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馆校合作”融入高师美育师资培养创新模式探索

来源:美术报 作者:汪洋 2021-01-27
欢声笑语 不一样的高校考试现场 2021年1月16日,上海西岸美术馆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艺术教育专业合作,联动美术馆资源,以馆内法国蓬皮杜 “时间的形态”常设展为基点,展开了两部分“特别”的艺术教育展示活动。 第一部分由两场美术馆少儿公教现场展示活动组成。第一场名为“符号的秘密”,活动以保罗·克利抽象画作《港口与帆船》和米罗《加泰罗尼亚》为观展对象,活动实施者用VTS鉴赏法引导儿童进行观察与联想,并了解抽象艺术家是如何创作的。观展后工作坊以“我也是米罗”的主题展开,现场儿童学习“解码”米罗的创作语汇,并“发明”自己的符号密码,展开大胆创作。第二场活动,导览者从夏加尔的作品《赤马》开始,运用费德曼美术作品鉴赏法,带领儿童领略超现实主义者眼中错动与魔幻的世界,紧随其后的创作工坊“延续”夏加尔的梦境,孩子们在此拼贴彩绘一个属于自己的梦境世界。伴随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活动进入尾声,现场家长和教师就拿起了评分表对活动每个环节进行了仔细的评估并发表了改进建议。作为两场活动策划和实施者,来自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系大四的学生陆雅磊和姚雨辰正期待的等待结果。第二部分活动为一场名为《艺术概论与鉴赏》的课程成果发表会。在美术馆小剧场里,来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系19级20名本科生学生,用在校内所学的鉴赏策略与研究方法,分成四组对美术馆中康定斯基的绘画作品《红黄蓝》、伊格莱西亚斯的装置作品《无题(通道II)》、马尔科姆·莫利《灾难》等知名大师作品数件现场作品,运用模型制作(视觉)、打击乐演奏(听觉)、创作材料体验(触觉)、体态律动+情境表现(动觉)等多感官联觉呈现的形式,逐层剖析与深度演绎作品中的关键艺术概念,阐释鉴赏发表团队对艺术现象与问题的研究理解。每组展示结束都有一名专业教师和现场观众实施现场提问和点评,不同于一般考试,现场既充满了轻松的气氛,也不乏言辞犀利的中肯建议。
华师大馆校合作儿童观展与工作坊活动现场
多元探索 场馆资源与高校需求有机整合 以上两部分不是一次单纯的馆校艺术教育展示活动,而是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专业17级与19级本科《校外艺术教育》和《艺术概论与鉴赏》两门课程在美术馆里进行的现场汇报兼期末考试,也是华师大艺术教育系与西岸美术馆进行馆校互惠合作,探索“文教结合”新模式的一种尝试。 2020年教育部在博物馆教育相关指导文件中指出,学校要加强与当地博物馆的联系,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2020年初西岸美术馆与华师大正式启动基于高校课程的馆校合作项目,5月中旬双方已邀请了国内外的艺术实践者和研究者,从艺术教育思潮、社会介入实践等不同角度切入,在线上与华师大学生及社会公众共同开展了几场公共艺术教育话题讨论。2020年底至2021年初,这一合作模式得到升级,除了专业学术讲座以外,也涵盖现艺术鉴赏类理论研究课程挖掘现场展品资源、美育师资教育实践类课程充分拓展与完善线上和美术馆公教活动现场教学资源,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从项目选题到规划并汇报实施的全过程。成果考核内容包含了展品研究报告、教育实践项目研发思路、活动策划方案、观展学习单设计、线上学习视频、美术馆少儿公教活动展示等项目;考核方式也从课堂搬入美术馆现场、考核评价对象除了专业教师和学者以外,也包含了美术馆的专业观众群体。

破墙出塔 共谋馆校互惠新格局 华师大与西岸美术馆的该轮“馆校合作”探索价值可从以下三方面呈现。 第一,从育人价值上看,通过合作项目学习,未来美育师资能用全新方法帮助美术馆学习者拓宽艺术鉴赏的视角、解读艺术作品的语汇、打破文化认知的屏障。同时,也能启发他们在艺术鉴赏理论学习与场馆青少年公共艺术教育项目策划、实施和评估过程中,习得基于现场艺术展品与教育实践问题探究的美术馆项目式学习策略;提升团队合作、自主学习、现场表达能力;并创新艺术学习研究与场馆教育实践理念。 第二,从课程价值上思考、课程设置上看,填补了上海市高校以馆校合作形式开设美育师资、艺术鉴赏理论与场馆教育实践课程的空白;项目内容上看创设了融作品研究、方案策划、资源搜集、活动实施、考核评估为一体的学习过程;资源上看充分整合挖掘了美术馆与国际顶级大师作品展览资源;评价与展示方式上学分评估融入馆校合作课程管理、考核打破文本撰写与口头汇报的单一模式,并改变鉴赏理论类课程成果展现方式;社会责任上看高校教育实践研究成果反哺社会文化生活、体现高校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艺术教育责任,积极响应了场馆艺术教育政策与发展趋势。 第三,从美术馆职能拓展上看,此次合作,对于西岸美术馆而言,作为近年来上海“一江一河”沿岸的新晋文化地标,也正成为艺术教育反哺公共文化生活的新载体。充分盘活展览资源,深挖教育价值,尝试走出常态化“馆校合作”,剥离美术馆、高校以及公众间的阻隔,突破美术馆的围墙,帮助高校走出象牙塔探索艺术教育研究与实践成果对接场馆文化项目的可能性,将教育发生的过程透明化,让公众多角度见证和参与教育的发生与实践。 未来希望以此为起点,探讨高校课程参与美育师资场馆实践培养新模式、大众艺术教育的当代路径以及美术馆打造“第三场所”的当下途径,令学者、学生、及公众共同催生出新的当代美育方式。

相关新闻


Baidu
map