签名专场获得了很多黏性年轻客户。此外,我们还降低了竞买门槛,比如保证金从10万元降到现在最低5000元,保证金出价额度则调整为1:10。”
当然,艺术仍然高度依赖体验和现场,因此,藏家对于艺术品线上拍卖一直存在种种质疑。王辉表示:“从实际推广的角度来看,线上线下客户实现了很好的转化,而且形成了良性的循环。我们有了网络业务以后,每次拍卖会新注册的网络客户都超过了20%,很多网上来的新客户最后通过同步拍转移到线下,成为我们线下很重要的客人。2020年我们网络新买家人数是2019年的2.5倍,可见,通过线上线下合作,品牌的运营和聚合的流量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艺术活动当中,最终促进线下艺术的发展。”总之,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一样,即拍品质量、拍品价格和流程服务。拍卖公司就是要通过知识和信用搭建在买家、卖家和艺术品之间的桥梁,所以品质始终是核心。
为了应对疫情和新的市场环境,各大拍卖公司在拍卖形式、渠道和拍品种类上各显神通,市场亮点随之增多。但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黄小坚也指出,目前,线上交易呈现“各自为战”“规则各异”的局面,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有力的市场配套。因此,如何构建规范、聚合、完善的数字化艺术市场生态是当前亟须思考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经营主体、网络平台以及金融、物流、保险等多方共同努力。
上海博物馆和米奇90周年合作的系列文创产品
艺术IP开发需健全生态
2020年,“双循环”成为热门关键词,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黄小坚认为,对于艺术品市场而言,加快推进产业链之间的合作,鼓励大众艺术品消费,扩大艺术品市场供需循环在当下变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业界专家均表示,中国文创IP在文化力、设计力、塑造力、智造力等方面仍有很大空间为文化新消费赋能。那么,文创IP如何在创新创造的有力驱动下发展出新的文化体验,版权保护如何促进形成良好的艺术生态环境,将为艺术市场的发展带来新的优势力量。
从“把博物馆带回家”到“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文创产品已经成为文化消费领域“新宠”。然而,在全国范围内博物馆文创开发井喷式发展之际,大量同质化的产品与发展模式也使原本不大的市场充满竞争。如何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差异化”文创发展之路呢?
在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峰看来,博物馆进入IP运营时代的基础在于拓宽受众群体和营销渠道。博物馆IP开发并不仅仅是为了盈利,最重要的是将所藏文物背后的文化以更多样的形式、更有效的手段传播出去,更好地达成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从这个角度来讲,上博越来越注重拓展版权的形象和讲好博物馆背后的故事。“博物馆进入IP运营时代的目标在于形成系列化的综合研发,参照已经相对成熟的动漫、娱乐、网文IP开发,博物馆的运营不应只有展览和文创产品,而应该围绕IP概念形成系列化的开发,并积极地拓展各领域多业态的合作,从影视、文学、游戏等方面培育品牌形象,延伸品牌故事,创造品牌价值,构成综合的体系。”李峰说。
故宫博物院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北京恭王府市场化程度高但资源相对匮乏,对这两种不同类型,长期从事中外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研究的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认为,上海博物馆的运营模式对全国的多数博物馆来说更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一方面立足于地方特色,以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为根基充分挖掘个性化元素,另一方面加强与其他博物馆IP进行联合。比如与大英博物馆合作举办“百物展”,“以物述史”的独特魅力使“百物”在一次次的巡展中成为一个成熟且有系统性的IP;比如与迪士尼米奇进行跨界合作,制作生产了“博物奇趣”系列文创产品。米奇与大克鼎、迪士尼与博物馆,看似毫不相关的跨界合作,却将历史与现代、厚重沉稳与妙趣横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显然,差异化的路径非常适合上海博物馆的国际化基因,不仅整合利用了联展双方的品牌效应,拓宽了产品的受众,也赋予了文创产品更多跨文化跨领域的创意与活力。
对于博物馆来说,文化创意工作也是知识产权运营的标志。人们经常提到的“博物馆授权”授的到底是什么权?段勇指出,现阶段我国文创产品版权问题仍存在界定迥异、外延模糊等问题。敦煌文创所面临的困境就颇具代表性,它在遭遇版权纠纷之时只能声明而不能维权,因为法律规定中国境内的所有文物属国家所有。对此,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游闽键回应称,在馆藏文物的开发领域,开发团队的独创性是版权保护判定的关键。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版权保护以及运营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实务校外专家黄书立举例道:“比如说区块链,它的分布式不可篡改,以密码学为基础形成的信赖机制,将能更好地保护和进行版权运营。同时,区块链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也有可能创造出新的评估机制和体系,解决知识产权领域所面对的评估难题,从而为交易双方打通通道。”
延伸阅读:一站式服务再升级
2013年,上海自贸区建立全国首个专业艺术品保税仓库一期,实现艺术品保税仓储、保税展示;2014年,突破艺术品到港预申报,实现“先进区,后报关”;2015年,艺术品进境备案环节批文取消;2016年,艺术品进出口批文由20日缩短为5日;2017年,保税展示审批由20日缩短为5日;2018年,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上海管理处在上海自贸区服务点揭牌;2019年实现了进出境海关无纸化申报。截至2020年10月底,上海自贸区的艺术品进出境额已累计超480亿元。
11月10日,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政府共同签订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合作协议,为期三年的全国唯一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落户上海。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试点中“文物进境登记管理制度”“‘前店后库’的境外文物艺术品展销模式”“支持外资拍卖企业拍卖境外征集的1949年以后去世的部分外国艺术家作品”“打破文物临时进境时限限制”“进博会展期税收优惠政策”等内容,均能在上海自贸区得到最大限度实现。
上海国际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
在谈及上海自贸区的优势时,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环中表示:“一是基于保税的优势,我们为文物艺术品提供365天保税的服务平台;二是围绕文创IP不断深化发展,进一步放大艺术品自身的内在价值;三是打造建设艺术品评估鉴定中心。四是2019年9月由中宣部授权在上海自贸区建立了版权运营中心,这也是目前全国21个自贸区唯一设立的版权运营中心,一年来实现了近18万件版权登记量。”未来,上海自贸区将进一步为文化艺术产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构造一个完整的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